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寶山基礎復建工程慢,原鄉重建難心安

八八風災以來,寶山里四個部落多數被判為安全堪虞區域,聯外道路毀損,民宅與地基出現裂隙,許多里民因此申請永久屋,搬到大愛園區居住。但少部分選擇不搬遷的居民,為了留在家鄉,只能寄望政府以復建工程,確保部落安全。

在桃源區之中,寶山里的部落基礎復建工程,比其他里更晚起步。工程施作的方式,是否對症下藥,達到保護部落、足以安居的成效?也備受居民質疑。雖也有民意代表協助陳情,邀請政府相關單位一再會勘,但會勘徒具形式,溝通效果有限。寶山居民對於工程完成後,是否可為部落帶來安全,仍感疑慮。

8 [1] 9 [2] 10 [3]
八八之後,部落裡多處民宅開裂,居民只能自行以水泥補強,但仍徒勞。沒有完善避難空間、避難措施、修復工程的協助、補助,不願意遷至大愛園區的居民,除了寄望公部門能協助修復房屋,也只能繼續住在開裂破損的房屋裡,遇到地震和降雨都提心吊膽。

工程太浩大,權責難釐清?

藤枝林道沿線分布的四個部落,花果山、寶山、二集團、藤枝,統稱為寶山里。四個部落災後受損的程度、狀況不一,目前最具整治需求的,主要是寶山、二集團這兩個留居人數最多的部落。

不過,在管理權責上,藤枝林道屬林務局管理,而當地多半為原民保留地而非林地,災後又需要水土保持治理,因此常發生林管處、水保局、原民會權責不清的狀況。居民要求治理的部分,常因為「必須先釐清權責」而一再會勘,拖延許多時間。

如二集團部落的下方,有大片土石滑落,居民擔心若置之不理,將影響聚落的基礎,八八之後一直反映需要保護工程。但6/8林務局與市府工程人員的會勘現場,都望著這片崩塌處表示:「很尷尬的地方,(權責單位)又像是原民會,又像是水保局。」

居民希望,該崩塌處,能以在邊坡打入鋼條的工法處理,保護聚落下方不再繼續滑動。但市府水利工程人員也指出,打入鋼條也可能造成土石的鬆動,反而加速毀壞聚落基礎。「沒有做過很仔細的地質調查之前,很難判斷該怎麼做。」政府工程人員認為這片崩塌可能只能以「掛網植生」方式處理,意即在表面灑上草籽,形成植被;但同時坦言:「這是很表面的工程,只能做安心的。」若有颱風豪雨,恐怕仍無法應付。

無論會勘現場討論要用何種工法,最後也只能以「先釐清權責單位,下次再來會勘」作結。一位陪同會勘的立委助理指出關鍵:「這裡很可能最後也會閒置。工程太大,也不好施工。」該崩塌處面積廣、坡面陡峭、大型機具難以進出,施工過程也可能影響到聚落,會勘現場各單位人員皆認為棘手。關係整個聚落安全的問題,卻在居民反映了一年多後,連哪一個政府單位,需挺身而出負起責任,都未能釐清。

1 [4] 5 [5]
(左)二集團部落下方,該處地形陡峭、施工不易,至今連權責單位都未釐清。 (右)將鋼條打入地基以保固邊坡。但市府工程人員不認為此法有效。達成共識?

溝通不良,會勘徒具形式

位在寶山部落派出所附近的道路,曾遭土石和流水沖刷。林務局會同里長、市府、議員助理、立委助理會勘,討論決定以防護邊坡、增加兩條小水溝做為截流為主。但實際上,寶山居民認為,致災原因根本是排水管線窄小、容易堵塞,無法容納雨季時的水量,才導致大水漫流沖刷路面。

「何必做那麼多呢?把排水做寬就就好了。」寶山居民普遍認為,將馬路下方打通,不要再埋設涵管,就可保持水流暢通,該段路面則以橋面方式處理,維持車輛通行,就可避免流水沖刷道路,不需要另外進行水溝、護坡工程。但在會勘時,林務局仍以水溝截流、護坡為此處的治理方針,認為是根據「專業」判斷,現場也沒有當地住民同行,即時反應心聲。

陪同會勘的伊斯坦大議員辦公室主任張德政表示,通常政府單位應在會勘時,請居民一起陪同,討論工程如何施作;施工之前,再與當地居民開一次說明會。但可惜的是,會勘或說明會都少有居民到場,難以達到溝通目的。

2 [6]

寶山派出所附近道路。林務局決定增加兩條小水溝截流(如紅圈處),並將崩塌邊坡做護坡工程。但居民認為水量大,小水溝無濟於事,不如將主要排水道做寬。

越做越糟的重建工程?

儘管政府工程單位行禮如儀舉辦會勘、說明會,但願意到場陪同並表達真實心聲的居民卻不多。

一部分原因,是居民忙於農務,無法常常配合官員行程。而寶山因地緣因素,許多里民常居住在六龜等地,八八災後人口更加流失,無法留守部落。「有人在huma(農地),有人在六龜,有人在大愛。」成為八八災後,寶山居民的分布常態。

另一方面,跟官員溝通也充滿無力感。以派出所附近的道路治裡為例,居民反應致災原因是排水不良,但林務局仍要以挖小水溝、護坡的方式處理。「說了那麼多次,就是不聽我們的,我們也懶得再講。」一位杜姓居民點出許多寶山人的共同心聲。

「所以有時候,我們還覺得不如不要做(工程),越做越糟,又浪費公帑。」杜姓居民指出,政府不傾聽在地人的意見,許多工程沒有達到保護部落的效果,甚至破壞原本的環境。如寶山部落下方的蛇籠工程,「做一大堆(蛇籠)在那裏幹什麼?從來就沒有水往那裡過。」又如寶山上方的邊坡,以打入鋼條做保固。「那裡本來只有表面的土流下來,其實只要把它清一清就好。打鋼條進去,裡面都裂掉了,地基都被破壞。」

寶山里地形陡峭,八八之後,部落裡多處民宅出現裂隙,部分地基也有滑動之虞,整治不易。但民眾與工程單位間缺乏有效溝通,則讓整治工程陷入了「做與不做都被罵」、「越做越糟糕」的尷尬境況。而什麼樣整治,才能為部落帶來安全?什麼樣的「部落安全」,能讓居民感到放心居住?或許除了行政部門的工程單向思考,也應留下在地人的討論空間。

3 [7] 4 [8]
無法應付雨季水量的窄小排水溝。

6 [9] 7 [10]
寶山部落內的巷道,八八後開裂。大型工程車輛日復一日進出,居民認為使開裂加劇,希望區公所另撥經費處理,以免路面開裂後,雨水滲入,影響地基,公所卻始終沒有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