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觀摩產業再造 林邊居民赴台南取經

災後將屆兩年,災區居民生活漸入常軌,但在大環境的變遷下,社區產業何去何從,成為受災社區所關注的議題。在基督教長老教會88水災重建關懷站及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的邀集下,林邊及佳冬的社區幹部前往台南市七股區的十份社區及篤加社區觀摩取經,該兩社區與林邊佳冬的天然環境相類似,參與人員皆表示獲益良多,對地方的發展也注入了許多可能性。

漁塭產業再造-十份社區欖人民宿

第一站首先抵達十份社區,十份社區濱海土壤鹽份高,是典型的「海洋養殖型漁村型態」,以海水淺坪漁塭養殖虱目魚、文蛤為其主要,天然環境上去林邊佳冬沿海相類似。十份社區理事長阿旺-林基旺,多年前懷著對於七股人文生態的憧憬及漁業轉型契機的理想,毅然結束台北的生意返鄉,將自家的漁塭屯土改建成為民宿-欖人民宿,同時也向前來遊客引介虱目魚產業及七股獨特的人文生態。

阿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是漁村子弟在漁業轉型上,所希望進的一份微薄心力。也讓遊客旅人能在這體驗真正的漁家生活、也為自己及家人開拓一片更為寬廣的新天地。」

image001 [1]
利用魚塭改建的欖人民宿,讓來參訪的林邊鄉親有著深刻的啟發。

image002 [2]
民宿主人阿旺找來老師傅搭蓋過去漁村常見的「探更寮」,並將它作為民宿使用,不但讓遊客深刻體驗漁村早年的生活,也保存了先民的智慧。

image003 [3]
漁塭上的遊憩,讓景色單一的漁村,融入了新元素,也有了更多的想像。

社區產業經營-篤加社區從人出發

篤加社區則是台灣罕見的單姓村落,具有強烈宗族型態的特色社區。村民彼此間具有血緣關係,內部遵循傳統倫理,對外凝聚利強,村民居住土地皆由宗祠免費提供,土地賦稅也由宗祠全額繳納,社區理事長邱英哲笑說:「我們是台灣唯一的共產黨。」

邱英哲分享了篤加社區發展社區產業的歷程。「社區產業就是以社區資源如自然環境、人文、產業等元素,經由居民的參與,塑造在地特色,形成地方型產業,具備濃厚的在地文化特質。」,他說藉由社區的資源調查,找到社區的優勢及特色,並尋求社區的認同,尤其是行銷通路及回饋機制,才是社區產業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邱理事長也大方分享了他在這個領域的經驗。

篤加社區所發展的特色產業,是虱目魚鬆及烏魚子。在邱理事長的分享中,從失敗經驗如風味餐、饅頭、年糕,到後來成功的虱目魚鬆及烏魚子的歷程中,不難看出一路的跌跌撞撞,但當所有的需求都回到「人」出發,而不是「需求」時,才發現原來真正的社區產業要經營的是「人」,而不是產業本身。

image004 [4]
社區產業的發展在於「人的經營」,建全的回饋機制,才能使社區產業永續經營。

膠筏遊矽湖 在地蚵農精采解說 印象深

除此之外,也令參與人員印象深刻的,是七股潟湖所生產的肥美蚵仔以及蚵農的導覽解說。蚵農改裝膠筏,利用農忙之虞,搭載著遊客漫遊七股潟湖,並與遊客介紹潟湖的生態以及養蚵人家的生活。

當這位導覽的蚵農知道來的客人是來自大鵬灣附近的林邊沿海時,他意有所指地表示,他當初就是主張蚵棚不能廢,因為養蚵可以涵養水質,也讓魚類得以覓食及棲息的空間,整個潟湖儼然是個天然的魚場。一旦蚵棚廢除,腐質不斷累積,就會造成淤積,大鵬灣就是個例子。學習水產養殖專業的他無奈地說,政府裡的專家總是將沿海漁獲減少,歸因於漁民的濫捕,事實上是魚類的棲地及覓食空間遭到壓縮所致。

image005 [5]
漁民將膠筏改裝成為載客用的觀光船,帶領民眾遊潟湖,體驗七股之美。

image006 [6]
七股潟湖內的成遍的蚵棚。

image007 [7]
在地蚵農的導覽解說,讓人更深刻地連結土地與人的關係。

image008 [8]

七股潟湖的沙洲上,看見庶民的智慧。專家們總認為固灘最好的方式是種植防風林,但當地耆老認為,防風林是沙灘的殺手,因為風一旦被防風林阻擋,會往下方挖蝕沙地,將沙子吹回大海,於是在潮線之前佈滿了成排的木樁,成功地留下了沙灘。

參與此次行程的包括社區幹部、公所課員,地方士紳等,在回程路上便以熱烈討論起來,對家鄉未來的發展,經過此次觀摩,心中都有了輪廓。活動主辦人陶月梅牧師表示,透過這樣的觀摩行程,加入更多元的觀點,彼此學習討論,未來透過各社區所營造的特色,彼此串聯合作,為地方的觀光及產業發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魚塭的轉型再造,更是林邊佳冬地區,更需要思考的。

image009 [9]
民宿主人阿旺介紹十份社區,也分享經營民宿的想法與心路歷程。

image010 [10]
來訪的林邊鄉親專心勤做筆記

image011 [11]
黃肇新教授(左二)也介紹了美國「徯徑公路計畫」,與社區想要發展社區深度旅遊及生態旅遊的想法吻合,引發熱烈討論。

image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