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小林史,期願文化新家

本文摘要:有沒有一處館舍或一個園區?可讓好客的小林人做為公共空間繼續經之營之,讓沒有依親者的小林人安頓身心,讓外地歸來的小林遊子隨意安住幾天喘口氣,讓口說「我是小林人」的認同者在此盤桓一段時日,讓公廨重建...( 圖/ )

回顧小林史,期願文化新家

編按:

本文為甲仙愛鄉協會游永福先生,於莫拉克災後(8月30日)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本文之精簡版),文中回顧災情與小林平埔文化,也提起村民有意遷居五里埔,就近延續部落。

8月30日至今約半個月,遷村一事已經有了幾番變化,原居民公投屬意的五里埔,因缺水不適耕作,遷村需另覓他處,但大家仍然希望在五里埔建造一個小型紀念公園,讓文化在舊空間延續。感謝作者將全文完整版與小地方的讀者分享。

────────────────────────────────────────────────────────

回顧莫拉克災情

九十八(2009)年八月七日凌晨起,莫拉克中度颱風帶來的大雨連續下了兩天,九日早上風勢強度略減,正慶幸整個甲仙都沒有重大災情傳出,甚至還可以在電腦上瀏覽新聞,忽然間銀幕暗了下來,颱風天停電很正常,並不以為意。

同日早上,習慣一大早起來運動且善於觀察的曹老師,在四德大橋附近巡視自家果園有否受到洪流沖擊,只見洶湧的南仔仙溪溪水忽然減了半,「不妙!上游有堰塞湖形成。」對著剛好也出來勘查災情的和安村李村長,曹老師嚷了嚷。經歷豐富且心中已有八成把握的曹老師,特地趕赴鄉公所旁的救難協會,要協會人員通知溪旁住戶疏散並注意安全。

約過了一個小時,亦即八點左右,吃過早餐又回到橋頭查看溪水狀況的曹老師,果然親眼見到了堰塞湖潰決之後一路奔騰而來的洶湧洪流。洪流是由小而大又由大而小,持續約40分鐘,在高峰期,下陷之後又上沖的高度約有三層樓高──這麼壯觀又危險的景象,老師說:「這一生還是第一次看到。」聽到「第一次」的說詞,我馬上回應老師說不要再有第二次了!

由於堰塞湖潰決的洪流力道的確驚人,所以橋樑、護岸、管路與纜線,比積木甚至雞蛋還脆弱,一瞬間即毀損;南仔仙溪與油礦溪之間高灘地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糖廍與糖廠遺跡,也回歸大小卵石堆疊的溪床原貌。名噪一時的「小林」聚落,亦正是在東西兩側土石崩落之夾攻與這一波洪流的無情衝擊中率先消失。

98813cimg9131-360.jpg
民國98年8月13日早上,災後讓人心酸的小林,3天來國軍特種部隊在強行越溪搜山救出了災民之後,正繼續在已經凹陷的原小林聚落區域進行地毯式搜尋。(許淑卿小姐/攝影)

小林聚落的身世

西元1904年,日本官方為了排除甲仙地區樟腦產業的障礙,亦即排除以旱作、採集與射獵來維生的平埔族反對力量,有兩項措施:

一是將平埔壯丁徵調為隘勇,發給薪水安頓家室並負責守護腦寮,最重要的是可以就近看管。

二是將阿里關庄本庄與埔角原野(即今五里埔)的列管住民及後堀仔溪平林、溪東不易掌握的散居戶,強制遷移到埔角原野北方的南仔仙溪東側河谷埔地,集居一處而方便管理──這兩項措施,當然也有以平埔族人來緩衝原住民力量的考量。由於負責遷移的日本警察官吏名叫小林,這一處山谷中的美麗小聚落,乃以「小林」來稱呼。

