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要:在民族大愛國小新校舍落成移交之際,一位民族國小將離任的教職員,在離任前夕,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敘述他在學校重建過程的所見所聞。為尊重受訪者意見,避免受訪者本人困擾,以匿名刊出,請讀者見諒。 ( 圖/ 鄭淳毅。重建後的校舍與規劃圖有所差異 )
大愛生活(33)老師的心聲─民族大愛國小重建過程見聞
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族國小,莫拉克災後,重建延宕兩年半至今,日前(1月16日)終於在大愛園區內,宣告新校舍落成移交,並更名為「杉林區民族大愛國民小學」。
學校重建過程中,屢次傳出爭議。包括援建單位改為慈濟基金會、校名變更爭議、學校設計規劃多次反覆變更。在資訊不透明之下,園區居民和家長則多數不清楚規畫和興建進度,外界也對學校爭議霧裡看花。
在新校舍落成移交之際,一位民族國小將離任的教職員,在離任前夕,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敘述他在學校重建過程的所見所聞。為尊重受訪者意見,避免受訪者本人困擾,以匿名刊出,請讀者見諒。
援建單位突然變更為慈濟基金會
民族國小在受災後,本來由台達電認養重建。民國98年9月21日,災後一個月,校方北上與台達電舉行認養簽約儀式。但後來重建無動靜、援建單位變更為慈濟基金會、並直到災後兩年才宣告動土。前任校長周秀梅在99年7月受訪時表示:「我們以為很快就會蓋好,怎麼知道會到現在。」
關於這其中的變化,該教職員表示:「其他的原因,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時候,就是有變化的時候。本來說是台達電要蓋嘛,也都簽約了。但是後來就有爭議說,慈濟想要蓋學校。所以那時候就一直有開會,找學校去,行政院重建會的人也來。一直談不攏。縣政府又說是慈濟要蓋,但是又說慈濟只要蓋教室的部分。重建會的人還跟高雄縣政府說,那你們就去協調嘛,讓慈濟去蓋教室,台達電蓋其他的設施。不過結果就是慈濟要蓋,都交給慈濟。那個時候,差不多是99年1月。」
「也許就是慈濟蓋了大愛園區,他想自己蓋國小吧。那個時候,政府的人也有去找台達電拜訪,就是說不好意思這樣,因為本來說好是台達電要蓋的。」
慈濟給了我們地板、牆壁、屋頂
「但是慈濟蓋的,基本上就是只有教室。簡單的來講,就是教室、操場、籃球場、警衛室這幾樣,其他的,都還是納稅人的錢啦。慈濟給了我們地板、牆壁、屋頂,其他的,還是教育部要出錢。當然慈濟那邊是說,因為其他的設施他們當初沒有規劃,所以沒有預算去做。」
「可是其實他們的規劃呢,也沒有照著規劃圖去做。就是做一做,又改一改。像左邊那一排的教室,之前本來是有二樓的,後來不知道是什麼沒談好,就變成一樓了。設計圖上本來就有兩樓,柱子也都已經蓋上去了,但後來不知道是怎麼樣,就是二樓變一樓。」
小學的規劃設計過程一直沒有對園區居民、部落族人公開,但期間屢傳設計有爭議,不符學校需求,且反覆生變。(學校規劃設計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該名教職員也證實,確實慈濟的規劃設計,一直有爭議。
