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建築師表示,只要有10公頃,就可以重建150戶的小林聚落,包含大家期待重塑的公共空間,還有由庄頭走到庄尾的主街道、公廨、夜祭場、模擬舊地貌的小山與溪流等等,除了公共空間,建築師也將與各戶逐一溝通,一戶一戶地幫大家把房子設計起來。( 圖/ 柳琬玲,20091128,住在組合屋內的小林居民,幾乎家戶都在屋前闢了小菜園。 )
播種‧小林新望-居民與建築師的討論
「以前我家的前面有溪、後面有山,還有門口埕曬穀子…」。今天,中繼安置於杉林組合屋中的小林人,今天(11月28日)下午度過了一場回憶家園的分享會。
為了打造自己的家園,小林重建會邀請了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的理事長、常務監事等一行人,來到目前暫居的組合屋,由居民描述「記憶中的小林」的種種場景,希望建築師能透過設計的手法,幫大家重建思念的故鄉。
活動一開始,先播放一段高苑科技大學副教授簡文敏老師過去拍攝的小林老者的訪談,看到記憶中的村落、受訪的老人家,勾起大家的回憶,簡老師也表示,小林歷史上也曾經歷劫難,但是還是會渡過,他會將這些畫面與重建願景剪輯成簡報,在適當的場合播出,讓外界知道小林對重建家園的想法。
(上)簡文敏教授與播放的紀錄片段(下)居民在活動中心一起觀看。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陳啟中表示:「我們要重建一個安全、安定、具有平埔文化的健康生態村」。並且提出「五五二十五願景」:房子至少五十坪建地,神明廳可以拜祖先,希望建二樓半的透天厝(可視各戶需求調整),興建經費大約250萬(每坪造價約5萬元)。
他認為,不管是平埔族或原住民,首要需求是住地、耕地與獵地;災後餘生的族人,需要藉由記憶中重新尋找小林,因為「當記憶都不存在的時候,人就不會回來了」。
因而,今天要請大家把記憶中的小林村用說故事的方式、繪畫的方式講出來,公會並且將動員40-50個志工,大約每5-10戶小林居民,就有一名專屬建築師,逐戶了解各家屋設計需求,作為建築師畫設計圖的參考。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前來協助的建築師群,中立發言者為理事長陳啟中。
曾經從92年起就與小林村結緣,擔任社區規劃區輔導員的王家祥建築師,發言哽咽,他想念記憶中的小林,曾經運用竹管種花、家家戶戶都有陽台可以聊天、喝酒,廟埕的炸蚵嗲,以及過往這個季節應當已經吃得到的竹筍湯。
他希望儘其所能地幫小林人延續記憶,「危機是最大的轉機,因為在危機中,我們更相偎」。並且要讓外界知道,小林人並不是貪心的人,「小林人都是樸質的人」。
(上左)掩面者為王家祥建築師,曾於小林擔任社區規劃輔導員的他,想起以前熟識的居民,一度情緒激動,掩面流淚。
(上右,下圖)聽到建築師哽咽的分享,加上先前影片中出現的舊時家園,許多居民紅了眼眶。
小林人期待的重建模式,與政府規定的差異
在主持人的鼓勵下,小林村民收拾起悲傷的情緒,先後發言,有居民表示,小林村在災前的土地約有30公頃,現在希望透過價購或者與政府協商,取得10公頃,這樣才能打造出一個「小林聚落」,而不是「只有房子的集合住宅」。
在個別家戶部分,大家都希望,坪數的大小應當適應每一家的實際需求,裡面的空間配置,也要依不同家庭的需求有所變化。另外,特別考量務農者的需要,一定要可以放農具的地方,還有有廟埕可以晒榖物曬菜乾。
居民表示,之所以不願意接受政府與慈濟合建的「大愛屋」方案,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政府對於坪數的分配有政策限定,例如2口之家只有14坪,2-4口為28坪,不但與農家習慣的空間差距太大。
不過居民也特別表示,他們絕非貪心之人,將來設計的實際房屋坪數,如果多於援建單位能夠資助的部分,居民願意自費補貼興建費用,絕不會浪費社會資源。
以下為「政府重建模式」,與「小林居民自立重建」的差異整理:
政府重建模式 | 小林居民的自立重建 | |
重建基地 | 杉林月眉農場 | 杉林月眉農場(另有近90戶選擇在「五里埔」重建家園,由紅十字會協助興建) |
土地 | 政府將月眉農場整筆土地提供給慈濟基金會(約50公頃),打造「大愛園區」,再由慈濟提供給災民使用(政府規劃的入住單位為小林村、那瑪夏鄉、桃源鄉、甲仙鄉、六龜鄉居民)。 | 因小林原聚落全毀,聚落存續就看是否能在新的基地重新開枝散葉。因此居民希望政府能夠用「以地易地」、徵收,或讓居民「優先承購」的方式,讓小林「以聚落為單位」取得月眉農場內約10公頃土地,讓居民得以重建完整聚落(原聚落為30公頃)。 |