在日治明治三十八(1905)年的《蕃薯寮廳統計書》裡,小林庄屬於阿里關庄的第三保,戶數28戶,設甲長5人,保正1人;並設有壯丁團團長1人,以同時期甲仙其他各庄的數據來比對,很明顯可看出日本政府對小林聚落的住民的確是特別照顧與管束。

60年代小林─劉銀笑女士提供
60年代的小林,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劉銀笑女士/提供)

平埔文化重鎮

由於小林聚落的平埔住民,都是強力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乃遭集中管理,集居的結果反而保留了更多的文化底蘊。

有了文化底蘊,再加上公廨的腹地較阿里關公廨寬廣,因此民國八十五(1996)年,在高雄縣政府委託劉還月先生規劃下,由大武壠社耆老王天路先生,在小林國小教室精心興建了台灣第一處平埔族文物館舍,亦即「小林平埔族文物館」;精華活動都是在入夜之後舉行,所以名為「小林平埔夜祭」的一年一度開向豐年祭典,亦於該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擴大舉辦,且年年持續。

這兩年來,平埔道地天然美食mai的文獻、訪談與料理過程,後學也已整理記錄;精采的禁向與開向生活,亦即在率性中還能節制的精神,佐以《番社采風圖》裡的「捕魚圖」與西元1871年英國攝影家湯姆生的「荖濃溪射魚照片」之後,台灣永續經營祖師爺的清晰形象,便攤展在你我眼前了。

2004年小林公廨解說100_1927
民國93年的小林,簡炯仁老師正在小林公廨,進行平埔文化的深度解說。(劉曜源博士/攝影)

民國九十四年小林平埔夜祭一景PICT0636
民國94年的小林平埔夜祭,正進行莊嚴的牽曲活動。(劉曜源博士/攝影)

民國九十五(2006)年10月17日晚上,典藏湯姆生玻璃板底片與相關照片及圖檔的英、法兩國五人學者團,由於想了解湯姆生筆下及照片中的內山地界之現況,在後學的導覽下,有幸恭逢了小林夜祭的排練活動;

雖然剛剛遠道來到台灣,又一路搖晃顛簸抵達小林,在熱情的平埔族親邀請下,仍不辭疲累下場共舞,舞得大汗淋漓,舞得賓主盡歡,證實了湯姆生「即便是在蘇格蘭高地人之間,我也未曾見過這麼狂野活力的展現」之記載的確不虛,才依依不捨且滿足地回到甲仙的仙埔山莊休息。


民國95年10月17日晚上,以法國的魏延年為首的英、法兩國五人學者團,有幸恭逢了小林夜祭的排練活動之盛;莫拉克颱風後魏先生剛好來到台灣,擔心甲仙的朋友們是否平安?助理連續打了幾天電話心急如焚,直至復訊了解情況之後雖然傷心但也安了心,因為仍有活口在,活著,就有希望。(王秀芳小姐/攝影)

2006.2.6.上午的小林聚落DSC02171
民國95年的小林,仍然是草木扶疏,寧靜幽美。(游秀葉/攝影)

社區營造模範

民國九十三(2004)年,在小林社區理事長林建忠、理事、居民及小林國小劉曜源校長共同討論之下,將平埔族常用且本地常見的竹子截製成竹筒花盆,以「竹之美」計畫,斬獲高雄縣政府「社區活力再造」專案最高金額30萬元來執行,將排水溝變成了美麗的花台,水溝有多長花台就有多長。

隔年,又有「打造獨角仙的家」之專案計畫,亦獲30萬元。有二就有三,在12個重點社區中,小林社區以第二名佳績入選,由縣政府呈送內政部營建署爭取到「城鄉風貌」專案88萬元金額,以竹材建置了小林聚落的入口意象,也改造了小林社區活動中心,更更新了小林公廨的面貌,讓小林在美麗之外更具文化氣息。