上圖為興建完成後的校舍,對照原校園示意圖(下),左排教室二樓變一樓。(下圖來源為民族大愛國小網站。)
「他們也沒有規劃廚房。但是學校不能沒有廚房啊,所以校長有去跟他們談。後來他們就說沒有空間,一定要廚房的話,就把廚房放在學校中央。就是在我們教室不是ㄇ字型的嗎?四周是教室,就放在教室正中央的空地。那如果這樣蓋的話,我們學生一到中午就可能不用上課了,一直聞到飯菜。廚房不可能在那裏嘛!談到最後,現在就是沒有廚房了。那應該怎麼辦?可能會去跟杉林國中談,跟他們共用廚房吧。」
「還有教室也是這樣。他們預計蓋十間教室,那我們校長有去爭取說,還要兩間資源教室,因為有的課會用到。後來他們說,那可以,就蓋十二間,可是空間沒有變。就是把原本十間教室的空間,蓋成十二間,所以我們的教室都縮小了。」
「管線的部分也沒有做,是教育部的錢去做。因為他們設計的管線,不符合學校的需求。因為學校的線路是很多的,跟一般住家不一樣,他們沒有把這個設計進去。但是如果跟他們去談,就好像……他們會覺得我們很麻煩一樣,怎麼一直有意見。所以乾脆就是另外跟教育部找經費去發包。」
「我們也沒有保健室。保健室以後就是用辦公室去隔,學校另外再去找錢去隔出來這樣。但是要怎麼隔呢?也很麻煩。因為它窗在這裡、門又在那裏,要怎麼隔才好?又不能隔太大,不然辦公室會變小。也沒有校長室,校長室可能就不隔了,在辦公室用櫃子什麼堆一堆,象徵性的隔一下就好。」
「所以說,很麻煩的在這裡,因為他沒有全部做好,又不是一體規劃。在他做的架構上要再去修改,有很多困難。」
沒有溝通。很多家長不知道在蓋學校。
「有時候我們看別的(認養災校重建的)NGO,民權國小也好,泰武國小也好,不管蓋得怎麼樣是一回事,但至少他們是可以談的。他們會跟家長、跟學校談一談,有什麼需求?希望蓋成什麼樣子?但是慈濟不談。」
「大部分的家長其實都搞不清楚。像我前幾天跟一個家長聊天,我說學校要落成了。那個家長說:『啊?學校要落成囉?在哪裡?』我說:『不是一直在蓋嘛,你沒有看到?』原來我們家長以為那裏是在蓋靜思堂,因為跟他們那個靜思堂(指大愛園區旁的佛堂兼活動中心)長得很像嘛。所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那裏是在蓋學校。」
「溝通上,也沒有什麼溝通。很少有機會是說,學校、教育局還是教育處、慈濟,一起坐下來開會這樣。通常都是慈濟直接去上面(政府單位)講,叫上面去跟校長講,也許他們覺得這樣比較快吧。我們教室也都沒有黑板,什麼設備都沒有,那時候慈濟是說不會有黑板。所以學校自己寫了一個計畫,去申請教學設備,包括黑板、課桌椅之類。結果計畫送上去,過了,錢也要下來了,慈濟又去跟上面講說,他們想要辦一個黑板的捐贈儀式。教育局的人又來跟校長講。校長叫我們老師表決,舉手說要不要接受這個黑板?我們都舉手說不要,因為錢已經下來了嘛!很多的溝通就是這樣子。」
「然後他們在學校挖了一個滯洪池,反正就是一個坑,不知道是什麼,他們好像是說那是滯洪池。但是學校附近已經有滯洪池了,不知道那個是幹嘛的。又在校園裏面,學生跑來跑去,會危險。所以之後應該還要找經費發包,把土方回填,把那個池子填起來。」
「所以就是這樣,很困難,因為不是一體完成,要在他們的設計上去改。然後就是很消耗學校的能量。比如我們校長上任以來,可能七八成的時間都在處理這一類的問題。」
校園中間的滯洪池。
我們一直搞不懂的是,當初高雄縣政府為什麼會答應?
