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災後重建的集體農場夢(6)永齡農場變調,市政府另覓土地,鼓勵大愛住民租種

編按:鴻海投資的「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是莫拉克災後最大的集體農場投資,佔地規劃166公頃(目前開發 54公頃),從硬體至每月運作已投入超過兩億資金。本文從專訪行政院及高雄市政府,從公部門角度談永齡農場帶來的重建正負效應。

───────────────────────────────────────

計畫趕不上變化,永齡農場雇用員工數遠不及預期

「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以下簡稱永齡農場),曾被視為解決杉林大愛園區千餘戶安置家庭就業需求的重要政策,從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的網站上,可以找到當時「永齡有機農業園區辦理情形」報告書(http://88flood.www.gov.tw/files/committee_exec3/134.pdf [1]);這一份文件於99年中提出,樂觀預估:

「今(2012)年底產量可達1250公噸,產值可達五千八百萬(58,460,000)元整,預定就養災民至少500人以上;並且還提出「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的遠景,指將讓協助建場的短期工人租用附近農地或回到故鄉自行創業,輔導其成為永齡的衛星農場,協助產銷。」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首先是第一期農場土地啟用之後,第二期杉林分場用地95公頃受限於已經造林與取水問題無法啟用。接著全部設施到去年12月才終於全數到位,等於是今年1月1日起才開始量產;因而今年至10月底統計的月產量約為「每個月35公噸」(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換算年產量約為420公噸,距離上述年產量1250公噸的目標值連一半都不到。

而使用的員工人數,目前已經知道現有108人被視為「過度飽和」,但原先計畫卻承諾聘用500人,相差甚遠。即使是目前的108人,接受委託經營的李惟裕場長明言「人數刪掉一半都還太多」(行政院重建會浦忠義處長轉述,20121031訪談紀錄);甚且農場中使用人員被大愛園區與杉林地方人士詬病為過多使用非災民,可說連友善社區都做不到。

究竟這曾經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永齡農場前程如何?我們分別走訪了行政院重建會產業重建處長浦忠義與高雄市農業局農務科吳國成技士,企圖釐清永齡農場未來走向。

行政院重建會:我們只能極力督促,但高雄市府才是主管單位

浦忠義處長指出,永齡農場的聘用人員應當是以大愛園區、日光小林的住民為優先,不用區分原漢或平埔。不過他也承認當初高雄縣政府與永齡基金會所簽署的契約內容,只規定農場員工中大愛居民需佔六成以上,並沒有限定非永久屋居民不可。

為了希望永齡農場可以吸納較多的就業人口,浦處長曾經建議李惟裕場長發展休閒觀光農園、規劃閒置空間為原鄉農產加工廠等想法,被李場長以「我們要經營有機農場,不是隨時可以進去的,需要隔離」、「這個跟永齡農場形象不合」等說法拒絕。

浦處長自承:「第一個主體是高雄市政府,畢竟承租的單位是高雄市政府,我們只能極力督促,不能越俎代庖」。

高市農業局:B.O.P.T模式,有利潤了才能轉移市政府

而「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的官網上寫的緣起,是這樣說的:「鴻海集團協助政府進行莫拉克颱風災後產業重建,本著BOPT(建設、操作、利潤、轉移)的精神,由政府承租杉林鄉台糖月眉農場土地,交與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興建有機農業專區(名稱: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再委託專業經營團隊來教導災民學習有機耕作之技術,經營與管理此農場,俟整個專區之營運上軌道,經營產生利潤,證實進駐園區裡的住民已有能力可以自立更生,輔導住民成立相關農民經濟團體,而後移轉於政府永續經營。」

鑒於希望市政府早點作好接收的準備,浦處長於今年七月份特別邀集高雄市政府重建會等相關單位,拜訪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長。這次拜訪中他很擔憂地發現,「本來是因為大愛園區才產生的一個農場,但是局長卻當做一般農業處理」;甚至市政府接收的時間表問題上,局長強調契約中寫明B.O.P.T.模式,「必須要是產生了P=利潤,才有移轉經營這回事」。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農務科吳國成技士也有一樣的說法,他認為當時訂定契約的內容是B.O.P.T.(Bild-Operation-Profit-Transfer),興建-營運-利潤-移轉;意思是有利潤之後才移轉。

吳技士指出,「農業局推估該農場可以損益兩平的產量,應當是年產量1,000公噸;換算平均月產量應當是83公噸。以目前面積僅有54公頃計算,今年(101年度)開始可以達到每個月35公噸的產量,與目標值83公噸尚有將近50公噸差距。目前永齡一年營運開支至少4,000多萬,以每個月35公噸的供菜量計算的話,一年蔬菜銷售額約1,300-1,400萬元左右;結論是年虧損約3000多萬。」

所以當務之急,「是達到損益兩平;另外永齡基金會也還有一個重要目標是全面提高產量。」若104年12月31日前無法達到損益兩平,「永齡基金會承諾會協助到有利潤,才移交給農業局。」

市府坦言:無法輔導災民成立合作社經營,承擔不了如此規模

吳技士坦言,等到永齡農場有利潤可以移交市政府之後,「屆時,農業局不會直接交給災民,或者是經輔導災民而成立的團體;會以O.T.的精神,找一個類似公法人的團體,繼續經營。」那跟先前交給永齡基金會B.O.P.T.的模式有何不同?吳技士說:「這時,經營者就要自負盈虧,總不能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

簡言之,就是郭台銘這個「富爸爸」把永齡農場催生顧到會走路後,交給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再把它的經營權標出去;而讓永齡一直依靠慈善團體擔任富爸爸,難道就是政府接手後的「永續經營」之道?

