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春之頌系列(5) 他們是Kanakanavu

前言:

固定在春節期間舉辦「春之頌」系列活動的那瑪夏鄉,除梅子、螢火蟲觀光等活動外,另有集中於達卡奴娃村的南鄒族群Kanakanavu舉辦的河祭。過去遊客都會在春之頌活動期間同時去參加河祭,可惜風災破壞了河祭的場地以及遊客的人數。本文為「春之頌」系列報導尾聲,介紹獨特的Kanakanavu文化。

Kanakanav的河祭

那瑪夏區的人口組成多元,包含漢人、布農族、鄒族的兩大分支Kanakanavu以及lha’alua。而Kanakanavu最為人所熟知的祭儀即為河祭(kaisisi cakulan),舉辦的時間都在每年春天的春之頌活動期間。雖然習慣上大家會稱Kanakanavu與lha’alua為南鄒族群,阿里山的鄒族則為北鄒,但族群之間的語言並不相通,過去,阿里山、那瑪夏、桃源地區都屬於鄒族的傳統領域,今日Kanakanavu與lha’alua則主要分布在那瑪夏與桃源區。

DSC07290 [1]

瑪雅里的居民Avia在山上經營民宿,同時也是文化工作者,過去曾經整理Kanakanav的相關祭儀與傳統文化成冊,他表示,「Kanakanavu目前大概四五百人,這個族群只有在這邊才有,在外面的可能就是嫁出去的女兒。」談到河祭,Avia說,過去河祭舉辦的地點應該是在有高低落差的河階上,當魚群要跳躍河階時,Kanakanavu族人就會拿著網子等待魚群因為無法跳過河階而掉進網子裡。

DSC08687 [2]
漢名余瑞明的Avia與妻子在瑪雅里地天子附近經營民宿

「河祭是這樣,有時候是家族要吃這個魚,往往是青年,一般是在九月,剛剛颱風過後,水很大,魚也很多,就派年輕人到我所講的那個地方(有高低落差的河階),帶網子在那邊等候,網子絕對不可以碰到水,拿到的魚就放在岸邊,出發前當然會跟神祈禱,希望有所收穫,然後就到河裡去這樣做。」

而在地點的選擇上,Avia提到,一般都是選擇深潭,「在那邊就拿米放在嘴巴咬一咬就撒在潭上,這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吸引魚群靠近,第二個是取『養殖』的意思,養殖的話魚就會有很多啊!」

傳統祭儀當然有會有所謂的忌諱,Avia表示,豬肉跟香蕉是絕對不能帶到河祭的場所的,「因為豬肉帶有油脂,碰到水的話,水面上就有油啦,會汙染水,而且魚也會跑掉,因為好像水面被油脂密封,香蕉我就不曉得,香蕉我想是不是因為很甜還是對這個魚有什麼破壞,但老人家就是這樣講。」過去,在完成儀式之後,年輕人會把捕到的魚帶回家,通知部落的人一起享用。

Avia的民宿同時也是自己的住家,他在庭院內布置了一個Kanakanavu的傳統聚會所以及刺球的場地,「刺球現在是給小朋友玩,過去是獵人頭,現在已經轉變,小朋友刺到球就是一個小英雄。」而男人會所則是過去頭目發號施令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議會或是立法院,頭目召集長老在會所開會,決定年度的活動,再由長老向族人發佈。」

DSC08685 [3] DSC08686 [4]
刺球

漢名余瑞明的Avia也提到,許多人都認為Kanakanavu主要是依靠河流而生。事實上,Kanakanavu也種植許多農作物,他舉例「布農族只有小米、玉米、樹豆、南瓜。Kanakanavu有小米、糯米、南瓜、樹豆、香蕉、甘蔗。Kanakanavu在田裡一定要有香蕉跟甘蔗,對鄒族而言很重要,還有山藥。」

他進一步解釋,Kanakanavu的耕地條件較佳,過去種植許多水稻,二十多年前部落中還有許多水田,也有陸稻,Kanakanavu也相當重視糯米,在部落中至少有四種以上的糯米,其中有一種稻穀後端有毛的糯米品種已不復見。

DSC08689 [5]
Kanakanavu男人會所

「人家說我們是靠河流,我們也是有打獵,像陷阱,布農族就是跟我們學的,我們沒有用槍去打獵,我們是用陷阱。晚上聽到有聲音,明天早上去拿還好好的,活活的。」Avia回憶,以前山上的動物也會躲在五節芒欉中,五節芒除了對動物發揮的藏身以及果腹(動物食用五節芒的嫩芽,同時補充水分)的功用外,對Kanakanavu而言,五節芒也很重要,「在我們的建築結構中房子甚至是用那個,上面蓋的、圍起來的,我們的床鋪也是,還有倉庫都是。」他表示,目前山上普遍看到的麻竹林大概都是近四五十年才逐漸生成的,過去滿山都是五節芒。

DSC07405 [6]
河祭的地點就位於河床邊

一直以來,遊客都會在春之頌期間上山參與河祭的活動,但在風災後,上山的遊客數銳減,舉辦河祭的場地也因為風災的影響使得場地遍布颱風帶來的巨石,談到風災對Kanakanavu的影響,Avia直接地說:「河川被颱風破壞了」,而對於河祭,已經65歲的Avia遺憾地表示,自己並沒有親自參與過Kanakanavu的傳統祭儀,即便是布農族的射耳祭「我也只趕上一次」,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全仰賴拜訪部落耆老,靠著耆老的口述逐漸使得傳統文化得以文字化被記錄下來。

Kanakanavu的故事,也會一直被傳頌下去。

(春之頌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