「我們一直搞不懂的是,當初高雄縣政府為什麼會答應?因為之前台達電是已經簽約說要蓋了,而且他們那時候說的經費是一點五億起跳,保證做到好,也來跟學校有開一些說明會。但是慈濟只要蓋校舍,其他的沒有要蓋,還要再花政府的錢去蓋好,為什麼高雄縣政府要答應呢?」
「我們都在想,別人的學校要落成了,好像很開心,但是我們好像就是開心不起來,烏雲罩頂的感覺。雖然大家會說,還是要抱著感謝的心,可是怎麼說呢……如果這是沒有人要做的事情,你來幫忙做了,那真的是要感謝。可是這是本來有人要做,你來搶著做,又只做一半,還要別人收尾,這真的很難說出感謝的心情。」
「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說,他不是真的想要蓋這個學校。他是想要這個名字。他把教室蓋上去,就是把它的符號放上去,那個外觀很有他們的特色嘛。但是一個學校該是怎麼樣的,他沒有心去做。」
關於校名爭議
「但是名稱上,他們是很在意的,他們是想要把『大愛』兩個字放上去。但是我們的村民也沒在怕,後來投票也是投出『民族國小』。」
民族國小在大愛園區重建後,是否要更名?一直有爭議,99年12月,第一次投票民族國小是否更名時,大愛園區C區的南沙魯居民投出了維持原校名的決議。不過後來因為大愛園區有聲音,認為該校是園區居民的共同學校,應該讓全部居民一起投票,最後二次投票選出「大愛國小」之名。(校名變更爭議,請點選這裡閱讀)但此後校名爭議並未稍歇,最後終於定名「民族大愛國小」。
不過該名教職員認為,慈濟仍相當注重名稱。「像學校的入口意象,那也是後來學校發包工程做的,就是『民族大愛國民小學』。慈濟也要來說,他們想加上『慈濟大愛園區民族大愛國民小學』這樣。不過因為這個不是慈濟的錢,是學校發包的,後來沒有加上去。」
民族國小的「質變」
從民族國小到民族大愛國小,經過了校名爭議,也象徵學校在體質上的變化。民族國小是布農族小學,與所在南沙魯部落關係緊密,一同成長。不過決定在大愛園區重建後,定位為大愛園區居民共有的學校,實際上,也將廣納園區內的原民、漢人子弟,成為一所新興的學校。
除了慈濟在規劃上的爭議之外,該名教職員也認為,重建至今,民族國小確實已經改變。「其實這個學校,已經產生質變了。我們都知道,它不會再是以前的民族國小。我們都心知肚明。民族這兩個字,對南沙魯來說是很有感情,但對大愛園區其他的居民來說,什麼都不是。」
「現在這個校長他是原住民,他有這個理念,也知道說這個學校的本質特色是這樣。但是後來的校長就不一定。因為他跟山上沒有關係。以後新來的老師,跟舊的也沒有關係了。雖然現在是說會以『原住民特色學校』的方式去發展,但是將來漢人的學生也會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學校變成什麼形式?就是看以後的校長的風格。但它也不是民族國小了,過去的民族國小已經沒有了。」
「雖然真的會很不捨,但是,怎麼說呢……也不要太去覺得什麼……它就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事情本來就是不斷的在改變。」
(上)校園旁的空地,準備施作教師宿舍和活動中心。據悉活動中心也在原規劃之內,但後來刪除。目前改由教育部撥款施作。(下)高雄市府去年八月的重建聯繫會報會議紀錄。國小宿舍、活動中心、教學設備等經費由教育部及教育局負責。
校舍落成移交,但教育部補助的管線配置工程仍持續進行。
或許這也是該「慈善」團體留名的方式之一吧!
讓它變成議題
持續討論
長久曝光
哈哈哈(用嘿嘿嘿比較適切)
看到台達電蓋的民權國小有軟硬體
再看看慈濟霸權蓋的民族大愛國小只有蓋一半的硬體
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慈濟要去搶台達電來蓋
真的是怎麼想都不對
這就是上人跟全世界捐錢給慈濟霸權的捐款人所樂見的嗎?
希望學校交接後.可以把灰色的學校塗上色彩…..我相信慈濟應該不會干涉吧!
當初他口口聲聲的說
會尊重家長的想法
會跟居討論學校的規劃
會把原住民的文化元素加進去
怎麼???
(我得再去修現代華語
免得常常誤解中華民國官員的話
還得副修詞記華語及上人語錄
免得誤會上人的意思)
學校又不是你要讀的,又何必再這浪費時間說一些風涼話。
照這樣說,學校是我們的孩子要讀的
那最應該蓋好這學校的是我們啊
其實每個慈善單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當然"慈濟"這個單位是一直被爭議的一個單位
或許就像大家所說那樣…什麼都依他們…什麼都照他們走
但是其實他們也是受到許多國家所認定的慈善單位…就像世展跟紅十
每個東西有好也有壞…每個人並不是十全十美!!!
個人其實也非常討厭他們一些所作所為!!
不過換個角度想..他們也並不是完全不好…
只是有些空間或許需要改進..
我一直都有看88news.org
也會關心別的重建區域的進度!!
