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其實,學生才是真正的災民」─失去學校的佳興村

泰武鄉佳興村在八八災後,除了聯外道路中斷,有一段時光成為孤島之外,並沒有遭受重大災情,也戡定為安全區域。相比同鄉的泰武村在八八之後舉村遷往平地、入住永久屋,佳興村在八八之後維持原鄉生活,呈現寧靜風貌。然而,佳興的危機卻是從八八前即開始的廢校問題。

民國93年,泰武國小佳興分班廢止,佳興村學童每日往返泰武村本校念書。災後,泰武國小隨著泰武村遷往吾拉魯茲永久屋基地,離佳興村更加遙遠。學童每日來回車程總共超過一個小時,遇颱風豪雨也曾因擔憂到路坍方停課。家長們一度希望重設分班,卻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破滅。

族人指出,失去學校,不僅持續影響學生的生活、教育,未來也將使部落人口流失情況更嚴峻。家長說:「(八八之後)我們是只有學校部分受影響,但學校就影響了很多事。」

裁撤多年,中繼校區一度重拾活力

泰武鄉佳興村位在山區,有兩條道路可通往外界,皆是崎嶇山路。依山而建的寧靜村落,孕育許多木雕師、藝術家,可謂臥虎藏龍。但地處偏遠,年輕人口外移,部落居民多以老人家為主。這樣的社區,孩子一年比一年減少,佳興分校逐漸從分校裁併為分班,民國93年最終裁撤,學童必須前往車程約二十分鐘的泰武村泰武國小本校就讀,閒置的校舍租用給當地木雕家當成工作室,避免浪費。但少了上下課鐘聲與孩子們喧闐,讓村子更顯得沉寂。

八八災後一年,泰武國小因為地層滑動必須遷校,在永久校區完工前,一度將佳興分班的閒置校舍當成中繼校區。除了校舍重新修繕、面貌一新,學校的到來也為村莊注入久違的活力,令村民十分珍惜。

回憶這一年中繼校區的時光,不只一位村民說:「老人家會很高興啊,就算是看著小孩子打架也開心!」「他們(老人家)會看著小孩子的背影,討論說這是哪家的vuvu(孫子)。」「老人家都會聽著學校的鐘聲啊,上課了,我也該去做什麼,放學了,我也差不多該從菜園回家……他們的作息跟著學校走耶!」就像許多偏鄉小校一樣,佳興村的學校不僅是教育場所,也與社區居民的生活緊密結合。

村民對於「失而復得」的學校滿懷欣喜,但一年後,泰武國小永久屋校區落成,學校也必須隨著遷村平地的泰武村,一同遷往永久校區。

1 [1]

地處偏遠、人口外移的佳興村,孕育許多著名的木雕藝術家,現在居民多為老人家。

遷校之後,上學路迢遙

泰武國小的學生以泰武、佳興兩村的孩子為主,其中泰武村學童占多數。在泰武村民與泰武國小而言,學校必須跟著部落的腳步走,才不失其教育意義。但對於原居地安全、留在原地生活的佳興村而言,上學之路更加迢遙了。從佳興村到位在吾拉魯茲永久屋校區的泰武國小,每天車程來回超過一個小時,遙遠的就學路程無形擠壓了孩子們部分受教權益。行駛顛簸崎嶇的山路,家長們也擔心安全問題。

目前,孩子們統一由村子裡的一、兩位家長接送,但車程遠,孩子每天早起、晚上回到家也沒有時間放鬆玩樂,一位家長說:「通常吃飯、寫完功課就差不多該睡覺了。」學校在放學後有夜間課輔、才藝班,或者有時家長開會,佳興的家長和孩子也較無機會參加。「我兒子就說他的同學都參加熱舞社,他也想參加,但是沒辦法啊!放學再去熱舞社,這麼晚了,誰來接送?」

此外,兩條聯外道路更有落石之虞,家長們也很擔心。負責接送孩子的徐爸說:「壓力非常大。如果有什麼的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負責?」今年颱風季節,就曾因為擔心豪大雨影響道路安全,孩子們斷續停課過幾日。一位佳興族人說:「現在他們(孩子)一下雨就有理由放假,對教育來說也不是好事。」

