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災後三年,安置是否變專業?(1)屏東原鄉無避難空間,山下安置中心漏水

編按:

今年首波豪大雨連下數日,檢驗莫拉克重建區備災成果。高屏地區啟動撤離機制,將部落居民往山下撤離,這也是八八災後三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撤離與安置行動。相較三年前,面對龐大災情的措手不及,撤離與安置倉皇混亂,進而影響部落本身避災自救、共同面對重建的自主機制,三年後的今日,相關單位是否汲取經驗、讓備災機制更臻完備、並更能尊重部落自主性?

記者將陸續刊出高雄與屏東災區安置狀況,以及原鄉避難機制的整理。首篇為屏東撤離至三地門活動中心的目前情況。

屏東無就地避難空間,配合政府撤離

三地國小體育館內,以中央的籃球架為界,達來村、德文村民各分兩邊,象徵性的以體育器材分隔出兩塊空間,一進室內,所有人的起居坐臥,盡收眼底。國軍協助清理地面積水,因為體育館會連夜漏雨。談起安置條件,居民說:「我們也不要說要求很多,就是配合(政府)。」而問起撤離標準,村民說:「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三地門鄉公所所在地三地村上方,就是達來村,聯外道路與三地村同為台24線,離平地市區不過數公里,也無中斷之虞。族人表示,主要是村內被水保局判斷有潛勢溪流,才需撤離。

但一位達來青年指出,以部落自行判斷,這樣的雨量還在可接受範圍,本來沒有想到撤離。「其實我們部落好好的,政府的野溪工程有在做,做得也不錯,我們都有看到。那這個雨量也還好。颱風我不敢說,但這個雨量應該不會怎麼樣,道路也不會斷。所以我們本來沒有必要在這裡。只是說,萬一怎麼樣了,政府他要怎麼負責?他也很難負責。所以我們也是會配合(撤離)啦!」

他描述撤離狀況,政府派出警力要求族人離開:「如果不撤,警察就會說要開罰單。其實警察也是我們自己族人,我們不下去,長官上來了,就是警察倒楣,所以還是互相配合好了。」

達來村長杜達生表示,其實村民希望的是平時就做好安全工程,但部落反映的排水溝、擋土牆工程都沒有進行。村民根據莫拉克經驗,想在舊部落建造組合屋就地避難,提案也遭否決。

村民說:「我們莫拉克那麼大(雨量),山上都沒事,這個雨怎麼會有事?我們舊部落有水、有電、有土地,只要蓋一個組合屋,下雨可以去那裏,就不用說每次都要這樣撤離。人家說,可是你們會成為孤島?拜託,我們會存糧啊。原住民沒有孤島的啦,原住民靠山吃山,一個月在山上也不會餓死。」

「不過(組合屋)沒有通過,縣政府就說,不然你們去永久屋。」

部落自主避難的組合屋提案沒有結果,達來村民只能每年配合指示撤離。

3 [1]

(上、下)三地門體育館。達來、德文村民以籃球場為界,分兩邊安置。家庭之間以椅子和體育館器材分隔。

4 [2]

相較於三地門活動中心,高雄的安置準備顯得專業許多。災民安置於鳳山區牛稠埔避難收容暨備災訓練中心,6/13撤離民眾由接駁車送往該營區,經過登記後,以戶為單位安置到組合屋。現場,一位曾經歷八八撤離的溫姓族人表示:「這次起碼比較好,先登記再分配,之後會開說明會,都很清楚。比起八八亂安置一通,這次好很多。」

2 [3]

組合屋為獨立房間,房內有簡單的上下舖,可供小家庭以戶為單位安置。旁邊也以組合屋形式設立衛浴設備。中心負責人紅十字會李自強表示,組合屋有4人、6人與通鋪空間,符合不同安置考量。「這是按照經驗,和八八之前的準備不同,按照經驗提供符合人性的安置空間。」

1 [4]

高雄鳳山區牛稠埔避難收容暨備災訓練中心,有報到程序。

撤離的判斷標準:選錯時機,還更危險?

位在台24線較靠近平地的達來村表示就地避難遭到否決,才會每年都須撤離。而位於屏31縣道更近深山、有道路中斷之虞的德文村,如何看待此次撤離安置措施?