只是我個人小小得感覺..對於大愛這個系列
批評的字言是不是有點比其他地方多一點…
雖然我不知道這邊立場是偏像哪邊..還是就是針對"這個單位"
我很多朋友看了都覺得對於大愛這個系列好像有點…比其他系列多一點批判
今天你煮了一道菜..被人家說..看起來很噁..聞起來很臭..剛好你又肚子餓
當下你會怎麼辦…而且你又吃了…剛好這個人是你親戚..又是朋友怎麼辦
講了那麼多我只是希望…今天大家都住進來了…一個地方本來就會有缺點
是不是用少於批評的方式換作鼓勵及支持的模式來傳達
不然我真的為這些住在園區裡的居民感到遺憾…
也為這些即將用這所學校的小朋友感到難過
望有塗鴉的朋友們去幫忙塗點繽紛的色彩吧
整個灰濛濛的, 出家人跟監獄比較適合
看看佛光山, 不管我對佛光山贊不贊成
佛光山的色彩都比這個好多了
灰色對小朋友的發展實在很不好
心態要改変
長久來受慣済助
免費的房子
免費的傢俱
免費的教室
一旦所求不遂
就口出怨言
現在原漢混居
不能再以山上的舊思維過活了
慈濟早就爛了!!!
關鍵字「民族大愛國小」搜尋結果
家門有喜 民族大愛國小啟用(大愛新聞)
八八水災兩年半,慈濟在杉林大愛園區,興建一千間永久住宅,另外也援建民族大愛小學。新校舍在今天落成移交,總共有12間教室。
寸瓦片磚是愛 花草樹葉有情(大愛新聞)
杉林大愛園區民族大愛小學落成移交,園區孩子不用清晨搭乘交通車到園區外奔波上課,鄉親安心,更能夠投入工作。 http://www.newdaai.tv / tzuchi.org /
營建菩薩不分晝夜的付出。」民族大愛國小巴楠合唱團唱出希望與祝福。隨後與會貴賓一起敲響鐘聲,將希望之鐘傳給張新榮校長與師生掛於校門口,完成揭牌儀式。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校園整體規劃結合大愛園區自然景觀與社區人文特色,採鋼骨結構、綠建築及水資源回收,設有12間一般教
[從2012年起,慈濟在杉林慈濟大愛援建的民族大愛國小將正式啟用,園區小朋友不必舟車勞頓到旗山,今後和在山上一樣,只要走路、騎單車就能上學讀書。 (慈濟基金會攝影者:祕書處鍾易叡)]
從2012年起,慈濟在杉林慈濟大愛援建的民族大愛國小將正式啟用,園區小朋友不必舟車勞頓到旗山,今後和在山上一樣,只要走路、騎單車就能上學讀書。 (慈濟基金會攝影者:祕書處鍾易叡)
室、6間功能教室、幼稚園、圖書館、校史館等,注重自然採光及通風,校園保留大面積綠地與植栽,並包括操場、籃球場、停車場等。林碧玉表示,國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希望在教育,民族大愛小學落成,代表教育的新希望綻放在杉林大愛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慈濟除援建校園硬體建設以外,也捐贈一批童書、繪本與影音DVD等,以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校園的落成不僅是學校的大事,也是社區的大事,莫拉克風災後,原本學生分散各校就讀的情況,預計將逐漸回流。
不須舟車勞頓 安心就學真幸福
那瑪夏民族村在八八水災時,受土石流沖毀,所屬的民族國小也無倖免,在全村遷移到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的那瑪夏區時,學校師生也跟著一起搬下來,暫借旗山國小教室上課。每天有三輛巴士來往旗山、杉林之間,接送孩子上下學,園區的孩子搭巴士上學,已經超過一年的時間了。 — 教育部長吳清基、行政院重建會執行長林中森、高雄市教育局長蔡清華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等貴賓共同主持剪綵,民族大愛國小張新榮校長與全體師生及園區居民
