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部落社區營造員:聽到部落裡不同的意見,其實都很重要。

前言:

災後的重建過程環境中,各部落災區都呈現不同性質的「轉換空間」來支持災區部落下一步的重建。

大鳥部落14戶災民從中繼帳篷入住到部落最下方的中繼屋之後 [1],部落也開始試圖從部落生活中找尋延續文化傳承的轉換空間。除了從卑南色彩的排灣族文化找到部落婦女的創作空間,也從青年會所斷層將近幾十年左右的傳統空間開始建立部落的教育場所。

這些部落空間所創造出來的不是文化觀光的經濟價值,而是文化再延續的能量儲備空間。至今仍需擔心雨量達200公釐就得撤村的大鳥部落族人,如何在這些「轉換空間」來儲備自己的力量?以下是相關整理報導。

這是風災之後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

為什麼部落現在會致力於在小朋友或是青年會身上?那是因為現在我們有可能會面臨遷村的問題。這是風災之後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潘世珍老師指出目前部落積極投入各項文化工作的擔憂。

只要一下大雨整個部落就要進入準備撤離的狀態,雨量達到200公釐時就要馬上撤村。她說,「因為每當面臨撤村的時候,部落的族人就會四散各地的安置所。所以我們想在還沒有面臨必要遷村的問題之前,我們要怎麼保存這些東西?」

而部落的文化課程從聽VuVu說故事道及門牌的設計都種是從部落的觀點來教育部落的小朋友。潘世珍也指出,在門牌設計方面,會要求設計者去找出自己是屬於哪個家族的,並用羅馬拼音拼出自己家族的名稱。不能說中文姓氏幸姓「潘」,就叫「潘宅」!

潘世珍也表示,過去大鳥部落的頭目有卑南族的血統,因為以前的卑南族統治到現在行政區域劃分的屏東縣區域,因為都會經過這個部落,所以當時這個部落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影響,才會有卑南色彩的排灣族部落。

所以這邊的服飾會比較偏卑南系統。她說,「也可以看到有排灣族的味道在裡面,這是這個部落在服飾上最特別的地方。」目前工作室也試著朝不同的方向來創造屬於大鳥部落的特色。

image003 [2]
大鳥部落工坊門飾設計。老鷹翅膀與排灣族圖騰巧妙的排列設計,設計者細緻的設計心思呈現大鳥部落的文化特色。

聽到部落裡不同的意見,其實都很重要。

而在青年會所空間的執行部落營造員王曉彤也表示,在協助蓋青年會所的經過,一開始她也很難想像這個執行的每一個細節過程,和部落耆老工作的溝通以及經費的拿捏。

她表示,也因為搭蓋過程,部落耆老過去的建築概念與部落較年輕一輩的現代工法,出現與原先青年會所空間構想的分歧而出現溝通的障礙。

她說,在這個溝通衝突過程,不但要做兩邊的協調者,還要幫兩邊說好話。有時候講一講,沒有達成共識就不上工,也影響青年會所的工程進度。

但王曉彤也表示,聽到部落裡不同的意見,其實都很重要。也因此在溝通上要比工程進行的時間花更多的心思來瞭解大家的想法,然後再將大家的意見統合起來達成共識。

她表示,一起進行搭蓋的族人雖然在建築工法上意見不一致,但為了青年會所延續的空間可以再重新被建立,她說,有時候下午1點吵架,但是3點還是會繼續來上工。

青年會所的立柱與部落祈福儀式的聯繫,傳統工法與現代工法上的建材挑選與部落族人的討論,都在沒有建築營造背景的王曉彤的協調中搭建起來。大鳥部落的青年會所在多方協調達成了部落的空間認同,而非建築「專業至上」的方式來營造。

image005 [3]
大鳥部落的青年會所就蓋在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也是八八風災前部落頭目王中山的家。

「永久屋」被延續的價值是什麼?!

部落積極爭取創造青年會所與部落工坊的「轉換空間」所儲備的是部落裡文化延續的能量。而重建政策中「永久屋」被延續的價值又是什麼?難道只剩工程進度達到多少百分比的意義?!或是NGO很多善款可以蓋很多國際村?!

文化的延續需要被認同,空間才會形成。永久屋在尚未達成共識就「蓋出」來的部落,對原住民部落的災區而言至今所形成的現象卻是議論紛紛的空間!

image009 [4]
風災後一步步建構起的部落工坊,在今年已有固定的空間及設備供部落婦女上課與製作。

image007 [5]
大鳥部落族人表示,部落上方4千8百萬的擋土牆堤防工程,希望它可以耐的住今年的8月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