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鄒族部落:災情、安置、重建進度1120

本文摘要:阿里山鄉在莫拉克風災中,如果以人身及聚落房舍的角度來看,與南部比較起來,沒有撤村的算是比較輕微,但在交通、地景部分及產業,仍然受到很大創傷,目前各部落與鄉成立工作站,積極的培力族人, 參與災後重建工作。( 圖/ 鄒盟提供。特富野社酋長因為是頭目,不能離開部落,因此不住組合屋,堅持在自己的土地上搭蓋一個小工寮暫時安身。 )

阿里山鄒族部落:災情、安置、重建進度1120

以下鄒族各部落災況整理,由梁錦德先生提供(鄒族居民,原視記者,在地資深文史工作者,解說老師),並感謝鄒族青年行動聯盟協助校對與提供照片。

前言:

阿里山鄉在莫拉克風災中,如果以人身及聚落房舍的角度來看,與南部比較起來,沒有撤村的算是比較輕微,但在交通、地景部分及產業,仍然受到很大創傷,全鄉有23座橋樑全毀,只剩下兩座橋樑可使用,河流山川景觀也有很大的改變,此次風災,政府認定的受災戶有69戶是真的沒房子住了。

阿里山的行政範圍共有12個村,其中有5個是漢人居住的村落,7個原民村,住民幾乎皆為鄒族(茶山部落除外)為主。因鄒族的領域劃分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以鄒族人的分類來算,共有「8個部落」。

這8個部落因莫拉克風災所受損的程度不同,面臨的安置、重建議題也不盡相同,各部落都有成立自救會,「鄉自救會」也成立了,而鄒族年輕人也成立了「鄒族青年行動聯盟」,他們從一開始參與救災、送物資到部落,一直到後來,協助部落去外地作農產行銷,協助重建,目前有在各部落成立工作站,積極的培力族人,參與災後重建工作。

2009.11.13 重建委員會開會那一天 036
鄒族部落重建委員會(全鄉性的自救會),開會那一天。(照片提供/鄒族青年行動連盟)

以下為各部落的概況整理。

一、來吉部落

來吉部落總戶數約120戶,共分5鄰,其中1-4鄰皆有局部受損,第5鄰雖然住家沒受損,但是對外連外道路非常糟糕(這部分大約有11戶)。

(1) 災害部分

因阿里山溪上游還有附近野溪土石崩塌嚴重,土石下衝河床墊高河面變很寬,尤其是1、2鄰,土石都已經衝入部落裡面,現在只要下雨部落人是高度戒備,輪班站哨監控,大家都有隨時逃命的準備。

至於3、4鄰的部分,那裡有部分區域是崩塌地,之前排水設施沒做好,有凹溝,大水順勢就流到低窪地,衝到部落裡面,造成第4鄰部分住戶被沖垮、掩埋。

(2) 安置部分:

目前還有一些住帳棚,需要安置的是24戶,但有5戶已經去「樂野」部落住「樂野八八新舍」,那是集合式的組合屋,各部落都能去住,單獨在來吉部落還會再蓋19戶組合屋,不過上禮拜才會勘完用地,已於十一月十五日動工。

(3) 道路系統部分:

全部都柔腸寸斷,一般轎車要進去相當困難,有6座橋樑都沒了,到目前一座都還沒開始動工,大家都是走河床便道。

(4) 重建部分:

原民會作的第一次「安全評估」,當時沒有進到部落,僅紙上作業,認定是部落局部不安全,現在居民要求再復勘,居民是希望不要被認定成「全村不安全」,因為那樣就變成非遷村不可,可是有人想遷,有人不想遷。

目前比較麻煩的,就是部落本身分成兩派,希望遷到「新的安全地」的,已經有79戶,佔了整體部落的2/3,另外一派則打算堅守部落。不想走的人,覺得要走的人,好像就是要放棄部落,他們擔心,一旦政府以為族人想放棄部落,原本應對部落作的維護重建就會放棄了,例如最近聽說,原本有2500萬治水經費要撥到來吉,但是現在就擱置了,因為政府說,你們已經要遷村了,我作也是白作。

但事實是:要安遷的人並沒有放棄部落,,只是希望先確認安遷地,也還是希望政府該做的還是要積極的復建,維護劉在部落人及產業的安全,但是因為局勢不明,所以兩邊就互相有誤會,現在就各自組了重建委員會,希望將來能好好坐下來講清楚。

在安遷永久屋地點的這部分,選定會在「152林班地」,這塊地可用面積相當大,約有192公頃,但是縣府要求部落要補資料,確認要使用的區塊明確的位置,他們才能作進一步確認,上禮拜以復勘確認,接著開始做規劃設計。

