長治百合部落(42)咖啡產業要發展,真的要一起才能往前走

本文摘要:現階段,三地門咖啡生豆已接到了詢問電話,但居民目前還必須計算自己的成本,「我們都還是要回到山上去採,這些都要算在裡面吧。」同時,居民也會相互提醒,「現在搬下來了,我們三地門也沒有幾戶,真的就不能在分你我了,要一起才能夠往前走。」 ( 圖/ 劉瑋婷。德文部落李菊玉ina與她整理好的咖啡豆 )

長治百合部落(42)咖啡產業要發展,真的要一起才能往前走

住進永久屋之後,對多數居民而言,生活中的種種都必須重新適應,居住在原鄉的居民,下山之後除了必須適應新的空氣、氣溫之外,產業的發展也是讓居民相當苦惱的議題。

日前本網曾報導過長治百合永久屋裡的三地門咖啡豆苦無銷路(詳見:長治百合部落(41)等待買主的三地門咖啡豆),提到三地門的咖啡生豆沒辦法在永久屋中找出發展特色,日前在一場與部落對話的座談會中,行政院重建會產業重建處處長浦忠義表示,德文咖啡算是原鄉咖啡的先驅者,「大家都在弄咖啡,但是要如何做出品牌、如何發展出社區的特色才是重點。」

搬到永久屋後,更需要以組織的方式發揮力量

田恩慈是德文部落的年輕人,家裡也堆放了許多咖啡生豆,她提到,「以前公所曾經舉辦很多活動,也辦了咖啡節,但是後來就沒有了,有一個原因是部落的人發出的聲音都不一樣,大家會問,為什麼他的可以去擺,我的不可以?下山(住進永久屋)之後,我們更沒有人理,很希望能夠有培訓的機會,讓我們大家可以去學烘焙的方式,也能有那樣的設施跟場地,譬如說我們可以發展成每一家都是咖啡屋這樣。」

對於田恩慈提出的意見,浦忠義回應,搬到長治百合的三地門居民戶數不多,「有沒有一個自己的組織,才有一個窗口,像勞委會有都有職訓的計畫,如果能夠發展出咖啡的特色產業,人進到了部落,其他產業也才會有機會。」

但對於德文、達來兩個村莊的居民而言,至今在長治百合的戶數也僅五六十戶,搬遷至今,因為行政區、戶數不多等等因素,仍沒辦法有一個共同的組織開始運作,「中華民國我為人人實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宋金山因為長期與長治百合的居民有所互動,在當天聽了居民的想法之後,表示願意協助社區提出職訓等相關計畫,但當務之急仍希望社區先統計咖啡豆的產量,「大家先估看看自己有多少產量,然後想一下自己種咖啡豆、採咖啡豆的成本,然後大家再一起開會討論往後要怎麼走。」

真的不能再分你我,一起才能往前走

聽完部落對於產業的期待與需求,浦忠義則提到,在現階段尚無共同組織的前提下,可由人人實踐推廣協會先向紅十字會提出計畫,「向紅會那邊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計畫,這裡既然有咖啡豆,大家可以來想一下怎麼做,可能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願意參加,但就算只有五戶,十戶也沒有關係,長治百合這裡,阿禮有皮雕,其他部落有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可以發展起來,可以推一日遊或者二日遊的行程。」

現階段,三地門咖啡生豆已接到了詢問電話,但居民目前還必須計算自己的成本,「我們都還是要回到山上去採,這些都要算在裡面吧。」同時,居民也會相互提醒,「現在搬下來了,我們三地門也沒有幾戶,真的就不能在分你我了,要一起才能夠往前走。」

IMG_7628
德文部落李菊玉ina與她整理好的咖啡豆,ina說,整理咖啡豆非常不容易,從採豆到能夠販售,每一個步驟都是純手工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