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削山便道無用,居民質疑公路局推卸責任

公路局於去年底趕工、今年五月聲稱完工的桃源區削山便道,本意在替代河床路,做為南橫公路勤和—復興段的替代道路。然而六月才通車,在七月中旬便因數十釐米的降雨,出現多處路段下陷龜裂,居民已在憂心不敵颱風豪雨。7/19馬鞍颱風過境,削山便道通往勤和路段便即崩塌,搶通不及,導致7/23一名婦人延誤送醫死亡。

8/3,又傳出有便道上的噴漿工人,因工安草率疏漏墜崖身亡。半個月內連續發生死亡事故,權責單位公路局在8/4趕來桃源區,向居民召開說明會。

然而在說明會上,公路局僅就南橫短、中、長期道路修復說明進度,但面對居民諸如削山便道的設計施工瑕疵、災難應變遲緩、更為安全穩固的永久性道路選線已完成卻遲不動工等質疑,公路局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已盡力修路,但畢竟不敵這是天災,也對死者家屬感到十分遺憾。

面對公路局的「遺憾」,桃源居民沉痛的說:「聽到你們這麼說,我真的覺得很遺憾。你們的理由太充足了,我們輸給了你們。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每次我們督促,你們才要做一點?為什麼要說路已經通了這樣的話?明明就沒有通啊!」

3 [1]

公路局的掛網植生措施,不敵巨大落石。削山路是安全回家路嗎?

削山便道取代河床路?一樣遇雨即斷

八八災後,南橫公路受到重創,桃源區復興里以上道路全毀,居民有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以遇雨即斷的河床便道出入,生活生計大受影響,遑論重建。公路局將南橫公路的復健,規劃為短、中、長三期工程,於去年底開始施做的削山便道,即為「中期工程」,意在取代河床便道,讓居民在汛期間有更穩定的聯外道路。

然而削山便道開挖險峻山壁,部分路段正對土石流衝擊區,在施工時已有居民擔憂,認為該便道的選線和施工方式沒有保障,雨季時可能面臨和河床路一樣中斷的命運。今年七月中旬,甫通車一個月的削山便道,就因數十毫米的降雨,出現多處陷落龜裂,當時往來的居民皆憂心表示:「恐怕撐不過颱風。」隨後7月19日馬鞍颱風過境,西南氣流帶來豐沛雨量,也讓削山便道從勤和通往復興路段,一夕斷絕,據當地居民指出,路斷當時,累計雨量其實不到三百毫米。

路斷後,困守山上、需要就醫的病患,在當地青壯年人的砍草闢路護送下,步行下山就醫。儘管居民及時發揮自救互助精神,卻仍不幸發生7月23日,復興里一名杜姓婦人突發昏迷,送醫不及、半途身亡的悲劇。居民指出,八八災後,因道路問題傷亡者所在多有,「前前後後,已經五六條人命。」削山便道的施作,並未阻止悲劇持續發生。

公路局:在我們的認知,削山便道算是成功

8月4日下午,公路局在桃源區公所召開南橫公路說明會,簡報上說明南橫公路短、中期修復進度,以及長期規劃。簡報中強調,削山便道是「加強版修復」的「過渡性公路」,並非永久復健工程,抗洪能力有限,公路局已經盡力。「只是這是天災。」

公路局第三養護工程處甲仙工務段段長徐文義認為:「原則上我們削山便道,我的認知是成功的啦!」他指稱,削山便道闢出八米的AC路面,開挖量非常大,其中路基占有六到七米寬度,因此「原則上對我來說是安全的。」

然而,居民指出,削山便道下方沒有挖到岩盤,路基根本就在鬆軟土石之上,「如果真的像公路局說的,路基有吃到六、七米,那我們真的會很高興了。」此外,道路上方陡坡軟土,沒有任何排水設施,「這樣只是在增加土石崩塌到荖濃溪河床。」

高中里長賴文德指出,「把這麼好一個山,削成這樣」,從選線到施工設計,都大有問題。對面的布唐布納斯溪沒有整治,讓便道直接正對土石流衝擊;沒有打到底盤,路基不穩;削山削出八十度峭壁,其實當地地質全部是風化石、軟土,會不斷被雨水沖刷,成為一條「上面弄不好,下面也弄不好」的道路。

面對居民在施工設計上的質疑,第三養工處處長鄧文廣表示,公路局的施工有一定步驟,「實際上」還沒有全部完工,「月灣以後我們會再做兩道順壩,像這些我們都會做。只是這次是來不及,做一半水就來了。但是我是想這次五、六百毫米(雨量)都可以撐到這樣,以後也可以繼續維持。」

1 [2]

在峭壁上的削山便道,居民質疑下方路基沒有挖道岩盤,上方土石鬆軟沒有防護和排水措施,形成「上下都弄不好 」的道路。劇烈削山也增加崩塌入河床的土石量。選線、設計、施工都遭居民質疑有瑕疵。

4 [3]

搶修太慢、延誤送醫?居民質疑應變不足

居民除了對削山便道的施工方式存疑,對於公路局的災難應變也提出質疑。

拉芙蘭里樟山部落居民張新華指出,公路局雖聲稱「每一處都有人(怪手)待命」,隨時搶修道路,然而實情是,「這次都沒有(待命)。怪手是我親眼看到,我們叫他們下來的時候挖一下土(順勢清出一條便道),他說不行,因為公路局沒有拍照,不知道該怎麼核銷。」張新華質疑,「這個不是應該要有開口合約嘛?」