另外,來吉所有的觀光旅遊景點設施大多損毀,前兩天族人開會,主要是討論要努力恢復道路系統、景觀部分。

二、樂野部落

樂野是鄉的行政中心,鄉公所、衛生所、戶政所等行政單位都在此地,在8個部落中,是交通最方便,最靠近阿里山公路的部落,總共有9個鄰,共400多戶,僅次於「達邦村」為第二大村。

(1) 災害部分

樂野部落在莫拉克颱風中受災蠻嚴重的,有6戶是房屋全毀,房子被沖掉了,在9個鄰當中第4、5、6、7鄰,不用專家來判定,族人就知道已經是不宜居住區,有走山、土石流這部分的危險區域,原民會部落安全評估已確認,要安遷的近60戶。

其中第5鄰是漢人鄰近20戶,他們是賀伯颱風受災區,當時也是全鄰撤離,安遷案政府拖了十三年,就有部分住屋未毀的陸陸續續搬回去,好不容易今年七月政府專案核准,馬上就是莫拉克,所以他們是二次受災,也是阿里山鄉在莫拉克唯一動用國軍協助救援強制撤離的區塊。

就因為如此嘉義縣政府為了好做事打算併案處哩,但部落族人(安遷戶)強烈反對,族人表示可以同時處理,但是安遷地不可以合併到原民遷居地,因為他們已經有核准的安遷用地。

(2) 安置部分:

莫拉克災後全國第一個完成的組合屋,是由紅十字會在樂野興建的「樂野八八新舍」,共有42戶,提供樂野及其他部落的受災戶安置居住。

(3) 安遷部分:

第4、6、7鄰確認危險區災戶組有自救會,選的安遷地是屬林班地,在阿里山公路通往大棟山森林遊憩區的公路旁,面積也有10幾公頃,不過安遷用地只需要使用其中的6~7公頃即可,安全評估初勘也已通過,現在要確實的位置的復勘,只要確認就可開始做規劃設計。

除了這三個鄰之外,其他的部分都沒有變動。

另外,樂野有2個漢人鄰,其中一個是第5鄰,在13年前賀伯颱風的時候就已經被撤離,而且判定是不安全,必須要遷,選用地就是現在我們的族人想要安遷的那塊地,但是他們拖了13年還沒有成功,好不容易到今年7月份才確認通過,8月就碰到這次的莫拉克颱風,所以他們算是二次受災。

但是,我們是希望兩個族群(原、漢)的永久屋必須要分開規劃,因為是不同族群也不同受災狀況,而且我們要規劃的社區是具有原住民風格的社區,所以希望不要混雜在一起。

本來大家也是很擔心,如果遷居的話,會不會房子就會被徵收,我們有每個部落去作說明;人安遷走了,但是土地權還是你的,只是原來的區塊會降限使用,政府不會強制收回土地,安遷戶才一致同心爭取安遷地。

(4)產業部分:

樂野因為是最靠近主要道路,又有鄉公所,所以算是恢復的比較快,我們也是努力在走觀光休閒,平常沒有客人的時候,也還是靠傳統產業─農業,例如種咖啡、明日葉,也有經營民宿。

阿里山整個區域,原本就有40幾位族人,有加入瑪納有機生活文化協會,http://manaorg.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3.html,這都是經過「慈心基金會」認證的有機農民,主要栽培蔬菜。其中樂野的班員最多,這裡也復原最快,因為理貨場和許多班員都在這裡,已經恢復供貨了,主要是莫拉克沒有什麼風,所以還有很多農產品沒有被吹走。

在有機栽培的部分,目前已經打開了市場,瑪納有機協會另外成立了「光源企業社」,專門解決行銷通路與教育訓練,現在每月希望我們供應20噸的蔬菜量,可是現在我們的產量,只能達到其中約1/4,可說是「求過於供」,我們阿里山現在已經有42個班員,好好的作,真的可以過很好的生活。

除了有機栽培,其他產業部分,災後「鄒族青年聯盟」也去外地參加了幾場活動,把甜柿、咖啡、山葵、手工藝…超過20樣各部落產品代為行銷,山葵農也有,颱風本來沒有路可走,現在都恢復了。

在觀光景點部分,樂野算是受損最少。阿管處(阿里山風景管理處)說,原鄉(含周邊的大阿里山區)災後就只有樂野的三條(福山古道、迷糊親水步道及雅吾瑪斯生態步道)步道是完全好的,本月28日阿管處要在樂野辦「步道遊蹤」觀光行銷活動,可說是非常幸運。