持續關懷莫拉克風災受災學子,慈濟基金會自12月24日起陸續於高雄、屏東、台南等10個地區頒發助學金,計有315所高中職及大專院校5667位學生受惠。
學子超越困境 慈濟助學度難關
高雄靜思堂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分享今年榮獲總統教育奬與慈濟新芽獎學金蘇淑蓉的故事,目前就讀樹德家商美容科的淑蓉,第一天上幼稚園,媽媽牽著她的手到學校,這一別後媽媽沒再回家,大受打擊的爸爸罹患恐慌症,淑蓉三姊弟從此由阿嬤扶養長大。
小學三年級,淑蓉的阿嬤生病倒下,環境讓她不得不快快長大,除了每天料理三餐,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幫阿嬤梳洗,並打點好家裡後才去上學。1994年高雄岡山地區發生大水災,慈濟人協助清掃家園時走進了蘇家,當淑蓉的媽媽離家後,十三年來慈濟志工一再的鼓勵幫助她度過重重考驗,淑蓉國三開始放學後便到家裡巷口的美髮店習一技之長,她要超越自己。
蘇淑蓉珍惜社會的大愛,正向積極的面對未來的例子,鼓勵莫拉克風災後遷徙到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的林倩玲。早婚的倩玲育有一子一女,國中畢業後隨即成家、投入職場,擔起家中的經濟;搬到大愛園區,家離學校近了,倩玲重拾書本,現在已經就讀興國管理學院。
[慈濟基金會自本月24日起陸續於高雄、屏東、台南等10個地區頒發莫拉克助學金,在高雄靜思堂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分享今年榮獲總統教育奬與慈濟新芽獎學金蘇淑蓉珍惜社會的大愛,正向積極的面對未來的例子,鼓勵與會學子。(攝影者: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自本月24日起陸續於高雄、屏東、台南等10個地區頒發莫拉克助學金,在高雄靜思堂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分享今年榮獲總統教育奬與慈濟新芽獎學金蘇淑蓉珍惜社會的大愛,正向積極的面對未來的例子,鼓勵與會學子。(攝影者:鍾易叡)
助三萬名安心就學 得善循環回捐助人
為了親自送上這份祝福,慈濟志工於全臺十個地區舉行14場頒獎典禮,邀請學生親自領獎、師長與家長共同觀禮,其中屏東東港聯絡處一天將舉辦四場頒獎活動,預計發出2099份獎學金,是單區人數最多的區域。
慈濟基金會表示,此次莫拉克獎助學金是針對高中職及大專以上學生,分別提供一萬元及兩萬元之助學補助,今年是連續第五學期頒發助學金,至今已協助29356名學生,讓學生能安心就學不因風災而間斷。慈濟表示,今年申請學生人數較上一學期減少,主要是災區家庭經濟有起色,認為不需要。在前兩次的助學金之後,部分學生與家長認為經濟能力足以負擔,甚至回捐助學金給需要的家庭。
莫拉克風災至今已滿兩周年,慈濟於高雄縣杉林鄉與屏東縣長治鄉、高樹鄉、新來義、滿州鄉及台南縣玉井鄉總計援建1262戶永久屋,其中新來義56戶永久屋將於明年1月中旬完工讓鄉親入住,位於杉林大愛園區內的民族大愛國小也即將於明年 1月落成啟用。匯聚全球52個國家慈濟志工的愛,已串成點滴愛心,讓受災鄉親與學子感受溫暖的關懷與擁抱。
(文:慈濟基金會祕書處報導 2011/12/24
營建菩薩不分晝夜的付出。 為誰呢?
傾聽當事人的聲音, 別說宗教團體, 醫護人員或者服務業者就做得到
為何總是慈濟, 有做到嗎?
