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龍興段永久屋:不換土地,不換神明

本文摘要:「大愛村煩惱的教堂、廟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煩惱。因為我們沒有離開六龜,原來拜神農宮的就拜神農宮,拜哪裡的就拜哪裡。不離開這裡,就不需要換神明。就算要躲開土石流不能住山邊,我們還是要留在六 龜。」 ( 圖/ 何欣潔。位於悠遊山城後方的永久屋,居民每天回家前都可經過一片玫瑰花海。 )

六龜龍興段永久屋:不換土地,不換神明

高雄六龜新發村新開、不老溫泉區於莫拉克風災中,因土石流而死傷三十餘人,後又因新發大橋與高133縣道中斷而成為「孤島」,居民被迫以彈弓發射紙條、在斷橋上書寫「SOS」求援,震驚全台。

莫拉克災後,中央與高雄地方政府的重建政策均以「劃定特定區域—遷居杉林大愛村」為主軸,六龜新開、不老地區受災居民也同樣被要求「離開危險的六龜,住進杉林大愛村」,然而,歷經劫難的新開居民卻拒絕接受這樣的安排。

「要我搬去杉林?那我寧願去借錢買房子,欠錢也沒關係,我只想留在六龜!」新發村的新開地區鄰近山區與溫泉地區,許多居民以農耕或捕獵維生,或世代於此經營溫泉產業,不願遷到臨近旗美市區的杉林大愛村。為了「留在六龜」,新開地區漢人居民決定自稱「新開部落」,成立自救會爭取留居原地,拒絕遷居杉林。災後經歷一年餘抗爭,終於在2010年7月30日獲得位於六龜市區附近的永久屋基地。

基於此一特殊的抗爭脈絡,龍興段永久屋與其它永久屋在「核配方式」上,有著顯著的不同。而居於此地的住戶又以「高齡長者」為多,老人關懷照護的議題顯得格外重要;至於其它永久屋爭議不休的「中小學教育」問題,則因學齡兒童較少,以及基地位置鄰近公立六龜小學而得以順利解決。

杉林大愛村與六龜龍興段永久屋比較圖──

杉林大愛村六龜龍興段永久屋
入住日期99 / 2 / 11101/ 1 / 19
總戶數752戶17戶
核配過程由慈濟基金會按照戶口名簿與村里長證明等居住事實證據進行核配,入住兩年來屢有爭議。由新開部落重建協會按照災後「居住意願調查」問卷核配,有部分已入住杉林大愛村居民事後反悔,希望能入住龍興段永久屋,重建協會拒絕。
坪數選擇14 / 28 / 34坪14 / 28 / 34坪
家屋形式統一形式,灰色洗石子外牆,類似精舍兩種形式,一般RC水泥販厝,屋前簷有傳統裝飾
命名模式由慈濟命名,標示「大愛」系列以地號(龍興段)命名,仍自稱「新開部落」
宗教信仰中心與居民人數比例現有將近千戶住戶共享:

一、教堂兩座

二、佛堂一間(原活動中心)

按照居民原有信仰,於六龜各地廟宇及家中祭拜。
公共空間活動中心(即上欄之佛堂)、耆老中心數間、手工藝教室數間社區活動中心、備災空間、中央廚房(老人據點)
援建NGO慈濟基金會法鼓山基金會
部落間緩衝空間無,甚至有混居現象單一社區居民
建造人力慈濟志工營造包商
社區是否有援建單位圖騰
教育機構大愛小學(將於近期召開說明會)居民多為高齡長者,少部份學生就讀六龜小學。
管委會依營建署所訂之辦法成立管委會,已改選第二屆主委。(2012年2月為止)依法成立管委會,與新開部落重建協會(前新開部落自救會)共同並存。

核配過程:與抗爭歷程緊密相關

莫拉克災後,許多地區均有「拒絕大愛、還居原鄉」的抗議聲浪,於高雄地區成功爭取於原鄉自主重建的部落僅有「小林二村」與「六龜新開部落」兩地。新發村新開地區爭取重建過程中,前六龜鄉民代表會主席潘星貝扮演重要角色。災害甫發生,許多部落均因被安置在不同營區而無法整合意見,終難以「部落」為單位爭取「離災不離鄉」的重建方式,但是,潘星貝之女潘怡禎於災後立即整合受災居民意見,確立抗爭訴求,成為抗爭成功的關鍵。