(5)教育部分:

阿里山國中(原名香林國中)因學生數越來越少(全校學生不到20人)至95年廢校,98年在樂野復校為阿里山國中小,校舍現正趕工中,颱風造成施工的延期,預計十一月二十七日落成啟用。嘉義縣政府未本先建校後撤校的原則,而又不等校舍全部蓋好,不顧多數族人反對在九月一日招生,卻先寄讀在平地國中,後來在莫拉克災後向紅十字會要了3間組合屋教室,提前把外面寄讀的學生都帶回來,還住民宿很高級呢。

P1060637
莫拉克災後第一個安置組合屋─樂野八八新舍

三、達邦村的達邦部落、特富野部落

達邦村分成兩個部落─達邦(200多戶)、特富野(100多戶),加起來約有400戶,達邦部落,這是阿里山鄉以前的鄉公所所在地,現在變成古都。

(1) 達邦部落:

達邦部落的族人,大部分都是安全的,受災戶只有2個,是眼睜睜的看著土石從房子後面把房子壓垮,是在半夜的時候,還好人沒事。

但是道路就很嚴重,光是從石桌到達邦,短短12公里,有6處的嚴重路基流失,再從達邦到里佳部分,在第6、7鄰那裡,道路將近2個月後才通,達邦主要道路搶通是1個多月後,當直昇機停止物資運補後,就從地面開車到樂野,達邦的人再接駁進去。

再來就是土地流失、坍方的問題,因為這裡是曾文溪的水源保護區,政府作的攔砂壩造成很多土方的壓力太大,反而引起更多災害。

達邦國小本來要遷校,因為他們靠近嚴重土石流的櫻花溪,當時覺得很危險,但是後來實在找不到地方遷校,現在評估是把櫻花溪整治工程做好就可以了,稍往內移做原地重建。

P1060649
達邦村往里佳村的道路危機四伏(一樣行走在河道上)(照片提供/鄒族青年行動連盟)

(2) 特富野部落

達邦的隔壁就是特富野,比達邦稍微嚴重,100多戶當中有11戶要安置,包含頭目在內,但是因為頭目不能離開部落,不能搬去組合屋,所以現在他自己蓋工寮,其他的族人,已經有6戶進到「樂野八八新舍」。

受災戶蓋永久屋,土地已經選擇了,要再做復勘,基本上選的地,必須是被判定為「安全」,才能夠蓋永久屋。

特富野的這次災後也是崩塌地蠻多的,道路系統、農路、特富野大橋都沒了,這次只剩下一座前年完工的「達邦橋」,跨曾文溪兩岸,這座新橋,是比原來的舊橋加高了15米,所以沒有被沖下來的土石掩埋,不過經過莫拉克災後,離河面的高度,也只剩下約3米了,因為土石崩塌太多,整個河床都墊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政府(水保局)應該作的工程,因為沒有作,造成更大災害。例如曾文溪攔砂壩造成的問題,我們要求要炸開,攔砂壩是「生態殺手」,是一個很不好的東西,短短不到10公里,就有六座攔砂壩,而平均一個壽命不到6年,有幾個攔砂壩3、4年就滿了,滿了之後,土石堆在那裡,河床就加寬,大水來就亂竄,把溪流兩側土石抓下來,變成新的崩塌地,河面也越來越寬。

我們一直主張,把攔砂壩切開,變成V字形順勢導流,然後下游來作疏浚,如果上游疏浚,土石就不要運出去,我們會找一些很安全的地,再填了這些土石之後,就可以多出一些新的平台地,因為山裡面需要很多平坦地方,做運動場、活動中心,如果都被運出去賣了,我們就沒有土石可用,但相關單位回應很差。

2009.11.7 原民台原地發聲 100
特富野社酋長(背影)不住組合屋,堅持在自己的土地上搭蓋一個小工寮暫時安身。(照片提供/鄒族青年行動連盟)

四、里佳部落

里佳有170多戶,有4個鄰,是整個阿里山災區當中,最晚通電、通車、通訊的地方,路搶通是將近2個月後,十月初才把原來的道路打通,現在轎車可以開進去,但是櫻花溪,還是要管制大車不能進出。

(1)災害部分

他們主要災區是第四鄰里佳溪旁有12戶人家、3家民宿,加上1個茶廠、1個露營區,1個養殖場,全部埋掉了,所幸沒有人傷亡。原住民就是會跑,半夜跑不會受傷算滿厲害,長輩教我們,風雨來一定要往上跑,不能往下。