德文村長表示,他認為應該要撤離,但這次宣布的時機太慢。「以後希望行動提早。雨那麼大才叫我們下來,反而害得我們更危險,那還不如不撤。」

有德文村民私下指出,其實八八當下,村民依靠部落本身互助分工、相互照顧的機制,安然度過莫拉克。這次豪雨,也已經在村內活動中心避災,各種分工和生活機能安排就緒,「我們連快速爐都拿來準備煮飯了,就叫我們離開。」

偏偏撤離時機又選在大雨滂沱之際,村民冒雨撤離的畫面,由各家媒體捕捉,只見一路躲避落石斷樹、「馬路如河流」,驚險萬分。在此情況之下,有些居民寧可待在部落,最後動用國軍強制撤離。德文教會牧師李耀光認為,要撤離的話就應更精準判斷時機:「提早下山就不用動用這麼多人力,去再三的『勸』他們離開。」

安置場所:三年前漏雨,三年後還在漏

除了撤離機制有問題,撤離後的安置配套措施也出狀況。安置地點三地國小體育館,屋漏更逢連夜雨,以簡單舖蓋席地而眠的民眾,飽受漏水之苦。「鄉公所就一個命令撤離,撤下來就直接指定這裡是安置地點。」族人指出,三年前莫拉克風災,體育館就是指定安置場所,當時已經在漏水,至今依然沒改善。「三年前這裡就在漏水,到現在也還在漏水。聽說有發包工程在修啦,就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修好。」

儘管縣政府社會處都會指示各地鄉公所要做好備災措施,包括安置場所、各種物資都應準備,但三地門鄉在安置配套上顯然不足。體育館連續三年都漏水的情形下,民眾也表示由政府提供的只有鋪在地上的防水帆布,其餘舖蓋皆是村民自行帶下來。「這裡既然是安置地點,至少說墊子之類的可以編號登記放在這裡,我們撤下來自己去領,用完交回去。不是說像現在都自己帶來帶去。有的人一家那麼多人,又帶一大堆小孩子的東西,這樣下來多狼狽。這些基本的是不是至少可以先做?」一位媽媽如此表示。

此外,儲糧也有缺失,安置進入第四天,仍常常只發下麵包和泡麵讓民眾裹腹。目前惟熱心民間團體對外募集物資交發部落。

一位帶著一家老小撤離下來的媽媽,更娓娓道出安置粗糙、缺乏配套,對每年汛期都要頻繁撤離的民眾而言,飽受苦惱。

「以前這裡就是漏雨,到現在也還是漏雨。現在才六月,七、八月颱風季節還沒來,颱風來了又要撤到這裡受折磨。」她指指地上遍布的紙箱,都鋪上垃圾袋,「這不是裝垃圾,這是接水的。」球場中央還放置沙包,是為了阻擋漏雨落在地板的積水,流向席地坐臥的居民。

「還有至少要有一個隔間,以戶為單位安置。你看這樣,所有的空間你看得到我,我看得到你。我們全部在一起,有人感冒,是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冒?成人還好,這裡這麼多小嬰兒怎麼辦?老人家常常咳嗽也會被嫌,別人會在旁邊說,『那個人咳嗽,他是不是感冒?』」

「我們在這裡,不能說有太多要求。但是我認為至少睡覺是最基本的。我們不要很好的墊子、枕頭,但是至少睡覺的時候,不要讓我們淋雨,還有一個隔間。」

5 [5]

村民也表示,換洗也不方便,尤其對老人家而言。也有老人家在體育館角落,將就為孫子擦澡。

6 [6]

國軍協助清理漏雨導致的地面積水。地面兩排沙包,居民也說,是為了防止積水流向兩方民眾坐臥的地鋪。

7 [7]

隨處可見的紙箱,用來在漏雨時接水。

8 [8]

雖然公所只提供防雨帆布,其他都靠村民自行處理。但村民也自稱是撤離專業戶,經過往年安置經驗,各自按照需求打包撤離物品。

9 [9]

(20120609豪雨成災後的完整系列報導,請點選這裡閱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