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Cina Ibu的孩子,從小跟著夫妻倆上山整理水蜜桃樹,她說,孩子們長大以後,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沒有童年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童年,就如同傳統農村家庭中的孩子一般,在農田裡度過。 ( 圖/ 劉瑋婷。Cina Ibu的勇氣水蜜桃 )
食物與小農(5)Cina Ibu的勇氣水蜜桃
一顆水蜜桃的成長,必須要從土桃苗開始。水蜜桃果核並不能做為發芽育苗用,我們所看到的水蜜桃樹,都必須經過土桃樹苗成長兩年後,再嫁接水蜜桃枝,才會逐漸長成水蜜桃果樹,而這棵果樹,必須再經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醞釀,才能開始收成。
Cina Ibu的孩子,從小跟著夫妻倆上山整理水蜜桃樹,她說,孩子們長大以後,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沒有童年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童年,就如同傳統農村家庭中的孩子一般,在農田裡度過。
我們這裡種什麼都很好
今年四十三歲的Cina Ibu,在談起水蜜桃的收成過程時,偶爾夾雜著幾句台語,她笑說,自己小時候會去幫姐姐帶孩子,因為姐姐的公婆只諳台語,久而久之自己也學會說一點台語。Cina Ibu年輕時就與丈夫一起務農,她很自豪地說:「我們這裡就是得天獨厚,種什麼都很好!」
雖然長年種植水蜜桃,但在這些年,從無到有,依然經歷了許多波折,最主要的瓶頸即是「如何行銷農產品?」漢名林秀英的Ibu說,「我們的產量是有,可是就不知道去哪裡銷,這是我們的比較難處。」過去山上的水蜜桃銷售,有賴公所以及議員在外幫忙,與各醫院協調讓居民擺售水蜜桃。
早期那瑪夏區種植水蜜桃的人數不多,果樹剛開始長出果實的前兩年,水蜜桃的大小宛如紅肉李,Ibu笑著說:「客人問,這是什麼?這是水蜜桃嗎?怎麼這麼小顆?我們就只能一直跟客人說,吃吃看,吃吃看!」
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兩三年,且因為自己的水蜜桃量少,多半賣給山上民宿的遊客,「便宜的賣,被殺到一盒一百五,心都在流血,因為我的量很少,所以我覺得應該薄利多銷,就當作練習嘛,然後第二年了,才賣到九萬塊,第三年就變二十幾萬了。」
總統,請你吃我們的水蜜桃
那瑪夏水蜜桃產季因部落海拔高度不同,約有半個月的時間差,風災後,山上的農產品面臨「不知道該賣給誰?」的窘境,五月中,林秀英的水蜜桃進入盛產期,卻不知道該如何打出銷路,旁人建議她寫信給曾上山勘災的馬英九總統,於是帶著姑且一試的心態,Ibu提起勇氣寫信到總統府。
「人家就建議我說,不然你用委婉的方法我們來行文送兩盒水蜜桃給總統好了,跟他說你訪查的時候,為了感謝他,我們現在剛好盛產水蜜桃可以請他吃。總統是很聰明啊,他就行文說,請機要室的秘書幫忙,就跟我們訂購兩千盒。」但部落居民表示,風災後,水蜜桃園沒有整理,產量不佳,沒辦法一起湊出兩千盒,最後林秀英只有.湊出240盒,由總統府付費,將水蜜桃送給社福團體。
回憶風災當時,達卡努瓦有長達48天的時間無水無電,Ibu談到部落僅剩下不到兩百人,「大家集思廣益說:我們如果全部下山,那政府應該不會為我們開路。」加上苦心栽培的水蜜桃樹也即將進入盛產期,「我們從小孩子國小的時候就跟我去種水蜜桃了,現在剛好是要盛產期,已經差不多十年的年齡,算是已經很年輕,適合採收最好的時機,如果放棄的時候,第一個,我跟我先生又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要去工廠打工,工廠也沒了,想說不然我們這個天災,我們勇敢去面對它。」
Cina Ibu說,自己是從完全不會,到一步步摸索而成,「那時候也都不敢開口問別人,公所還有民生休閒農業有請老師來,我們就跟在教授屁股後面問。」小至砍草對土壤的幫助,再到如何正確施肥可以使水蜜桃果實飽滿卻不減其甜度,天災使得環境有了巨變,但她說,「老天爺還是很照顧我們的,今年都賣出去了,也夠生活費,夠用就覺得很知足了。」
欣賞原住民的樂天知命
原住民 好讚 也很佩服你們 ^^
老天爺還是很照顧我們的,今年都賣出去了,也夠生活費,夠用就覺得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