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長期記錄台東災區變化的「嘉蘭報告」李三沖表示,嘉蘭災區氛圍是,「你應該體諒災民,變成一種『道德勸說』的氣氛。」以至於被徵收的地主連「就留一小塊給我蓋房子,這樣就好。」這樣卑微的請求都不敢說。 ( 圖/ 柯亞璇。海棠颱風雖徵收嘉蘭部落地主的土地,但也歸還被徵收地主一部分的土地,也就是用一部分的土地蓋房子,然後也把一部分的土地還給地主。 )
嘉蘭重建:「道德勸說」的氛圍,被徵收的地主不敢講話!
編按:5月14、15日,在台東地區災區,台東大學更透過「鏡頭下的反思」、「家園重建與文化復振」、「心靈療癒」與「教會與災後重建」等不同的面向來關心正在重建中的各項事務。本文為該研討會系列報導。
前言:
嘉蘭部落是天災也是人禍的難題,造成政府強制徵收執行迫在眉睫,只能期待地主與災民找出雙贏合作之道,可惜在政府強制開工動土的行動中,宣告瓦解!
長期觀察以及參與嘉蘭重建的「嘉蘭報告」李三沖表示,八八風災透過媒體渲染後,在台東嘉蘭災區表現出的氛圍是,「你應該體諒災民,變成一種『道德勸說』的氣氛。」以至於被徵收的地主連「就留一小塊給我蓋房子,這樣就好。」這樣卑微的請求,在當時救災氛圍的壓力下都不敢說,而部落就在這樣的過程被撕裂。
李三沖表示,在當時,在原鄉重建的這個決定,由中央到縣到鄉都一直認為說,這個原鄉重建是一個最好的重建方式「是大家需要的」。但李三沖表示,但是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這是有問題的!以下是嘉蘭報告李三沖長期觀察的相關整理報導。
媒體渲染:救災焦點在嘉蘭
從大眾傳播媒體來看,房子被大水沖走的畫面,一再的在媒體上重播。這就把當時台灣社會對八八風災的關心,焦點專注在嘉蘭這邊,尤其跟其他的災區比較起來,當時嘉蘭中繼屋安置的空間,交通易達性的條件方便許多。
李三沖表示,所以在這樣的整個社會歇斯底里的救災氣氛之下,「他認為,媒體傳播與交通條件,就把大量的關心、人力、物力,包括民間的、公部門的就很迅速集中到嘉蘭部落,這個在其他災區短期之內是看不到的。」
以上種種在風災風發生短期之內的現象,他說,「這個當然不是在災民的要求下產生的。」這是這個社會在這麼大的災難衝擊之下,媒體的宣染之下是有這樣的社會氣氛。
嘉蘭部落的災區就自然成為這個社會要展現愛心,要開始重建的一個舞台。事後回顧,嘉蘭災區在八八重建的過程扮演的這個角色,在這樣一個氣氛之下,以及整個社會的關注嘉蘭重建的決定很快就被決定。
他也指出,在當時這個決定就是要以蓋中繼屋的方式,來做災民第一個階段的安置。他說,「蓋中繼屋的安置方式,在全台灣八八風災的受災的區域,只有嘉蘭是經過這樣先中繼屋安置然後在蓋永久屋的過程,相對於其他災區直接進入蓋永久屋的階段截然不同。」而這也是嘉蘭重建過程裡面,很特別的一個地方。
中繼屋安置:災民相對來講被安置的情況也比較好
風災8月8日發生,嘉蘭的中繼屋在8月26日就開始搭建,不過是18天的時間。在短短18天的時間,就把這麼大規模的重建計畫定案,這在別的災區是不可想像的!李三沖指出當時快速的政策決定,在整個風災當中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個現象。
他說,我們可以看到高雄屏東阿里山的災區當時都還在兵荒馬亂當中,連災民有幾個都還搞不清楚。但在嘉蘭中繼屋啟動之後,災民相對來講被安置的情況也比較好,而不是很垂喪的面對八八的災難而是很積極的參與這個中繼屋搭建的過程。
李三沖認為,這個中繼的重建,整個八八風災的重建裡面,它應該是一個值得再討論的一個重建案例。因為西部的災區幾乎都沒經過中繼屋的過程,都直接跳到永久屋。
少見的災區土地處理方式:徵收私人土地
除了有好的中繼安置,嘉蘭重建最特別的是,它是以徵收私人土地的方式來興建永久屋,這樣的一個重建方式,在八八風災對土地的處裡方式,是非常少見的,也造成了到目前為止非八八災民不斷抗爭的原因。
在當時,在原鄉重建的這個決定,由中央到縣到鄉,都一直認為說,這個原鄉重建是一個最好的重建方式「是大家需要的」。但李三沖表示,但是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這是有問題的!
