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要:為滿足長治百合園區永久屋居民的耕作需求,屏東縣政府向台糖公司租用近20公頃農地推動無毒農業,目前試種水果玉米成功,縣府團隊相當興奮,將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辦理豐年祭時與居民分享成果。 ( 圖/ 李孟霖。長治百合園區的水果玉米,縣長也說好吃。 )
長治百合部落(19)水果玉米試種成功
莫拉克風災後,為滿足長治百合園區永久屋居民的耕作需求,屏東縣政府向台糖公司租用近20公頃農地推動無毒農業,並運用生物科技栽種水果玉米,目前試種成功,可以收成,縣府團隊相當興奮,將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辦理豐年祭時與居民分享成果。
屏東縣原民處表示,該農地屬較貧瘠的砂地,不但碎石多,透水性強,輔導團隊利用二氧化碳與微生物錠等生物科技的方式栽種,克服土力不足及病蟲害的問題。最初部落居民仍然保持觀望態度,希望試種成功後,部落可以體會無毒農業的趨勢,以及多點信心。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水果玉米已然結實累累,原民處表示,因為沒有使用農藥,僅用生物防治得方法減少蟲害,雖然外表不夠美觀,但是口感及健康絕對滿分。
參與試種的霧台鄉谷川社區理事長賴聰明對水果玉米市場有信心,他表示,這裡種植方法其實和山上差不多,只是使用微生物錠,種植到收成只要3個月,一年可收4次,不像在山上至少要半年才可收成。
屏東縣政府將20公頃農地分為三區,其中9公頃規劃為水果玉米栽種區,另4.5公頃的紅藜迷宮親子區以及6公頃無毒傳統座務農耕區,也將陸續啟動。未來也計劃結合鄰近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及單車國道遊程,在耕地旁設置假日市集,販賣農耕區的無毒作物及原住民工藝品。
原民處試種成功後,部落居民已有22人登記栽種,但防範春夏期間的風災蟲害,原民處計畫先種植田菁、太陽麻或油菜等綠肥作物,增加土力,並由佳暮及阿禮兩個民會輔導的重點部落種植2公頃,同時進行人員的培訓,9月初在開放居民栽種。
屏東縣長曹啟鴻(右)也大力推薦水果玉米「又香又甜」,谷川社區理事長賴聰明(左)對水果與米的產值有信心。(屏東縣政府 提供)
不用農藥的水果玉米,雖然外觀不美觀,但「香甜多汁」又健康。
由政府租地,原住民收成,看在同樣與台糖租地的非原住民的農民眼中,心理相當不是滋味。在不遠處種植玉米的蔡先生只說,「真的很想當原住民,真的很不想再繳稅」,後則不願再談。
請問這段話的意思是什麼?
原住民錯在哪裡?錯在經歷八八風災?還是錯在知道部落已經有安全的疑慮沒辦法居住所以放棄在山上的一切?
如果記者不能夠說出一個結構面的問題
而是用這種方式來報導,通篇文章的用意是什麼?
「真的很想當原住民,真的很不想再繳稅」
我不知道己者些出來的用意為何?
唯恐天下不亂?
還是
想要引爆一場風暴?
應該要審慎回答樓上平地人的問題
記者只是忠實的紀錄,沒有各位這麼多的心眼。
一個事件本來就會有很多人站在不同立場,說出許多面向的話
寫出來,是因為它存在。存在的原因,當然值得來探討
誠如下方的留言。也感謝各方的指教
有這樣的聲音存在,有許多解讀方式
通常會朝政策面的檢討
但竟然直接質疑記者報導動機
實在有些本末倒置
「唯恐天下不亂」「引發風暴」等批評
是記者?還是提出這樣質疑的人?
你該想的是,一篇報導有這麼多人給予意見,
意指大家想知道得更多,除了水果玉米的成功之外,
這個不願多談的平地人的意見就是因為什麼而有這樣的言論,
如果這個人只是一時情緒,但他想說的不是只有這樣,
那麼這句話是不是反而會讓人誤解了?
身為一名報導者,我想你也不應該用「心眼」這樣的詞彙稱呼你的讀者,
就是因為在你的報導中看不出對政策的檢討,所以才會有人質疑你的報導動機。
當然,也可能是你認為那樣一句話就可以用隱喻的方式去表示對政策的檢討,不過,請記得,讀者能不能從你的文字看穿你的隱喻,全都是靠緣分,沒有絕對,
而一篇報導如果不能直接讓人看出問題之所在,
報導的意義是什麼?
喂
李孟霖
你是記者ㄟ
讀者有疑慮或激動的回應
你應該據理說明或補充
怎麼會無法控制情緒而產生失控的文字反應
莫非這是你內心的想法而掰出自導自演的情節?
質疑記者報導動機這有什麼不對嗎??
難道你再寫完文章後
沒有在檢查嗎?
難道你沒有辦法
預想到你寫出來後
讀者會想到什麼嗎
拜託
不要在幫屏東縣政府寫新聞稿
寫完還來欺負羞辱災民了
我相信
災區因該還有很多重建上得問題
是需要88NEWS的記者
寫出來讓大家和政府可以知道的
而不是寫政府早就該做的(給所以的記者)
因該就要做的
而是因該寫出
哪裡是有需要的?
哪裡是有疑問的?
哪裡是該說清楚的?
88NEWS的記者
辛苦你們了
很想當原住民?