成功的社區營造加上年年舉辦的平埔夜祭活動,讓居民本已凝聚的向心力更為凝聚,所以人人爭著奉獻,個個搶著做事,遇事都是聚落總動員。

就說某一回,上山工作的潘家兒子入夜已久仍未歸家,經過村長廣播,聚落的男子都手擎燈火上山找人,潘家的小妹,則與婦女們圍起圍兜兜料理點心等待大家歸來,充分顯現社區互助互愛的摯情。

2004年小林100_1874
民國93年的小林,草木扶疏,寧靜幽美,世外一桃源。(劉曜源博士/攝影)

竹之美PICT0314
民國94年的小林,「竹之美」的活力再造成果,仍然高燒不退,且年年持續。(劉曜源博士/攝影)

期許文化新家

這麼有文化有熱情有摯情的小林人,瞬間喪失了經之營之的美好家園,瞬間喪失了那麼多的親人,在同悲之時,我們能給他們什麼樣的幫助與什麼樣的安慰呢?

這幾年因田野調查及參與小林平埔夜祭活動,拍了一些照片;受劉曜源校長之託編寫《走讀甲仙》等教材後,也蒙校長提供手上的小林相關照片檔案,只希望能以這些照片為基礎,引來更多記錄小林的相關資料成立《小林影像與平埔文化資料庫》,提供倖存者追思、慰安與尋根的場域,也為平埔文化的延續與傳承鋪排一條平路。

那麼,有沒有一處館舍或一個園區?可讓好客的小林人做為公共空間繼續經之營之,讓沒有依親者的小林人安頓身心,讓外地歸來的小林遊子隨意安住幾天喘口氣,讓口說「我是小林人」的認同者在此盤桓一段時日,讓公廨重建,也讓小林人與朋友們熟悉的人物與場景影像可以典藏展示,更讓精采無比的平埔文化底蘊在此落地生根,後代及所有來客,都能深入體驗平埔族深層的文化之美。

我的小林忘年之交周坤文老先生,在小林南方的五里埔臺地恰巧擁有土地,遺眷也有奉獻之意,原因一:「為了小林。」二:「為了小林。」三:「為了小林。」聽了令人感動!也讓平埔文化的延續,露出了一線曙光。 (註1)

註1:

原居民公投屬意的五里埔,因缺水不適耕作,遷村需另覓他處,但大家仍然希望在五里埔建造一個小型紀念公園,讓文化在舊空間延續。

關於小林遷村的變化,請閱讀:

(1)鴻海企業與小林受災戶座談記錄

(2)永久屋計畫系列5-小林遷村路,仍荊棘滿佈

(本文原載於98.08.30《中國時報‧人間新舞台》本篇為圖片完整版)

一篇回應 to “回顧小林史,期願文化新家”

  1. 靜然 說:

    轉載中央社新聞。

    http://www.cna.com.tw/Proj_morakot/List.aspx?ID=200910070110&Lang=Chi&PNo=1

    小林平埔夜祭31日舉行
    20091007 12:56:30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7日電)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平埔族夜祭」經溝通後,今天決定提早到31日下午在小林村「五里埔」舉行,縣長楊秋興希望縣災後重建委員會成員參加,深入了解平埔族文化。

    小林平埔夜祭原定11月1日下午在五里埔舉行。縣府文化局副局長廖文卿今天在縣災後重建委員會會議中表示,甲仙鄉公所召開籌備諮詢會議,村民與鄉長擲筊請示太祖後決定夜祭訂31日在五里埔舉行,白天舉行公廨落成儀式,夜祭細節這幾天商議後決定。

    他表示,今年平埔夜祭主題訂為「追思懷念、撫平傷痕、延續傳統」。29日、30日舉行「平埔文化學術研討會」、「小型平埔文物展」。夜祭規模縮小,不舉辦以往的牽戲、牽曲及舞蹈等活動。

    小林村居民90%是平埔族,保存完整的平埔族文化,並有公廨及文化園區,每年舉辦平埔夜祭。88水災時所有設施連同民宅被土石淹沒。981007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