他指出,在嘉蘭部落原鄉重建這樣的「條件」是一個疑問,也許當時八八風災發生時,大家沒有去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在當時就匆匆忙忙去做了這個決定。也就造成嘉蘭部落原鄉重建的「條件不符合」的狀態之下,就演變成目前的問題。
「離災不離村」的重建原則,反而造成嘉蘭部落族人的另一個內部災難!(上圖為嘉蘭部落西側永久屋基地。)
台東縣政府有時間壓力後,就採取強制徵收的手段!
對於原鄉重建的「條件不符合」的狀態,他也指出,「一開始,我們聽不到地主的聲音,為什麼?!因為在那樣的社會氣氛之下,他們不敢把話講出來。」
嘉蘭災區調用私人土地來蓋永久屋,他說,「回想起來應該是在風災那年9月5日幾乎就定案了。」那個時候八八風災發生還不到1個月,而那個時候整個社會都還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態。
這樣徵收私有土地去蓋房子給別人住,是沒有經過討論的。李三沖指出,「事實上,嘉蘭永久屋要蓋在私人土地上這個決定,『只有極少數的人參與』。它並不是一個經過非常充分的討論,然後形成『部落共識』之後,做出來的一個決定。」
因為在嘉蘭部落蓋永久屋的這個決定,不是由下而上讓部落自己做出來的一個決定,所以事後就衍生了許多的問題。
最後,嘉蘭部落的土地就幾乎是用強制徵收的一個方式,表面上,政府表示跟地主有溝通才取得地主的同意。「但事實上,我們在那邊的長期觀察是沒有的。」李三沖長期觀察的過程指出所看見的問題。
他並且也說,「從一開始,雖然有辦過座談,但是在這長達一年多的過程裡面,公部門從來沒改變過。溝通過程公部門都只是在說明這個土地要蓋房子並且要徵收,到最後有時間壓力的時候就採取強制徵收的手段!」
「道德勸說」的氛圍:被徵收的地主不敢講話
那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從去年9月開始,地主才趕把不願意徵收的聲音開始講出來。那又為什麼地主會抗拒土地被徵收?
李三沖也指出,在整個土地徵收的過程裡面,為什麼海棠颱風徵收土地很順利,但是在八八風災卻引發這麼多問題?
他說,海棠颱風徵收地主的土地,但也歸還被徵收地主一部分的土地,也就是用一部分的土地蓋房子,然後也把一部分的土地還給地主。
但是八八風災所徵收的土地,他並沒有留給地主,它是全部拿走。於是在這個過程,變成地主很卑微的向公部門請求表示,你拿走我三分地是不是可以留給我一分地!就留一小塊給我蓋房子,這樣就好。
連這樣的聲音,一開始連地主都不敢講出來。在台灣的社會,當時表現出的氛圍是「你應該體諒災民,變成一種『道德勸說』的氣氛。」
以至於被徵收的地主連這樣卑微的請求,在當時救災氛圍的壓力下都不敢說。而在當時土地要被徵收的老先生、老太太幾乎都不敢講話。而部落就在這樣的過程被撕裂。
李三沖對觀察的現象提出建議表示,其實假如說這個過程可以在有彈性一點,然後再徵收多一點的土地,把一部分的土地還給些土地即將被徵收的地主一部分的土地,這個事就可以有轉機。
但是就是在一個過程裡面,公部門要徵收私人土地的過程,族人的聲音是沒有被聽到的。公部門有重建的時間壓力,然後才會作出到現在為止嘉蘭重建的大問題。
李三沖對嘉蘭部落重建觀察的現象提出建議表示,「其實假如說這個過程可以在有彈性一點,然後再徵收多一點的土地,把一部分的土地還給些土地即將被徵收的地主一部分的土地,這個事就可以有轉機。」
「土地」取得是否真的困難?!
是去彈性的官僚政策,犧牲掉族人的權益,也讓「離災不離村」的重建原則,再次讓人提出這樣的一個重建原則是否符合災區族人的「重建原則」?!
所有災區重建過程,土地一直是所有事件爭議的引發點。但相對在台東地區的發展來看,台東縣政政府願意大方的將土地釋放與財團合作創造不再美麗的「美麗灣」,卻無法爭取一小塊土地解決災區的土地爭議問題。
從嘉蘭部落的案例看來,在台東地區「土地不夠」似乎不是無法解決災民重建土地的問題而已,背後所衍生出來的利益關係卻是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在整個土地徵收的過程裡面,為什麼海棠颱風徵收土地很順利?李三沖表示,「海棠颱風雖徵收嘉蘭部落地主的土地,但也歸還被徵收地主一部分的土地,也就是用一部分的土地蓋房子,然後也把一部分的土地還給地主。」(上圖為海棠颱風受災戶之永久屋。)
八八風災的危機在台東嘉蘭災區不但沒有在重建過程中為部落發展方向帶來轉機,反而讓嘉蘭部落族人在面對下一個風災發生,已開始感到「嘉蘭西側永久屋基地不安」的危機。
整個社會歇斯底里的救災氣氛~~~媒體主導而宣染出這樣的社會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