3 [2]

佳興分班校舍。寒暑假期間,泰武國小的民族教育課程回到山上展開,就是利用佳興分班閒置校舍。校長伍麗華表示,佳興村的原鄉環境,是民族教育最好的場域。雖然爭取復校未果,十分無奈,但希望每年寒暑假仍能利用這個空間,把孩子帶回來,在部落和老人家學習。也期許透過村民、老師的努力,未來也可以朝民族教育基地的夢想前進。

「被迫搬到平地,是遲早的問題」

上學路迢遙,除了影響孩子生活、教育權益,族人更擔心的是,可以想見未來會越來越少家長願意讓孩子留在部落念書,更多家長將考慮就學問題外移到平地,部落人口更形流散。

佳興村十多位孩子現由兩位家長接送。教育處訂定的裁併校配套措施,按照家長接送的人頭數、上學日數,每月予以補貼。現在因為孩子夠多,這些補貼足以支撐油費、車輛耗損費用,也還能讓家長每日早晚固定待命接送。但十多位孩子中,有不少是五、六年級生,很快就要畢業,新生的家長多半不願甘冒路途迢遠把孩子送往泰武國小念書。「這樣的話,補貼會越來越少、不敷成本,最後誰要接送?沒有人接送,孩子就會更往外面去了。」

一位年輕家長Luzem對此就充滿感慨。相較現在重視社會競爭力的父母,Luzem有一套不一樣的看法,希望孩子留在部落念書,但現在這個選擇面臨考驗。

「有分校,會鼓勵年輕人把孩子帶回來。我相信很多年輕人跟我們想的一樣。」Luzem說,「我不喜歡孩子從小就在平地的環境,一下課就到安親班。孩子只要上國中,就會開始接觸平地的環境,不急在這時候。我是希望他們有一個童年。」Luzem和先生是村子裡難得見到的年輕夫妻,他們希望孩子的童年能在山中部落度過,但現在的就學環境令她擔心。「我的小孩子也喜歡泰武國小。但是長久這樣下去,也是會考慮轉學的。」

「以後我的孩子就是跟著我,我到潮州(工作),孩子就到潮州,我到高雄、孩子就到高雄。被迫搬到平地,是遲早的問題。但是我們現在還找得到工作嗎?年紀越來越大。現在連清潔工,大學生都在搶,那我們呢?」

佳興村在八八災後原居地勘定安全無虞,卻因泰武國小受災遷校,離學校越來越遠。Luzem說:「我們是只有學校部分受影響,但學校就影響了很多事。」

災後偏鄉小校裁併問題更突顯

因應泰武國小將遷校平地,佳興村一度提出復校的想法,希望裁撤的佳興分班能夠重設,但因為教育處規定重設必須每班至少要有五名學童,部落無法達成這項標準。族人無奈說:「我們生小孩不會生這麼平均,可能這一年生兩個,下一年十個呢?那一定要每班五個,我們湊不到啊。」再加上已經外移平地的族人也礙於工作等因素,無法把外地念書的孩子遷回來「湊人數」,佳興爭取復校的盼望就此破滅。

儘管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有「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之規定,政府應依原住民之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權 」等條文,但一線教育工作者也指出:「沒有人在管原住民教育法。現在地方自治,就是地方政府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除非國家站在部落這邊,用釋憲的方式處理,但是目前看來國家不會這麼做。」

過去幾年,偏鄉人口外移、地方政府財政緊縮,各地區偏鄉小校遭整併、裁撤時有所聞,佳興村也在這波風潮中,於民國93年廢校。如今因為八八災後的泰武國小遷校,佳興廢校後面臨的問題,也加倍突顯出來。

另一位部落教育工作者認為,部落沒有學校之後,「你是逼著他去平地當乞丐」。「很多人在部落還可以靠土地,一到外面,再怎樣的工作都要做。他又賺不了很多錢,他又為了小孩子沒辦法回來。」一語點出許多部落外移人口的無奈。人口外流也使原鄉失去活力,文化薪傳的情勢也更嚴峻。失去學校,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我覺得到最後,這些學生才是真正的災民。」

2 [3]

佳興分班校舍,等待部落的孩子返鄉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