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鳥部落:撤村?不如待在家裡才不會被雨淋!

本文摘要:每逢颱風下大雨,大鳥部落就得被政府安排撤村,以確保族人安危。但撤到大武國中活動中心的 族人紛紛表示,「要撤村可以,但是已經撤村好幾次了,活動中心還是一樣會漏水,都沒有修復,不如待在家裡才不會被雨淋。」 ( 圖/ 柯亞璇。遷村後的原住民部落只有「空殼」的家屋沒有「實質」的部落生活內容,讓遷村後的族人生活失去了秩序,文化也亂了步調。 )

大鳥部落:撤村?不如待在家裡才不會被雨淋!

前言:

在南瑪督颱風後氣候穩定的大鳥部落族人,在中秋連續假期終於可以享受穩定不用撤村的生活,在部落賞月烤肉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星期日晚上下了大雨,幸好沒有影響中秋連續假日,但一遇到大雨就擔心又要撤村的居民,在下雨時邊移動烤肉用具,還邊喊著:「撤、撤村!」,顯見頻繁的撤村安置已經成為族人生活的一部份。

八八風災兩年之後的大鳥部落居民,目前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哪些變化,遷居至中繼屋的居民又是如何渡過下雨不用撤村的連續中秋假日,以下是相關綜合整理報導。

撤村:不如待在家裡才不會被雨淋!

每逢颱風下大雨,大鳥部落就得被政府安排撤村,以確保部落族人的安危。政府將大鳥部落族人撤到大武國小以及大武國中的活動中心,但撤到大武國中活動中心的族人紛紛表示,「要撤村可以,但是已經撤村好幾次了,大武國中活動中心還是一樣會漏水,至今都沒有修復,不如待在家裡才不會被雨淋。」

族人撤村還要遭受淋雨方式的安置情形,雖然撤村確保居民的安危,但是安置地點的漏水情形嚴重,被安置也要淋雨,且一待就是好幾天,在沒有辦法好好休息的狀況下,不少族人只好偷偷跑回家洗澡睡覺。

而已經遷居至部落右下方的中繼屋族人,因為大部分的家人還是住在上方的部落,連續中秋烤肉時還是選擇回到原來的部落與親人團聚。

風災兩年後的部落生活

而風災後沒有遷居至中繼屋的大鳥族人,除了到外地工作假日才能夠回來之外,部分族人仍繼續著部落過往的農耕生活。

部落內的耕作用地,除了水稻與小米是大面積的種植外,其餘耕作用地都是多種不同農作物種在一起。除少數族人販售小米及水稻之外,所種植的農作物幾乎都以自己食用為主以及分送給親友吃。

而多的農作物則拿到部落內的雜貨店鋪販售用,因此部落內的雜貨店鋪也有小型的生鮮百貨功能,來提供部落族人販售自己農場品的空間。

以傳統農耕方式耕種的族人,飼養的雞隻也都是用田裡面種植的地瓜葉來飼養雞隻,與外面販售飼料雞有著不一樣的餵養方式。

兩年前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除了大鳥部落房屋被沖毀的14戶族人遷居到部落下方,原部落的族人依舊過著以往的生活,大鳥部落族人的生活形態沒有太大的改變,而「部落傳統農耕」生活也因為當初抗爭政府「強迫遷村」的問題,族人仍然可以保有自己的耕地繼續維持平日的生活所需。

原住民部落仍然可以保有自己的耕地繼續維持平日的生活所需,前提是必需要有自己的耕地空間,族人的「部落傳統農耕」生活空間才有繼續被延續的可能性,而部落的生活秩序才得以協調。即便是遷至中繼屋的大鳥族人,在僅有的空地中還是種植平日生活所需食用作物。

image002 image003
大鳥部落的傳統農耕生活。部落的耕作用地,除了水稻與小米是大面積的種植外,部落內的耕作用地都是多種不同農作物種在一起。(上圖為大鳥部落芋頭與生薑混種的農耕用地)

image004 image005
(左)隨手可得的野菜是族人日常煮傳統食物的蔬菜。(右)用田裡面種植的地瓜葉來飼養雞隻,與外面的飼料雞不一樣的餵養方式。

「部落生活秩序」被切割在「水泥硬殼」 順序之後

莫拉克災後重建,將「生活重建」擺在「永久屋」 興建之後,造成災後遷村的「部落生活秩序」被放置「水泥硬殼」的順序之後,並且被嚴重的切割壓縮。遷村後的原住民部落只有「空殼」的家屋沒有「實質」的部落生活內容,讓大多數遷村後的族人生活失去了秩序,文化也亂了步調。

幸好大鳥部落在抗爭政府「強迫遷村」後,仍能保留族人的傳統農耕生活,除維持原來的部落生活秩序,在土地還是屬於自己的情況之下,部落內很快的回到災前正常的生活秩序。相對其它災區遷村的部落在耕地「取得技術」困難,必須努力找到在山下生活的平衡點,適應新的生活順序,大鳥部落仍能繼續傳統農耕,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image006
即便是遷至中繼屋的大鳥族人,在僅有的空地中還是種植平日生活所需食用作物。上圖為大鳥部落中繼家屋前的芋頭與其他平日生活實用的蔬菜田。

image008
八八風災後部分遷村的「永久屋」居民在耕地取得上仍有層層關卡的申請技術問題,而族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更是不知何時才能突破!? (上圖為屏東瑪家農場(禮納里部落)永久屋基地)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