設計單位 | 慈濟基金會統一設計。 | 由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的志工,協助居民設計聚落與不同家屋。 |
設計方式與風格 | 採「大愛園區」的整體設計,有統一大愛風格,房屋內部格局,因政府有坪數規範,每戶皆一致,但不同村莊聚落或部落將有各自教堂或宗教公共空間。 | 單一聚落重建,可以辨識出明確的「小林村」範圍與特色,就像一個真正的聚落,而非集合住宅中的一個「單元」。 家戶設計部分,依各戶需求作不同設計,各戶可有不同的前院或「埕」的設計,樓層數目也依住戶需求設定。 |
使用坪數與造價 | 依政府規定,2戶之口分配14坪,2─4人分配28坪,上限為34坪。 每棟造價約在200萬(政府對外公佈數字)。 | 依各戶需求來設計坪數,原則上以「每坪5萬造價」為準,因此依「大愛永久屋」每戶200萬的造價來計算,原則上可興建40坪,目前預計以50坪為單位為基準,但是可上下調整,若不需要使用50坪者,可設計較小的房子,若需要超過50坪者,居民願意出資補貼興建費用。 預留房屋內空間,是考慮將來娶妻生子後的家族繁衍,以免受到限制而被迫再度遷移。 空間坪數需求包含神明廳、門口埕、農具間等。 |
興建單位 | 慈濟基金會 | 可由居民自行發包興建,如果有各方願意援建的善心團體協助,也非常感謝。 |
所有權 | 整體園區土地由政府無償提供給慈濟基金會打造「大愛園區」,居民無土地所有權,房屋不得移轉,但政府保證可永久居住,但將來房屋毀損滅失後,是否還仍有重建資格,後代子孫無法辦理繼承。 | 各戶居民可有房屋所有權,土地部分,居民希望能開放「優先承購權」,讓各戶擁有自己的土地,可留給後代子孫。 |
回憶過去家園,找出重建的力量
小林重建會會長蔡松諭表示,最懷念老家的二樓陽台,每每返鄉休假,傍晚可以在那裡喝咖啡,晚上可以在微風陣陣中欣賞滿天星斗,喝酒、與家人朋友聊天。
也有人提到廟埕的賣藥人、放電影、布袋戲,是大家聚會聯絡感情的所在,一定要記得設計進去。
一位媽媽提出,房子的後面應當放一個大灶,「必須要燒柴的喔,不可以做瓦斯的喔」,才能夠在九月份製作蘿蔔糕,取得了在場所有媽媽們的拍手應和。其中一位老媽媽突然想起要交代,「一定要幫我們留一塊菜園子喔」。
還有嫁來小林的媳婦,紅著眼眶回憶,以前他和小孩總是躺在家裡前面的「埕」看星星,滿天的星斗美得不得了。而以前小林在山上,午後不時看著山嵐從那瑪夏方向聚集,逐漸往小林方向移動,慢慢的四周籠罩進霧氣之中,那份景色,她永遠都忘不了。
現場也有人擔心,將來如果無法取得足夠的用地,將使得建築師所說的「再現小林」成為不可能的任務,也有人惋惜,過去山林環境,在平地恐將不再實現,但是建築師鼓勵大家,先把夢想講出來,先把故鄉的感動找回來,在一起克服困難。
(左圖中穿著綠色衣服者,為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社大也將投入人力,一起協助小林重建)
務實與理想併進,重建會有希望
建築師公會表示,假如依照目前看到的杉林月眉農場地段,只要有10公頃,就有把握可以蓋150戶,而且可以包納大家期待重塑的小林村意象之公共空間,包含可以由庄頭走到庄尾的主街道、公廨、夜祭場、模擬自舊小林村地貌的小山與溪流等等,
除了公共空間,建築師也將與各戶逐一溝通,一戶一戶地幫大家把房子設計起來。並且建議大家把重建過程中,收集到的回憶故事、對舊小林的回憶圖畫,都畫下來、寫下來,未來與房屋的重建模型一起整理成小林人的風災博物館,吸引外地人來參觀,來閑坐,來聽無止盡的小林故事,成為發展小林獨特性觀光產業的一環。
前九二一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今日也特別到場關心,並且發言表達支持。他認為重建工作是「務實與理想的併進」,鼓勵大家先不要擔心土地等問題,先把自己的家園藍圖規劃出來,才能讓外界知道,小林村民想重建的家園是何種模樣,也才能一步一步往下走。
「災民自主決定如何重建是普世價值,小林村走出第一步,對於八八災後的重建,絕對具有啟示性的意義」。他鼓勵小林村民「擦乾淚,走出來,提出我們的需求」。
終於步上正途的重建
小林加油!松諭加油!
旗美社大加油!正揚加油!
如果加上
謝志誠老師與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陳啟中&高苑科技大學副教授簡文敏老師&王家祥建築師
是否組織"重建小林村遊說團"?
來對政府與募款單位遊說ㄌㄟ?
我是當然的願意一起幫忙的!
我們應該齊聲告訴政府、也告訴手握鉅額民間捐款的慈善團體,讓受災者自主重建家園是普世價值,千萬千萬不要把家園重建窄化成「永久屋加工場」。
舉雙手雙腳同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