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離開醫院回部落,魯凱青年柯俊傑

前言:

瑪家鄉三和村在當地人的區分下,分為北村、中村、南村。北村與中村主要以排灣族人為主,而南村則為從霧台鄉早期移居過來的魯凱族人。擔任瑪家國中教職的柯俊傑就是在這個部落長大的魯凱族人。

當時八八風災看到送到山下集中照顧的族人,因為語言溝通的障礙,對於族人因為語言的關係而無法得到很好的照顧。在當時,他認真的考慮後,離開服務十年的醫院工作,而回到原居地部落擔任學校教職。

早在59年前就遷居到山下的美園部落,距離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只有5到10分鐘的路程。有著類似的生活成長環境,不同的是現在遷居到山下的災民只有「永久屋」的使用權。不同的遷居條件,相同的生活環境,這兩個同屬遷居性質的部落又有著什麼樣的差異,以下是相關整理報導。

遷居至今長達59年的美園部落

美園部落族人表示,大約在民國43年左右,部分霧台鄉的族人從原鄉部落遷居到現在三和南村的美園部落。當時的開墾史祖的第一批總共有17戶在這裡落地深耕。在這裡居住長59年的魯凱族人表示,我們是魯凱族遷下山定居的老大哥。

族人也表示,美園部落在早期的遷居過程是有登記的,因此現在所居住的這塊土地是屬於族人自己的。

並且表示,這裡以前是單純的河床地,也因為當時施工填土加高,以至於這裡的土壤只比較適合種植芒果,氣候與土壤不太適合種植原鄉的植物,因此在這個魯凱族落也較少看到族人種植原鄉的農作物。

在土壤氣候的影響,族人對於原鄉農作物的種植已有所改變。而在更深一層的族群生活上的差異,柯俊傑也表示,生活和語言上百分之百一定受影響的。他說,「我從小在這裡長大,以前念書班上的排灣族是佔最大多數的。」

就地理環境的區隔來看,他表示,還好這個三合村有分北村、中村、南村,不是就在隔壁一條街的距離。中間隔著一大片芒果園的生活距離空間,還不至於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芒果園的間隔距離,使得在這裡定居的美園部落魯凱族人還能夠保有著自己的文化,雖然在這個區域多少生活中與排灣族相處在某些層面彼此之間都會受影響,但在間隔距離的因素下,美園部落的魯凱族人還是生活在一個較完整的魯凱族部落。

image001 [1]

風災後離開醫院的工作,柯俊傑不但在瑪家國中擔任教職,在部落也利用時間帶課輔,一邊督促部落小朋友在學校的學業,也教小朋友部落的古調教唱。(圖左二為美園部落青年柯俊傑。)

美園部落長大的魯凱青年

一向非常關心部落學生族語學習環境的柯俊傑表示,從小也是奶奶帶大的,如今族語才這麼流利。在許多部落的族人跟著俊傑一樣說著流利的族語學習環境,其實都是在隔代教養的環境中,與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才會自然而然在生活中的習慣下使用這個族群的語言。

風災後離開醫院的工作,柯俊傑不但在瑪家國中擔任教職,在部落也利用時間帶課輔,一邊督促部落小朋友在學校的學業,也教小朋友部落的古調教唱。

「我在屏東基督教醫院待了十年,但其實,還是真的要下鄉回來服務自己的族人。人家都以為我在台北發展,但是,我說,我沒有,我還是一樣。」俊傑說著當初想留在部落工作的想法。

他也表示,因為以前拍戲的關係,又參加歌唱比賽,又去外面表演,部落的人看到我都以為我在部落發展,但我現在確確實實的在部落服務。

「每次有部落小朋友夢想追逐舞台上的生活時,他也常常拿自己的經驗鼓勵以及叮嚀部落的小朋友,不要迷失在舞台上的亮麗生活。踏實的學好基礎的一切才是最扎實的學習。」在學校教學上他常常這樣叮嚀學生。

雖然59年前與現在遷居的問題,以及必須遷居的環境條件大不相同。但是在這裡長大的部落青年俊傑表示,族群文化還是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有百分之百的改變,俊傑以他的成長經驗做出說明。

長治百合部落未來的幾年,當人們漸漸忘掉風災時遷村矛盾與衝突,這裡是否會變成瑪家鄉三和南村魯凱族延續的聚落?或僅是屬於長治鄉區域中的一個原住民部落,這一切的未知數,只能待時間來驗證。

image002 [2]

精研雕刻藝術的彭水光牧師在美園部落開設一座雕刻博物館,館內收集了他的雕刻作品。(在早期遷居到美園部落的好茶村民,是雕刻師同時也擔任牧師的彭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