居民也質疑,此次送命的杜姓婦人,是在7月23日突然昏迷,因路斷無法送醫,最後由當地人聯絡空警隊直升機協助送醫,半途在直升機上死亡,當天晚上道路才搶通。高中里長賴文德轉述,該婦人家屬認為公路局有疏失可能,有意提出國賠。「並不是我否認公路局的努力,但是搶修時機慢了,真的是搶修延誤。」

甲仙工務段段長徐文義卻強調,削山便道勤和段的路基流失,是在「7月20日晚上十一點半請廠商打通。」第三養工處處長鄧文廣也說,削山便道抗災能力有限,「五、六百毫米是非常大的雨量」,他表示:「對家屬,我們是感到有一點歉意,但這是天災啦。我們都搶修到十一點多到半夜,都很危險。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不然我們也可以到明天才搶修啊!」強調公路局已經盡力,不敵天災,但7月20日「確實搶通了道路」,只是因為道路還不夠完善,「所以我們沒有對外發布,但其實已經是通了,裡面山上的人都知道,一般車子已經可以過。」

面對里長轉述家屬有考慮提國賠,與公路局一同與會的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基礎建設處呂科長表示「尊重意願」之餘,也「提醒」家屬,「國賠有一定程序,不是你們說的。你們可以先去問問看市政府還是什麼的法律顧問,看這樣能不能提國賠,如果不能提,就不用還浪費這些(時間精力)。」

「你們的理由太充足了,我們輸給你們」

面對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和公路局對這次死亡事故的回應,桃源居民高德雄沉痛的說:「我聽到你們講話我覺得很遺憾,因為你們的理由太充足了,我們輸給你們。但是每一次,為什麼都是我們督促你們,才要做一點?」

他指稱,公路局強調7月20日晚間打通道路,根本是硬坳:「那時候我們打電話去公路局問,不知道誰接的電話,跟我們說通了。你們說通了,我們才叫救護車上去,結果不通,沒有路,救護車又下來,才叫飛機,人家已經沒呼吸了!你們為什麼要講『已經通了,只是不好意思跟大家說通了』這種話?為什麼這樣講?不通就是不通啊!」

高中里長賴文德也表示:「如果她沒有呼吸,飛機絕對不會載,是在飛機上斷氣。」如果一開始居民知道道路未通,直接連絡直升機,也許尚可挽回一條生命。

居民同時指出,公路局聲稱削山便道因為四、五百毫米的雨量,不敵天災,其實道路在7月19日中斷時,累計雨量不過兩百多毫米,「為什麼你們要講是四五百毫米?」

2 [4]

六月通車的便道,七月中旬因為數十厘米降雨,已發生多處下陷。

長期道路已選線,為何不動工?

公路局強調削山便道只是中期工程,並非永久性的長期道路,抗災力有限,唯有盡力。而削山便道確實也如同河床路一樣,遇雨即斷。對此,居民也提出疑問——削山便道既已完工,真正安全穩固的長期道路,選線也號稱已經敲定,何不盡快進行?

復興里長高華德說:「復興以上(削山)做完就該做長期,不要一直停在中期,很浪費政府的錢。」他指出,長期道路行經美秀台等平台,已經選線完成,里民都知道,卻為何不見政府單位開始設計發包?

對此,徐文義回應說:「里長的話也是很正確,只是我們38億的經費要執行三、四年……」他表示,長期工程從桃源—復興一段,就編列38億經費,所以短期內無法完成,「再過幾個月定稿就會設計了。」似乎表示選線完成後一直尚未著手設計。

而第三養工處處長鄧文廣更進一步說:「(美秀台)那是原民會權責,超出公路局權責。」

對於這樣的說法,會後有居民憤慨的說:「我們看他是長官給他們面子,他們越說越離譜!」高華德也表示不解,因為「美秀台」是公路局長期道路的選線,「選線已經都選線好了啊。」何以公路局竟聲稱那是原民會權責?

一位勤和居民會後也表示:「公路局說是原民會的範圍,根本是胡說八道,整個原鄉都是原民會的範圍啊,那難道公路局乾脆都不要進來嗎?」

「我們復興以上的人,感觸很深」

桃源區今年雨季,再度有居民因道路問題送命。已經完成選線的長期道路,又遲遲不見設計發包,在居民質疑之下,得到的只是公路局「那是屬於原民會權責」的回覆。

復興里長高華德感嘆表示:「道路沒有好,復興以上的人永遠站不起來。八八之後,我們的感觸真很深。桃源那邊可能沒有這麼深,他們的路都差不多好了,我們這邊的真的感觸很深,一到下雨就……」

高中里長賴文德也沉重指出,此次送命的杜姓婦人家境不佳,又連續意外,身為里長感到非常難過:「他們家已經連續走兩個人。她老公在她之前四天才走,之後是她。你想想看,一個家庭,到這個地步,絕對不是公路局說的表示遺憾而已。」

重建至此,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每年為天災所苦的桃源居民表示,今年八八兩周年,已決定北上發聲,希望相關單位正式原鄉因道路帶來的種種問題。

5 [5]

公路局表示長期道路的桃源到復興段,預算38億。但前來關心南橫會議的寶來重建協會黃理事長也詢問:「這38億現在在哪裡了?這裡的路,為什麼都是等快下雨了才要做? 」

P1245813-600 [6]

P1245813-600、南橫修了兩年修不好,當地居民說:「道路沒有好,復興以上的人永遠都站不起來。」而也有觀光產業相關人士前來關心:「我們要的是南橫公路全面暢通,不是要一個漂亮的橋。人家不會為了看一條橋上來。」南橫沿線休戚相關,串聯起居民的生活、生計、產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