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永久屋政策回顧(9)何時能再走路上學?永久屋基地小學專題─高雄篇

在台灣的偏鄉地區,國小就是部落或社區的活力來源。有了國小,即便父母必須離鄉工作,依然可以把孩子安心留在故鄉、走路上學,不必長程通勤或舉家遷離。因此一個偏鄉小學的廢除,通常也宣告著周邊聚落的凋敝,曾經有資深偏鄉教育工作者指出:「小學,就是一個部落/社區的命脈。」

在莫拉克災後,由於「永久屋—遷村」政策大規模遷移許多受災聚落,改變了部落分布紋理,也連帶使許多部落小學面臨「遷校」或「廢校」的抉擇。

「遷校」、「廢校」或「建校」?

高雄那瑪夏鄉民族(南沙魯)村在莫拉克颱風中受到土石流侵襲,災情慘重,許多居民倉促選擇集體遷居杉林大愛村。居民原以為村中唯一一間小學民族國小能隨著族人遷居平地,未料在重建過程當中,民族國小在各方居民折衝角力後更名為「大愛民族國小」,廣納大愛園區的原漢學童,再也不是一間專屬於布農族的部落小學。

2010年12月,在大愛園區居民尚在開會討論「園區中這所小學」究竟該叫做「民族國小」或「大愛國小」時,民族國小家長會副會長張輝政曾經表示:「之前是慈濟說要我們(南沙魯村)遷下來,學校幫我們蓋在這裡。」他表示,一開始南沙魯決定遷居下山時,是南沙魯居民與慈濟談好,將民族國小重建在此;並認為若非南沙魯村集體遷居,其他來自四方的居民都是散村散戶入住,「政府怎麼可能蓋學校在這裡?」學校自然定位為「民族國小重建」。

當時,原籍六龜的管委會主委王明耀也明白指出:「首先這是遷校的問題,還是建校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遷校,百分之百贊成民族南沙魯村的決定,是建校,就要尊重這裡所有的居民。」

2-600 [1]

民族國小最後一屆畢業生,在大愛園區愛農教會舉行畢業典禮。從此以後,民族國小就此告別,成為大愛民族小學。

由NGO主導的學校重建方向

除了校名與遷校的爭議,民族大愛小學的興建過程也同樣一波三折。莫拉克風災之後,2009年的9月21日,民族國小校方便北上與台達電舉行簽約儀式,確定由台達電認養學校重建;不料後來又接獲高雄縣教育處通知,民族國小將改為由慈濟基金會援建。「那時候我們是聽說台達電要認養重建,也有去簽約。我們是想台達電也是政府的,應該很快就蓋好,怎麼知道會到現在。」民族國小校長周秀梅說。

周秀梅校長所說的「到現在」,意指2010年的7月,風災已經過了一年,期間屢有政府會議討論園區內的小學問題,一直沒有明確定論。災後一個月內便簽約由台達電援建的民族國小,卻於莫拉克風災將屆一年時,因為「改由慈濟援建」而進度遲緩。縣府重建會主任王正一對此解釋:「慈濟當初本來就在園區內有規劃小學,台達電是認養異地重建的學校,不需要重複嘛。所以經過協調後,決定由慈濟蓋。」

由台達電基金會手中移給慈濟援建的「大愛民族小學」,不但於居民入住一年多後才開工,接近完工之際,又爆發了空間規劃並未納入教師宿舍、活動中心、廚房、托兒所、水電管線及教學所需設備,而僅有教室與操場等基本設施。而大愛園區內的家長因為從頭到尾均未參與學校的空間規畫過程,從而無法表達意見。

此外,隨著大愛村永久屋基地內的族群日益多元,大愛民族國小校方曾提出將「多元文化」納入學校設計的構想。家長曾經對此表示:「校方的這個設計,是比較像個學校。」整體看來校園較為活潑,兼顧各族群的特色。然而,他認為,這個規劃案未被採納,是因為:「校方的規劃,是比較像學校。但是影響力,是慈濟比較大。」

一名高雄市重建會官員曾在受訪時,間接證實這名家長的說法。他私下表示:「校方有校方的堅持,但是(慈濟的)規劃師也有規劃師的堅持。外觀上,因為委託慈濟來蓋,就很難實行多元文化(的設計)。」而因為援建單位為慈濟基金會,最後採用慈濟的設計,仍以慈濟招牌的灰色洗石子精舍風格作為國小的最終外觀。

13 [2]

興建中的大愛民族小學並未納入家長意見,以致在空間規劃上未能將「多元文化」納入校園規劃中。

小林村的堅持─一定要把學校蓋回來

由民族國小到民族大愛國小的「遷校—廢校—建校」過程,宣告的並不只是一所學校的盛衰興亡,而是莫拉克災後族群被迫遷徙與文化斷層的問題。2010年7月28日在莫拉克新聞網留言板便有訪客感嘆地指出:「一但這學校建下去了,表示在山上的民族國小就永遠消失了,大家也回不去山上了,就要在園區生活下去了,永久屋啊!」

相較於大愛園區內因多元族群而造成的學校爭議,拒絕入住大愛村的五里埔永久屋基地小林村居民,則幸運地在永久屋基地周邊重建了自己的小林國小。

小林國小復校工作居民代表的陳叔惠表示,小林國小是滅村,不是廢校,本來就應該把它蓋回來。「曾經聽有人說,我們人又不多(30餘位學生),還要在五里埔蓋一個學校,好像我們很浪費。但話不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學校在,讓學校跟社區連結,是社區生命力的來源,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因應小林村有2/3的居民均為平埔族人,於小林國小的空間規劃中,援建單位TVBS基金會也尊重居民意願,放入傳統平埔文化的元素,也重建災前小林國小校門口的獵人瞭望台。

「這本來就應該有的小林國小,我們要把它重建、呈現回來,這是應該要有的事情。」陳叔惠堅定地表示,小林村民不論在災後選擇五里埔、小林二村或大愛村居住,「小林國小要在五里埔(距離災前小林舊址最近的永久屋基地)重建的共識,一直都沒有改變。」

4869039434_329bc83fb3_b [3]

讓民族國小復校,曾是八八周年災民夜宿凱道的重要訴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