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合作與信任:從『部落e購』案例思考如何創造消費信任關係?

本文摘要:南投布農族成功的TOYOkA品牌葡萄,將曾經「放在路邊都沒有人要」的葡萄轉型為冠軍葡萄,但台灣新上路的農產品有機認證門檻卻成為冠軍葡萄銷售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布農族TOYOkA葡萄,接下來還要面對哪些挑戰? ( 圖/ 胡金隆。南投信義鄉的葡萄。 )

參與、合作與信任:從『部落e購』案例思考如何創造消費信任關係?

編按:本文為2011年10月29日、30日所舉辦的「2011 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觀光與傳播」系列整理文章,整理部落產業發展的經驗,以及對部落文化傳承的意義。本系列報導共有四篇,本文為系列之2,由「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介紹「部落e購」的案例經驗,由記者整理記錄。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前言:

成功將南投布農族TOYOTA葡萄打造成冠軍品牌的「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表示,從「部落e購」的發展經驗出發,透過輔導原住民部落小農與發展共同產銷通路的過程與困境,而嘗試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尋求原住民部落產業的另類出路。

除了產業出路外,部落e購主要就是希望能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透過參與集合作的過程,讓各方利害關係人共同承擔風險,並共同學習與互相扶持成長,所能解決的不僅是若是生產者的生存問題,更是整體農食系統的永續發展課題。

南投布農族成功打造TOYOkA品牌葡萄,將曾經「放在路邊都沒有人要」的葡萄種植成功為冠軍葡萄,但台灣新上路的農產品有機認證門檻儼然成為冠軍葡萄銷售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布農族TOYOkA葡萄,接下來還要繼續面對哪些挑戰?以下是相關整理報導。

一、用原住民的歌聲灌溉出來的蔬果

部落應該要有自己自足的產業,多的才可以拿到外面給外地的人。金惠雯表示,在這樣的想法與前提之下,開始了在部落的運作機制。

她說,當時在南投信義鄉的布農族人,其實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去接觸到他們最主要的產業,就是以巨峰葡萄為主的一個產業,也沒有辦法從當地的農會取得相關的資源。

於是用部落大學的開課方式,到部落自己找當地的老師,誰會如何防止蟲害,誰就來教,教學過程也是用布農族語相互交流。後來沒想到,靠這樣的自主學習方式,布農族人所哉培的葡萄品種得到冠軍!這個結果也讓當地的農會相當的驚訝。

她也表示,過去在信義鄉原住民種的葡萄是放在路邊都沒有人要的。可是,今天他們居然可以打敗所有的漢人農民得到這個獎項。也因為這個關係在2005年的時後,部落就想開始試著開始運作網路行銷的工作。

在經過幾年的思考之後,「部落e購」的自我定位是:是「消費者跟原住民部落生產基地的ㄧ個互信中介平台」。那回到部落行銷來思考,就像過去跟布農部落產銷班一樣,我們不是協助個別農民來行銷,我們希望是由這個部落先自行整合,有一個共同合作的概念之後,我們才能夠幫他們作整體的行銷。

她也指出,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讓部落更多的小農生產者,可以共同與部落的行銷來達到被消費者認識,以及找到部落內優質的農產品,來作季節性農產品的行銷或與鄰近學校搭配「學校有機日」等行銷想法。 讓當地的產物直接進入到當地的廚房,也減少產品運輸的運費與成本。

DSC05995-600

南投布農族種出來的優秀葡萄。

二、有機認證的問題

2007年在台灣頒布一個有機認證的辦法,部落也面臨到我們要如何去面對有機認證這件事情。金惠雯指出,公平貿易其實是在講一個信任的過程, 但是中間交易的過程在台灣的體制中模糊不清的信認狀態下,使得部落也碰到幾個比較大的問題。她也舉例指出,在生產過程有些部落農民因為其它因素無法拿到土地所有權,因此無法申請有機認證的權利。

她也表示就過去的瞭解,台灣現在農委會認可的驗證單位,他的收費從三萬到十幾萬都有。對部落的小農來講,他只有小小的幾分地,為了這個驗證他要付出的成本實際上是非常高的,比較少的農民是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

部落的合作組織是人民團體, 是在內政部登記的社團法人,並不符合現在有機驗證辦法裡面的農民團體或者是農業團體這樣的一個標準。

她指出,就算農作物本身是通過有機的驗證,也會因為包裝過程的門檻而無法貼上有機的認證標章。有機驗證的辦法上路後,部落反而失去許多銷售管道的機會。她也表示,有機驗證過程還是會有一些問題,例如稽核人員的證照核發過程。

生產者需要被認證、被教育,其實也是要對消費者作教育。 從以上的部落產品銷售驗證問題,她也提出,除了生產者必須被驗證,被教育之外,其實也是要對消費者做教育。當我們要談一個食品衛生,或是一個產業概念的時後。它不僅是生產者的責任,它是跟這件事有關的共同的責任。

在這樣的想法裡面,參與式體系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它在一個參與跟公開的過程,在所有的認定標章在國家法律之上的情況下,現行的「有機農法」還是有很多面向的問題要處理的。

她也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整個過程不管是農民、生產者、消費者,甚至是政府都必須要共同的學習,讓在這樣環境生產出來的東西是能夠被大家所認可的。而這樣的運作方式主要也是讓部落的族人回流,「在地幸福」的生活才會有機會。

小結:

「不如來創造部落自己市場」,最後金惠雯提出這個想法,他表示,「在這個過程,我們要重新思考人跟人之間的生產關係與生產方式。並且回過頭來想,到底部落的產業跟主流社會之間相互的消費活動是什麼。」

再者,過去的「部落e購」是在資本主義的架構下求生存,過去部落嚐試用部落文化行銷的方式進入到這個市場。她說,「操作至今,與其想怎麼打入主流消費市場,不如創造部落自己的市場。」

系列閱讀:

勿讓豐年祭成為瘋年祭─戴明雄牧師談部落產業發展經驗

4 回應 to “參與、合作與信任:從『部落e購』案例思考如何創造消費信任關係?”

  1. Nanu 說:

    關於「2011 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觀光與傳播」系列報導之2所提到的南投縣信義鄉葡萄自創品牌,其品牌正確應為布農「TOYOkA」,而非「TOYTA」,請留意並查證,若方便應盡快修正以免誤導讀者…辛苦了…大家加油…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