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那時最愛的男朋友坐在我面前,唱古謠,流著淚,那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見面,隔天,我就要嫁給一位從未約會的男生。」排灣族耆老莊月里透過孫女婿卓德明翻譯,解釋最觸動她內心的古謠,和一段從未向人吐露的回憶。 ( 圖/ 李依頻.來義村耆老莊月里 )
用古謠唱出心中最動人的詩篇─排灣族耆老莊月里
排灣族古謠音域廣,歌詞涵意深遠,歌手須嫻熟轉音技巧並具豐富的文采。來義村耆老莊月里是村內的歌者,從小聽長輩唱歌謠,絕對音感與過人記憶,牢記生命中聽過或是唱過的每一首古謠。
▲來義村耆老莊月里 攝/李依頻
「那時最愛的男朋友坐在我面前,唱古謠,流著淚,那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見面,隔天,我就要嫁給一位從未約會的男生。」排灣族耆老莊月里透過孫女婿卓德明翻譯,解釋最觸動她內心的古謠,和一段從未向人吐露的回憶。
「那是舉辦結婚典禮的前一個晚上,他到我家來,我們坐在門口,用古謠唱出對彼此的愛,也唱出對排灣族婚姻的無奈,唱了兩個多小時,淚水從未停止滑落,整段旋律和歌詞牢牢地刻印在我心中,那時的心,真的好痛。」莊月里雖只清唱一小段古謠,眼淚早已不停在眼眶打轉。
卓德明也說明排灣族的傳統婚姻制度。由於傳統的排灣族部落社會,兩性平等,長嗣繼承家產。耆老莊月里是家中的長女,論及婚嫁,丈夫必須入贅;她最心愛的男朋友,正巧也是家中的長男,就男方家庭而言,他們就要娶進門一位長媳。雙方家長為他們的婚事協調多次,沒人願意讓步,婚事就此破局。
莊月里的母親只能藉著媒妁之言,為她的女兒尋覓一位可以入贅的男人,當她的丈夫,結婚之前,莊月里夫婦從未見過面。丈夫林榮富對莊月里一見鍾情,對她的疼惜,使莊月里格外珍惜。相較父母的婚姻關係,莊月里是天賜良福。
莊月里的父母親如同許多排灣族老一輩的夫妻,婚姻都是由長輩安排。莊月里從小看著他們感情不睦,時常吵架,她回想13歲的時候,父母親原本協議離婚,於是向母親揚言要帶著弟妹獨自生活,就此,才平息家內風暴。莊月里17歲結婚,和丈夫結褵58年,她們從未在小孩面前吵架,夫妻感情如膠似漆,莊月里還曾獲頒來義鄉常青楷模,她認為家庭圓滿的秘訣只有一個:「包容心」。
莊月里把生活的一點一滴唱進古謠中,農閒之餘,除了到來義社區的老人關懷站和其他耆老唱古謠,也在各種推廣排灣族文化的場合,公開表演,「我的歌聲是天主賞賜,我更應該向其他人分享。」莊月里透過卓德明翻譯表示。
(左)莊月里與孫女婿卓德明( 右)莊月里夫婦金婚紀念證書
風災過後,莊月里表示:「站在山上,看到破碎的土地,感觸真的很深。」莊月里經由卓德明轉述,她銘記長輩曾經唱過的一首古謠,也經常演唱,內容說一生當中都會遇到困難,風災如同於此,希望一切傷害到此為止,苦難不再繼續發生,比喻風災不再侵襲部落。
許多耆老搬到潮州鎮的新來義永久屋社區,於是,在老人關懷站和唱古謠的耆老又更少了。莊月里表示不認同遷村,居住來義村55年以來,八八風災是第三次村子遭受損害,如果村子不適合居住,早在前兩次就破壞殆盡。她認為目前土地上擁有的事物都是祖先努力留下,更要留在村子繼續守護。
排灣族的古謠傳承早已遇到斷層,在來義村,尚能完整和唱整首古謠的耆老都七十歲以上。八八風災過後,來義村民分別居住永久屋和來義部落,部落文史工作者高莉莉坦言,許多耆老因生活波動連帶影響心情,加上不易聚集耆老在同一場地,古謠採集更顯困難。
莊月里獲頒來義村常青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