但先前永齡基金會的承諾中,還包括了永齡農場第四年開始應當進行產銷班、合作社的輔導規劃,如果市政府無意讓永齡員工或住在大愛園區的所謂「災民」接手永齡農場,那這些合作經濟方面的輔導方案用意為何?

對此,吳技士坦言,「那麼大一片農場,不是一個合作社可以處理的。驗證面積54公頃,硬體設施加上每個月員工薪水,以及各項水電雜支,事實上已經是公司規模,小小合作社難以處理這麼大的工作,所以不可能直接交給合作社。」

IMG_8390 [2]

最後,大愛居民能夠從這個農場得到的,不過是名額有限的「作工機會」

永齡農場其實已經進行公司登記!合作社輔導計畫只是應付契約

吳技士並且驚爆一項外界少有知曉的事實是,「其實永齡已經有公司登記了,已經成立了永齡農產有限公司。因為有很多單位跟團體來觀摩、消費的關係,已經有營利的事實,需要開立發票。」但怪異的是,形式上的合作社也正在立案中。

「目前永齡農場已經在蘊釀要提出成立有機農場合作社的申請案,用員工七個人以上名義提出申請,已經在交換意見,最近送件。」吳技士明指「其實合作社成員就是永齡的員工,是因為契約有規定(才輔導合作社)」。員工不過是因應契約所需成立合作社虛應故事的人頭罷了。

我們去經濟部公司登記查詢系統搜尋發現,確實有一間「杉林農業有限公司」,統一編號53150288,資本總額100,000元,代表人姓名周俊吉,公司所在地高雄市杉林區月眉里清水路280之2號,核准設立日期 99年9月7日,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01年7月26日,營業項目包含各種作物栽培業、家畜禽飼育業、作物栽培服務業、農產品整理業、各種農、畜、水產品批發業與零售業等、超級市場業、國際貿易業、餐館業…並且儲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其董監事資料僅有一筆董事資料仍為周俊吉,所代表法人為「健康奇蹟農產運銷有限公司(資本額266萬,公司所在地為台南市仁德區仁愛里仁愛1230號)」,正是與永齡基金會簽約輔導永齡農場營運的巨農農場。

有機農業輔導與促進就業的美意何在?

記者繼續追問農業局官員,這樣的永齡農場有盡到「輔導災民進行有機農業耕種」的功能嗎?吳技士侃侃而談:

「目前第六班班長謝志豪本身在寶山種野生茶,他利用假日回到山上管理一公頃多的野生茶園,今年10月26日並且通過慈心認證。他本來不是有機農法,是在永齡學到的。未來他能獨當一面可以回到山上去打拼,收成可以比在永齡拿死薪水還好。未來高雄市政府會訂定「有機農業資材相關補助措施」,補助個體戶農民。因為有機驗證與吉園圃不同,不見得需要針對產銷班」。

但有居民質疑,野生山茶原本就是野放茶種,布農族人在野生山茶種植技術上從無困難,需要突破之處在於烘培技術;更何況,永齡農場經驗,是以平地網室為主,與野生山茶又有何技術連帶?

相較於吳技士的樂觀,焦心於永齡農場的未來,浦忠義處長說了重話:「民間團體的承諾是六年,當初目的不是為了成就你郭台銘,也不是要成就你永齡基金會,是要協助大愛居民的就業。」

何況,永久屋政策的原始目的是要讓選擇下山的災民可以在山下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家,如今永齡農場偏離了協助就業的原始目的不說,更進一步把其自身任務推託給「回原鄉做衛星農場」自圓其說,那當初何不將永久屋蓋在山上就好?

IMG_8347 [3]

永齡農場一景,提供這些資材的,是富爸爸郭台銘;不知未來用這些資財得利的將是誰?

市政府另外覓地提供大愛園區住戶耕種

當初永齡農場設立原因之一,在於許多原本務農的受安置戶需要農地耕種。當時縣府與慈濟都曾經提出「每戶兩分地」的說法,也頗有族人在猜想,未來永齡農場尚未開發的90多公頃土地,有沒有可能分給大家種?

浦處長表示,「假如分地之後,農場的規模就不見了」。「高雄市政府目前在旗尾租了一塊地,是10號道路尾端林務局堆置漂流木的地點,也是台糖地,總面積30多公頃;目前已經說好要租兩年,每公頃年租金45,000元。因為,『大愛有很強的需要耕地的呼聲』;但是市政府有說清楚條件,是要災民自己付年租金20,000元/公頃,其餘不足額由市府負擔,到了第三年全額自己付年租金。此話一出,結果只有不到20戶登記,目前粗估只需18公頃,計劃是明年2月16日之前要求林務局把漂流木清完交出土地。」

等不及市政府的租地計畫,事實上已經有園區居民自行租用杉林閒置農地,尤其是主人年老無力耕種的老荔枝園,可能因為是果樹與山上種植經驗相近吧,特別受到布農族人的歡迎。災後三年,永齡農場成為居民承受不起之重,乾脆自行尋覓土地顯得更為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