高雄市長陳菊、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及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特地前來送上深深的祝福。
大愛包容地球村 慈濟安定社會心
一期住民帶著二期住民,一起唱著慈濟歌曲「美麗晨曦」。大愛觀光文化藝術團,則為現場來賓表演原住民迎賓歌舞。住民高慶和以「合和互協一家親」及「族親善緣比香濃,新居留史意更深」的書法對聯送給現場,以表達一期住民的祝賀與歡迎之情。
由大愛臺榮譽董事長杜俊元,恭讀證嚴上人祝福信,期許住民用虔誠歡喜的心,入住園區。市長陳菊在致詞時,感恩慈濟基金會,在每個災難現場,總是扮演著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是杉林區的新社區,也是一個多種族群融合的社區,彼此包容的精神,都會在這裡實踐。
[大家一起搗米、搓湯圓,慈濟基金會致贈每位鄉親「平安」湯圓,慶祝平安圓滿。(攝影者:鍾易叡,地點:高雄杉林,日期:2011/10/02)]
大家一起搗米、搓湯圓,慈濟基金會致贈每位鄉親「平安」湯圓,慶祝平安圓滿。(攝影者:鍾易叡,地點:高雄杉林,日期:2011/10/02)
多元文化共呈現 傳遞長情與大愛
臺灣以愛、以善為寶。慈濟杉林一期大愛屋752戶,連同二期250戶,總共興建1002戶。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杉林園區是全球第一個生態社區,在打造一個安全有品質的家園後,將結合杉林住民的多元文化及文創產業,開創屬於自己的品牌,同時結合高雄市政府,在高雄地區設置展售專區。
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將象徵52個國家愛心的永久屋模型,贈給高雄市長陳菊,再由市長手中,將永久屋轉送給二期住戶代表,希望從中傳送慈濟的大愛與長情。
一期住民與二期住民一起搗米、搓湯圓,呈現一家人般圓滿的感情。慈濟基金會也致贈每位鄉親「平安」湯圓,慶祝平安圓滿,歡喜入住。
巴基斯坦近日來大雪紛飛,低溫只有零下七度,中部旁遮普省爆發肺炎病例,居民缺瓦斯也缺電,生活物資出現困難。證嚴上人在今日(1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上憂心巴基斯坦的現況,「巴基斯坦苦難的國度啊,讓人不忍心,人與人之間時時在對立,國與國之間彼此也都不友善,這樣的國度,就會影響工業農業,再加上氣候的不調,讓很多人因為氣候成為難民。」 台南慈濟中小學,有一對五年級的雙胞胎兄弟,。他們在機場撿到一個筆電,,而是送到警察局,也順利找到失主。2012.01.20 //
Gladys的國小探險全記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拜訪過必透過相機~ http://tw.myblog.yahoo.com/hurtful-zone/article?mid=5078&prev=5080&next=5067
//
——————
屏東縣新來義部落1 月15入住典禮,玉、屏東縣長曹啟鴻、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執行長林中森與新來義部落鄉親,四百位一起見。,匯聚全球52個國家慈濟人的愛,,。
入住典禮由排灣族住民耆老吟唱傳統古調,感恩
來義鄉鄉長廖志強致詞,感恩全球人的大愛,讓鄉親有一個安定的家,來義是一個堅強的部落,族人會努力在新家茁壯成長。屏東縣長曹啟鴻表示,有家真好,有新家更棒,謝謝慈濟人的大愛,不分族群,也期待第三期永久屋的興建。莫拉克重建會執行長
林中森回顧莫拉克風災重建過程的艱辛,
巴基斯坦近日來大雪紛飛,低溫只有零下七度,中部旁遮普省爆發肺炎病例,居民缺瓦斯也缺電,生活物資出現困難。證嚴上人在今日(1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上憂心巴基斯坦的現況,「巴基斯坦苦難的國度啊,讓人不忍心,人與人之間時時在對立,國與國之間彼此也都不友善,這樣的國度,就會影響工業農業,再加上氣候的不調,讓很多人因為氣候成為難民。」
//
——————
屏東縣新來義部落1 月15入住典禮,玉、屏東縣長曹啟鴻、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執行長林中森與新來義部落鄉親,四百位一起見。,匯聚全球52個國家慈濟人的愛,,。
入住典禮由排灣族住民耆老吟唱傳統古調,感恩
來義鄉鄉長廖志強致詞,感恩全球人的大愛,讓鄉親有一個安定的家,來義是一個堅強的部落,族人會努力在新家茁壯成長。屏東縣長曹啟鴻表示,有家真好,有新家更棒,謝謝慈濟人的大愛,不分族群,也期待第三期永久屋的興建。莫拉克重建會執行長
