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高樹的孩子,需要更多元氣

屏東縣高樹鄉,與林邊、佳冬一帶同屬莫拉克災區之一,與美濃、茂林、三地門、六龜比鄰而居,過去為排灣族、平埔族的居地,乾隆年間,陸續有閩、客族群移居,也曾經被週刊評選為全台最幸福小鎮前五名。

位於水源保護區的高樹,孕育出蜜棗、蓮霧、鳳梨、芋頭等農產品,但在這個水果之鄉裡,有一群孩子,長期無法在家庭中找到安全感,甚至三餐不繼;風災後,這裡來了一群人,陪著這些孩子,替他們的三餐找出路、替他們的成長找元氣,這裡是高樹元氣館。

IMG_1294 [1]

陳文靜是社團法人慈惠善導書院的成員,風災時,書院也曾協助救災,後來並將預計在當地蓋書院的經費拿出來,提供元氣館裡的孩子們作為早晚餐與其他生活開銷的費用。

陳文靜說,目前元氣館裡有四十多個孩子,這些孩子們都來自弱勢家庭,最小的孩子年僅四歲,有些則是因為父母親有吸毒、販毒、家暴的等行為,使得家庭無法發揮孩子照護與教育的作用,「你看,孩子們都很瘦。」

對孩子而言,他們無法選擇父母,但卻必須承受許多壓力,包含就醫、就學、三餐,上一個學期,元氣館就爲11個學童繳了學費,在該是漾著無憂微笑的童年裡,孩子最大的夢想是吃一頓麥當勞。孩子們口中的館長媽媽陳文靜說,這裡的孩子們從來沒有吃過披薩,有一次,館裡訂了披薩給孩子們,有些孩子即使吃不下了還是要再拿一塊披薩咬一口,「可能別人會覺得怎麼這麼貪吃,但我們看了很心疼,因為他們很擔心回家以後沒有東西吃,咬了一口,吃不完,還能帶回家,給自己、給兄弟姊妹吃。」

IMG_1355 [2]
元氣館館長陳文靜

在陳文靜與其他工作同仁的努力下,即便是假日也不休館的元氣館,提供孩子課後輔導的空間,同時也向附近的農民租了兩塊地,館長媽媽帶著三四十個孩子們一起下田,種下有機蔬菜,希望能種出希望,「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有骨氣,讓他們可以自己做出東西來。」於是,這裡的孩子會作甜菜根有機醋、會作香菇醬,大小孩還會帶著小小孩從洗米開始學,在小學的生活中,這些孩子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學會基本的煮飯技巧。

過去,曾有學校單位向元氣館收購有機蔬菜,但竟是以一公斤10元的價格收購孩子們的心血,卻對外打著這樣的名號,讓陳文靜覺得孩子們被消費了,「我們不想要讓人家覺得我們在消費小孩子」陳文靜如是說,在元氣館裡,孩子們學生活、學品德教育、學著捏陶土、作藍染,在課業之外,陳文靜也想提供孩子以及受家暴的媽媽們更多學習的空間。

IMG_1304 [3]

IMG_1299 [4]
甜菜根有機醋

IMG_1302 [5]
左為香菇醬,右為鳳梨醃薑片

IMG_1316 [6]

IMG_1312 [7]

「我們希望讓孩子在除了家之外,還有第二個避風港。」陳文靜提到,有些孩子與母親同時受到家暴的威脅,也有單親父親得父兼母職的辛酸,對於家中生計較困難的,元氣館也會提供白米讓孩子們帶回家,此外,每個月,陳文靜都會在附近的早餐店放上一筆錢,讓孩子們每天都有早餐可以吃,「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到家裡去接孩子來吃早餐,雖然只是高中學歷而已,但他們很願意付出,甚至每個月的薪水都拿出來給孩子買東西、帶孩子去看醫生。」

走進孩子們的課輔教室,門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推門而入,這些孩子們有禮貌的與來客問好,但陳文靜卻憂心,當地的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教育資源,師資、教科書、評量等等都相當缺乏,「我們很希望有人可以認養我們聘老師的經費,可是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寫計畫。」陳文靜點出目前元氣館的瓶頸。

曾有碩士生到元氣館應徵,但卻端著高姿態進入,陳文靜發現,高學歷的求職者並不一定能夠勝任長時間與孩子相處的環境,「我們的課輔媽媽學歷也許不高,但是她很願意為孩子付出!」

IMG_1323 [8]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弱勢變得強勢,不是要補助,而是能學會技能」,陳文靜指著桌上的藍染、香菇醬、咖啡包裝盒說著,但一個月十個工作人員的薪資、加上照顧三四十個孩子的開銷需要40萬元左右,龐大的經濟壓力壓在元氣館的所有工作人員與陳文靜的肩上,她問,「會有人願意認養我們嗎?可是我們不會想計畫,但這些孩子不能不管啊!」

高樹的孩子,需要更多元氣,讓他們能夠更快樂的長大。

IMG_1361 [9]

IMG_132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