「這些居民的確都是我們家以前就認識的,很熟啊。」從小看著父親扮演鄉民代表的角色,潘怡禎對於處理社區公共事務一點也不陌生:「八八風災8月9號發生,我們馬上就成立新開部落自救會。當時,還有些居民被安置在鳳山營區,有的被安置在六龜天台山,有的住外面親戚家。」

「我就去跑營區、去一通一通打電話,請他們一定要來填問卷,看是要搬去杉林,還是留在六龜。兩個月之內我就把所有問卷都做好,發現有一百多人都爭取要留在原鄉,自救會就開始爭取,跟小林村、那瑪夏他們一起出去抗爭,也有跟地方政府抗爭,也有去台北抗爭,然後也開始跟法鼓山談合作。」

潘怡禎口中的「開始爭取」,意指在居民意見整合之後,自救會便開始以集體名義對中央政府爭取杉林大愛村之外的永久屋基地,邁向自主重建。當然,於災後倉促的重建步調中,由地方自主發起的「意見整合」過程,也註定只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完成。

「當初我就說,這份問卷讓你打勾,要留在六龜,我們就一起去抗爭、去爭取;要去杉林的,也當場請你選擇,選了就不要再反悔。這些問卷我都有留下白紙黑字,你簽了說要去杉林,就不要再回來說你要回來,我沒有辦法。」

不願離開原鄉的居民在自救會的帶領之下,原先希望爭取村莊中的空地(新開紀念公園現址)作為永久屋基地,居民的抗爭甚至使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自南下現勘該基地是否安全。在吳敦義於現場宣布該塊基地不安全,但「只要找得到安全的基地就讓你們蓋永久屋」的承諾之下,自救會覓得目前龍興段永久屋基地(六龜市區附近,悠遊山城大賣場後方),雖然基地位置至新發村原鄉尚有十分鐘左右車程,但已經比杉林大愛村距離近上許多。

2010年7月30日,中央政府正式核定六龜龍興段永久屋基地為合法永久屋使用基地,這些「寧在六龜揹債買屋、不願免費入住大愛」的居民,終於在原鄉附近獲得自己的家園。

由於抗爭影響所及,這些獲得永久屋核配的住戶,也同時是當初簽下「同意書」,與自救會一同抗爭的居民。在抗爭的同時,新開部落因確立了「可以搬離新開,不能離開六龜」的原則,與其他部落在「劃定特定區域」階段產生的爭議不同,居民被土石流沖毀的原居房屋,也於永久屋確定核配之後,被順利地劃定特定區域。由原先便熟習地方政治運作邏輯的前鄉民代表潘星貝領軍,新開部落的重建方式獨樹一幟,和其它災區的重建歷程迥異。

IMG_7038

位於悠遊山城後方的永久屋,居民每天回家前都可經過一片玫瑰花海。

老人照護:入住永久屋前,關懷據點已順利開辦

17戶龍興段永久屋住戶多為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目前大多數均參與新開部落重建協會(前身為新開部落自救會)所舉辦的「老人關懷據點」課程。老人關懷據點以跳舞、律動、繪畫、老人食堂等方式鼓勵社區老人走出戶外、活動筋骨,並以社區空地種植有機蔬菜,開放外界「認股」,所種植之蔬菜一部份寄送給「股東」,其餘均當作老人食堂的烹飪食材。讓老人家吃得安心之外,也能對外募集關懷據點的運作經費。

「這些老人家都已經參與我們的關懷據點很久了,相信他們住進永久屋以後,也不會無聊,都會繼續來參加課程。」於抗爭落幕之後,繼續參與老人據點經營的潘怡禎表示:「當初在抗爭的時候,我們也有一併爭取社區活動中心,就是為了要讓這個老人關懷活動持續舉辦,不要讓他們覺得來了永久屋就跟我們分開了。以後颱風來的時候,兩層樓的社區活動中心可以避難,也有自己的廚房,平常就用廚房來煮老人食堂的飯,也可以舉辦老人課程。」

「大愛村煩惱的教堂、廟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煩惱。因為我們沒有離開六龜,原來拜神農宮的就拜神農宮,拜哪裡的就拜哪裡。」領了鑰匙之後,忙著打掃房屋,預備入住龍興段永久屋的居民,一語道盡了當初為何堅持原鄉重建的理由:「不離開這裡,就不需要換神明。就算要躲開土石流不能住山邊,我們還是要留在六龜。」

IMG_7034

(上、下)居民已經領取六龜龍興段永久屋,等待正式入厝。

IMG_7036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