林中森回顧莫拉克風災重建過程的艱辛,
————–
直到2009年八八風災參與林邊災區清掃,及在《芳草碧連天》中飾演魏杏娟師姊的阿嬤,而與杏娟師姊有了更多的互動
秋乃華笑稱:「我的母雞(帶領她的慈濟委員)是陳凱倫師兄,母雞生下小雞後,則被老鷹(魏杏娟師姊)叼起,帶我飛的更高、更
[素人畫家蔡玉葉女士(左二後),很喜歡秋乃華師姊在大愛劇場《畫人生》飾演疼孫阿嬤的角色,讓她每天都會很期待戲劇的播出。
秋乃華師姊回憶著,從小家中生活困苦,伸手幾乎可以撞到牆壁,家貧如洗
「我都可以改變,那大家有什麼困難的呢?」「藝人」秋乃華
應該讓全部居民一起投票,最後二次投票選出「大愛國小」之名
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等五都行政主管人員一行38人,2011 -7月28日蒞臨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參訪,。高雄市議會主任秘書徐隆盛表示,「因為關心莫拉克重建工程進度,也關心鄉親的居住環境,近2年來
教育局也回應:「的確,我們剛開始接到的訊息,也是說民族國小遷校,不過,現在才了解到有不同的需求……將來如果回到山上的人增加,學童有達到一定數目,也可以評估山上國小興建可能。」對於究竟「民族國小」是遷校是建校?會否回到山上重建?教育局留下彈性空間。
當初,政府以遷村之議,倉促將大半個南沙魯部落,遷住大愛園區,與「遷村」綁在一起的,是民族國小的遷建
那瑪夏鄉災情慘重,包含墟,而今天民族國小借用旗山國小的教室,成為全國災區中第一個復學的學校,為了撫平40幾位學童災後的心靈,。
就算隔著電話和媽媽說話,小妹妹還是哽咽難過,不論老師怎麼言語安撫,,,八八水災後為了讓暑期課程不中斷,學校全毀的民族國小借用旗山國小教室,
一到六年級,40幾位小學生混班上課,
台南玉井大愛園區 工地
週六, 17 四月 2010 黃惠珠 郭彥德 林允住 李啟華
Next [屏東大愛園區長治百合部落 動土典禮]
[
台電外包公司來到玉井慈濟大愛園區進行配電工作。(攝影者:李啟華,地點: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日期:2010/04/08)
好山好水,卻因為人類的貪婪,不斷地遭受破壞。八八災,的「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
。」
慈濟志工勤付出 工地菩薩發願投入
今年55歲的秀美是高雄縣內門鄉人,夫家有四兄弟,由於皆離鄉背景,於是與丈夫挑起照顧公婆的責任。公公之前得了大腸癌已往生,婆婆因病鋸掉雙腳,目前請外勞照顧著,自己則和先生投入工地釘模板的工作。基於『行孝不能等』的理念,秀美夫妻盡本分扶養婆婆至終老。
[慈句「幸福了!感恩喔!」,令工地菩薩許秀美覺得很溫馨。(,地點: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日期:2010/04)]。(攝影者:郭彥德,地點:台南玉井慈濟大愛園區,日期:2010/04/12)
秀美一直有個夢想,希望將來有機會做志工,為社會服務。她說:「看到慈濟人這麼有愛心,願意這麼付出,真的很感動。」又說:「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我做不到?所以我發願,如果家庭沒有掛慮,也要來做志工。」 ________________
玉井 的工程
民族國小校長張新榮說,學校在大愛園區重建後,可以讓孩子們不用每天趕車通勤,位置離家近,社區民眾可與學校互動,增進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對於校舍能重建在園區內,他相當樂觀 玉井的工程 可以問 台南區慈濟人主管 當時 也是 拖延了 討論了 依年 二年 一年 或許 也是有許多 行政 或 意見分歧 所以 比較晚 不過 也完工了第1期
我個人以為 匿名教職員 + 台達電文教社工基金會主管 + 慈濟營建處發言人 + 校長 等 + 居民 A; B C區代表來 記者會 比較有 真實性
「我們都在想,別人的學校要落成了,好像很開心,但是我們好像就是開心不起來,烏雲罩頂的感覺。雖然大家會說,還是要抱著感謝的心,可是怎麼說呢……如果這是沒有人要做的事情,你來幫忙做了,那真的是要感謝。可是這是本來有人要做,你來搶著做,又只做一半,還要別人收尾,這真的很難說出感謝的心情。」
這段不錯ㄟ 看看過個幾年 校長能不能以整建方式改善校舍吧 名字可能就不好改了
我看到後面的文章說大愛民族國小是一所全新的學校 和民族國小無關 但是裡面的職員是舊的留下來嗎 舊民族國小的資料有沒有一起保存起來? 不要意氣用事 能保留多少是多少 對未來才有交代
善若施他需,則佳
若善施已需,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