他們有一戶人住小河溝邊,土石下來的時候,把小孩子抓著就往上跑,他們在山上受困3天,才有辦法跟部落的人聯絡,那邊都是很飄的訊號,晚上又下雨,第二天才能去搜尋,第三天才見到他們,有七個人,5大,2小,最小才2歲。

里佳的主部落沒事,受創最重的就是里佳溪。隔著里家溪對面的第4鄰,那十幾戶,溪床衝的亂七八糟,沒有路走。昨天我去里佳溪對岸的一家民宿,以前路好的時候,不超過15分鐘,昨天開了快40分鐘,前兩天又有一台車出車禍,那裡路又小,上坡急轉灣,路況真的非常差。

這裡很需要把路開通,那邊還有上學小朋友,每天要進出,還有種茶的,需要通行。

(2) 安置與重建:

里佳部落的受災戶,總共有18戶,有的住教會、親友家,或去樂野住八八新舍,大家希望趕快有永久屋。上星期縣府去會勘用地,結果都不行,里佳部落找不到可以一次蓋18戶的地,昨天看了4個地方,初步勘定都是不宜居住,或者是接近危險溪流,或者在更山裡面,但是交通很難克服。

所以昨天跟鄉公所承辦人員溝通,可能朝向「個別重建」,就是族人找私人的地,把地捐出來,變成建地蓋起來,可能2、3戶為一個單位一起蓋,施工會比較好,初步已經有幾個地主同意,因為大家都是受災戶,不過還要再開部落會議來確認。

(3)產業部分:

里佳人口外流也是滿多的,留在鄉內的話,主要是打工,傳統產業─農業也有,生產季節性的產物,主要是愛玉、季節性的蔬菜,再來是茶。

不過因為可耕地不多,所以種茶的部分算是超限利用,可是為了生計,也沒辦法。不過這次災後,大家都觀察到,土石崩塌的區域,都是造林地,或河川旁邊的,反而茶園流失不多,可能水土保持作的不錯。

最近幾年,阿管處投入最多資金、時間的部落就是在里佳部落,這裡是阿里山最裡面,也是最原始的部落,景點都是很原始的,可以發展自然生態的地景景觀,只要道路恢復後,阿管處應當會全力協助。

(4)道路交通:

目前的道路復建部分,只能原路作修補,不能新闢道路,但是可以把被埋掉的路挖出來。

2009.11.16 山美→新美→里佳 077

鄒盟陪伴里佳自救會開會一角(討論議題:遷村與否?)(照片提供/鄒族青年行動連盟)

五、山美部落

山美部落大概有將近300戶,有7個鄰,他們一開始的時候,被原民會判定為「全村不安全」,其實都只是局部而已,現在他們正在提出申復,希望重新勘查。

(1)災害部分

山美部落在莫拉克災後受創嚴重,整個村的地景都有很大影響,村內著名的「達娜伊谷」生態園區,受到很大的衝擊,主要聯絡大橋─山美大橋沒有了,幸好已經由「台灣大哥大」認養,正在設計中,已經準備要開工了。

(2)安置與重建

山美部落的實際受災戶,大約7、8戶,有1戶去樂野八八新社,其他的跟親友租房子,領住屋補助。

雖然人平安無事,但是整個部落,卻被判定為「不安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知道被判定為「不安全」,本來滿高興的,族人看到一塊靠近靠阿里山公路的林班地,其實那個很久以前,是部落的舊居住地,有很小的路,但是沒有電,水要打上去,那裡不錯,但是要重新規劃公共設施,費用很高昂,政府認為不可行。

另外在達娜伊谷那邊,曾文溪另一頭的部分─第6、7鄰,本來也是想要回「老居住地」,那也是很早很早以前的居住地,族人也是想要回去那邊,可是要新闢道路,所以政府也說不可行。

因為兩邊的方案都不可行,所以現在部落就提出申復,希望能重新勘定既有的部落,希望可以安全的繼續住在這裡。

(3) 產業部分:

山美部落在20年前開始用生態旅遊的方式,經營達娜伊谷之後,將近有2/3的山美人,他的工作或收入來源,都直接或間接的與達娜伊谷有關係。所以,這次災害重創達娜伊谷,對整個山美部落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造成了很多人的失業,園區內的工作人員失去收入,農特產品銷售受影影響,作小生意的也失去機會。

達娜伊谷可以恢復嗎?一開始,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年青理事們,覺得滿氣餒的,本來想不玩了,可是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還有部落會議的老人家說,好不容易20年前做起來,引領台灣部落走向生態保育的旅遊,怎麼可以這樣放棄?