政府租地原住民收成?真是只看到好處!回到三、四十年前還歧視為『番仔』時您會想當原住民?您知道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以來原住民受的痛苦委屈嗎?!甚麼叫做台糖的地?林班地?國有地?這些自日治時期被霸佔的土地,加上更早唐山過台灣~『台灣人的先民』墾植的土地,您認為是誰的?是無主地?您認為原住民真的很喜歡住山上嗎? 現在政府很多所謂的優惠,那是原住民本來就有的權益被政府剝奪,還給一點鳳毛麟角,就是德政?還讓非原住民羨慕、吃味?前就有很多報導說政府為原住民做了那麼多,原住民還不知感恩,我由衷感謝好無預設立場誠心協助原鄉重建的企業、NGO、善心人士,我還要感謝誰?
甚麼叫忠實記錄報導,報導(傳聲筒)那最不忠實欺壓老百姓的政府?多看88news(我是88NEWS群組,一篇都不會漏看,但很少回應)才是叫最忠實的報導紀錄,我最厭惡台灣的新聞生態,而我也是記者(電視台),但我對樓下那個甚麼霖的同業不以為然,不要對人家的質疑做一昧地辯駁你沒錯,記者被批就要找出更多資料證明你沒錯,真的錯了就大膽認錯不要硬坳,要不然就電電。再來您跑這一線(原住民相關)的記者,強烈建議您:多讀『台灣近代史』、『台灣通史』、賴貫一牧師的『台灣土龍』,了解世界原住民族權利宣言(馬英九也簽暑了喔),台灣政府原住民政策,多深入認識原住民部落,多了解政府對莫拉克災後重建的原住民政策,用記者應有的真實、公正、公平態度來報導。再如此報導下去,不只是質疑您的報導動機,而是根本認定您是政府扼殺原住民的打手。不對吧?還要我這個非科班的原住民菜鳥記者(影像五年)教你如何當記者?
各位原住民族人大家加油!辛苦了。阿里山YAPAS
有人在問如何可以買到水果玉米?
文章中提到的這幾項綠肥可能都需要再考慮
原因是因為這綠肥種了之後會引來大批的蟲害
雲林地區從開始施種綠肥執行休耕之後
夏天就是種田菁跟太陽麻
一到晚上,就會有很多毛毛蟲爬出來
當地的農民已經為此苦惱很久……
用意是陳述 有人認為
「真的很想當原住民,真的很不想再繳稅」
我也想.
如果他認為想當原住民,那原因是什麼?
如果是因為認為屏東縣府只在乎這些入住永久屋的原住民,
如果是因為同樣都是農民,但這位民眾認為「政府只照顧原住民」,
那麼這篇報導更應該要延續著去檢討屏東縣政府的農業相關策略,
甚至於將層級拉高,把結構性的問題都寫出來,
而不是只是一句「真的很想當原住民」,
如果如報導所說,這位民眾不願多談,那麼記者只寫出這一句,莫怪乎會引起這個爭議。
再者,所謂的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差別真的是重建工作的決定性關鍵嗎?
如果是,我是個漢人,我必須很汗顏的對原住民說聲抱歉,
因為這場重建,完全是以漢人思維去執行的,
從條例制定開始,就沒有將部落的意見列為意見,
蓋永久屋要把原住民全部遷下來,也不是在跟部落有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討論基礎下進行,
如果這些被注意到,今天地方政府不需要還去想辦法找一塊地給居民耕種,
而是在希望部落居民遷下來的時候就也考慮到耕地問題了。
事實上,我們從原住民的土地上吃的豆腐已經夠多了,
從東發條例,從阿朗壹古道,從各山區的開發案,我們真的去問過部落的意思了嗎?
哪一個不是在漢人政府主導下完成的?
身為漢人,我想我們需要用更謙卑的心去思考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問題,
而不是流於意氣之爭
總是看到好處或以為有好處就想靠過去,在原住民被視為次等公民,忍受被欺壓剝奪的當時,你有想當原住民嗎?
當你心裡這樣想時,你什麼人都不是?
關於這個專題的前面
有很多原住民同胞對政府與NGO的種種作為, 都有不少指教.
不外: 要房,要耕地, 要工作
身為災民, 不要白不要, 無可厚非, 不過對於圍觀者言, 適可而止, 好好配合縣政府過日子比較重要唄
我在高雄市的街道,碰到幾個行乞的人,且都是漢人。
我是不是要說,漢人都是乞丐
我想這個理論是不成立的
不管入住永久屋的前題如何
確定的是
原住民入住永久屋的只是少部份的人
而且入住永久屋的也有漢人
就以月眉基地來講
漢人超過六成
為何獨獨對原住民有意見ㄋㄟ
況且為何汙名我這個沒又入住永久屋的原住民ㄋㄟ
我想「納稅的非原住民」
別用壓榨得來的名利來自傲
文章寫的是不錯啦……
只是那一句話真的很不需要啦!!!!
如果下次在寫稿的時候注意一下某部分詞語的地方啦~~~
不然會有很多人會抗議~~~~
你也知道很多人會斷章取義然後加以“發揚光大”
總之辛苦你啦~~
繼續加油ㄟ~~
這幾天看到大家的反應,我也認真的想了又想,覺得很抱歉,沒有把原先想表達的意思寫完整,只用一句話帶過,結果讓大家覺得,好像記者支持的是「不如來當原住民」的想法,實在很抱歉!
在原先寫作時,之所以會帶到那句話的原因,是想要對照漢人區域跟原住民區域在重建時的不同模式,但是因為只寫了一句,而沒有清楚作分析比較,引發更大爭議,這是我的失誤!
所以,跟編輯討論後,將把原文中的那句話刪除,以後也會更加小心文章的完整度,謝謝大家的指正!
拍拍手~~~好讚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