而公部門的態度,不管是阿管處,或是公所,當然是想說,如果社區不想玩,那我就省錢省事,但是如果社區還想繼續努力,想要恢復,那我就協助你。目前是滿多人說,達娜伊谷是山美重要的「部落產業」,真的不能放棄。

幸好,達娜伊谷的停車場、展演場等基本設施沒有損害。賞魚區是慘不忍睹,但是魚卻已經自己游回來了,前段時間,還有公部門去放了一萬尾的魚苗。

現在是河道被衝開的很寬,要走下去很困難,不過可以把那些地方稍微用怪手挖開到有土的地方,就可以種草木,過了三個月,就綠油油的,看起來就不是受傷了的感覺。

而原本通往「賞魚區」路徑上的大石頭,可以把他挖起來疊好,形成賞魚步道,要下去到達娜伊谷溪的部分,可以作安全步道。

部落裡面的人預估,這工作只要半年內就好了,反而是129縣道路狀況很糟,恐怕是馬路恢復的比較慢。

六、新美部落

(1)災害部分

新美部落,約100多戶,第2鄰不安全區,有6個受災戶,算是沒有很多崩塌,但是道路交通部分,也是慘不忍睹,然後溪流跟里佳一樣,被衝寬了好幾倍,橋也不見了。

(2)安置與重建

目前這6個受災戶,已經找到地來蓋永久屋,在安置的部分,有一戶去住88樂野新舍,其餘住親友家,大家等永久屋蓋好,就可以搬進去住。

(3)產業部分

新美的產業,以前也都是傳統耕作,他們是最晚碰觸「旅遊產業」的,因為新美夾在「山美」跟「茶山」中間,前者是生態旅遊聞名,後者很早就開始發展「農業休閒產業」,他們夾在中間,只能眼睜睜的看遊覽車進進出出。

新美也很努力的發展農特產,工藝,還有一個「有機苦茶油班」,現在正是產期,不過該班不必煩惱,在輔導單位世展會的穿引下,郭台銘答應量有多少就收多少而且不殺價。災前就很努力的在做社造,也是想說像山美這樣,作生態溪流的復育。

七、茶山部落

茶山部落是阿里山最南邊的部落,但以交通來說並不是最偏遠的,從茶山出去,7公里就接到「台三線」,往南通往高雄縣的「那瑪夏鄉」,這條路正在拓寬施工,以後從嘉義茶山到高雄那瑪夏的民生村,就會很好走,變成很好的雙線道。

(1)獨特的族群融合特色

茶山有100多戶,他是阿里山最晚成立的部落,是光復以後才成立的部落。這裡以前是日本人的農場,後來戰後的第一位鄉長高一生鼓勵達邦社的族人,移民到茶山,在傳統歌謠部分,也有好幾首描述他們遷移得過程。

因為最晚成立,所以人口組成複雜,有60%鄒族,30%漢人,10%布農族,他們很早就推動「農業休閒」,那時候的村長連任8年,很用心。他們的特色是「涼亭節」,每戶都有涼亭,因為有3個族群,從門外的涼亭就可以看出是哪一族的,很有特色。然後他們每一戶的門口,都有一個木雕,代表這一戶的特色。

(2) 災害部分

茶山的第1鄰是危險區,大概有20幾戶,土石流沖到部落來,但沒有災害,實地勘查後,發現上方有崩塌隱憂,第一鄰可能要「稍微移一下」,因為他們那裡幅員蠻大的,是農業區,所以有足夠的地可以移過去。

(3) 安置與重建:

這20幾戶現在還住在家裡,只是被列為危險區,但沒有立即危險。將來永久屋也就興建在原來的村落裡面,只是稍微換個位置。

(4)道路交通

茶山的的道路系統,也是跟其他部落一樣,受損嚴重。這裡有一座橋,去年卡玫基颱風就壞掉的橋,到莫拉克災前好不容易過了,要發包施工,莫拉克來了又要重新設計。不過村長堅持舊案要先作,否則不知道又要等到什麼時候。

而部落下方跨曾文溪,連到台三線的的「茶山大橋」大水沖不見了,幸運的由「嘉義行善團」認養,他們在阿里山建了不少橋,經由鄉長的請託,就答應來作,9月初就已經開工,他們動作很快,預計明年過年前完工,而公部門的橋呢?

嘉義行善團做的橋是很穩固的,其他颱風垮的橋,多半是公布門作的,行善團做的橋,頂多是直接被土石覆蓋,不會被衝垮。

但是茶山對外的主動線─129線,卻連路面的積土都還沒有清完,雖是雙線道,但很多部分還是只有搶通單線,會車蠻麻煩的,政府的速度跟民間比較起來,實在太慢了!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