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產業重建,穩健中求成長

本文摘要:郭建德表示,小林村嚐試開發不同的在地健康口味,走過了災變與產業重建的種種嚐試,自許為「日光小林」的小林人,正一磚一瓦地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地方品牌與故鄉魅力。 ( 圖/ 何欣潔。努力學習研讀的小林媽媽們 )

小林產業重建,穩健中求成長

在莫拉克風災的各項重建工作中,各重建區的產業重建進度一直都是民眾最關心的焦點。產業重建工作標誌著「災區」漸漸邁向新生的「地方」之重要里程,於此一過程中,必須仰賴公私部門與地方團體的無間合作,以及當地居民的齊心協力,才能使居民脫離災民狀態,回到生活正軌、走出災變陰霾。

在莫拉克風災中,遭逢巨變的小林村於災後的產業重建腳步踏向何方,不但是外圍關心者的矚目焦點,亦與週圍鄉鎮產業息息相關。正如小林重建會會長蔡松諭曾經指出,若以社會各界對小林村的支持與關懷為後盾,小林村的產業重建工作可以重振台20、21線觀光產業,於其中扮演整合、行銷與品牌打造的角色。

IMG_4389

沒有豪華的器材設備,善款捐建的組合屋,就是烘培坊工作的地點。

IMG_4379

小林村的冰淇淋奶凍捲,甜度適中、香氣迷人,是大家一路反覆試驗的成果。

災後首次嘗試,帶來修正空間

於各莫拉克重建區中,小林村確屬勇於嘗試推出產品、行銷策略亦十分靈活的社區。於災後不久即推出「小林梅」,主打小林滅村之前最後一批青梅,吸引民眾購買;於去年中秋亦由社區烘培坊推出「小林月餅」禮盒,踏出產業重建的第一步。然於月餅的銷售過程之中,其與原本便盛產糕餅、芋酥的甲仙商圈隱隱產生了競爭效應,也引發許多不同的討論。

於去年中秋節前後,甲仙居民岳中峯即在小地方新聞網以「小林中秋月餅,產業重建契機?」https://www.88news.org/?p=7486一文,委婉地指出小林烘培坊推出的產品與甲仙商圈同質性過高,恐有排擠效應,甚或以節慶方式推出的產品能否邁向永續經營之路等問題提出了質疑。於網路之外,甲仙各地居民更耳語紛紛,認為小林月餅搶了大家今年的生意。

不願具名的甲仙月餅業者表示,就他的感覺,2010年的中秋,的確有一些訂單轉移向小林村。「說沒有是不可能的,每年大高雄地區的需求就這麼多,小林村接了六千五百份,對我們一定會有影響。」當時,小林重建會會長蔡松諭對此回應,有新的品牌加入,當然會對原有市場造成影響,但他認為並沒有那麼誇張,「只要大家可以一起合作,長期而言對台20、21線的觀光行銷產業絕對是正面的幫助。」

除了因販售商品類似,而與甲仙商圈產生了短暫的張力之外,以小林烘培坊當時的設備與規模,要接下六千五百份的月餅訂單,負荷其實稍嫌太重。住在高雄市、不願具名的小林月餅消費者於去年中秋就表示,自己有心支持災區產業,但「小林月餅真的可以再精緻、細膩一點,不要讓支持的民眾失望。」

一季仔細檢討,重整旗鼓出發

有鑑於此,在經歷了第一次的大批訂單(即小林月餅)之後,小林村給了自己一段時間進行沉澱。小林重建會專案管理人郭建德表示,中秋節過後,大家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檢討,才慢慢地踏出下一步。「十月到十二月這段期間,幾乎都沒有接單,大家內部好好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走。」

重新出發的小林村,經過了三個月的檢討期後,正適逢春節假期,媽媽們順勢推出古法「柴燒年糕」,大受好評。郭建德表示,柴燒年糕需耗費大量人工,才能做出大家記憶中甘甜潤腴、炭焙微香的滋味,「在製作的過程中要顧炭火、手工將糯米脫水、不斷用力攪拌、再用大蒸籠下去蒸,才會讓口感軟Q。結果累到,我們好多媽媽都去掛急診耶!連我自己下去做都覺得我手快廢了,舉都舉不起來。」

以往由家庭自行製作的手工年糕,在社會型態改變的今日,成為許多人的懷舊美食,小林村將其量產,雖然累壞了烘培坊的媽媽,卻創造出紮實的好成績。「柴燒年糕大約七百份,其中法鼓山就訂了四百份,其他三百份也是一掃而空。現在大家要再訂也可以,只是要到一定數量以上我們才會做。」

這些做年糕做到掛點滴的六位媽媽分別來自六龜、甲仙、小林等地,目前仍持續在小林村的烘培廚房中認真地學習,研發好吃的西式糕點。現居甲仙的阿好姨表示,自己是小林的女兒,只是嫁到甲仙當媳婦,能回來這裡工作,也是一種緣份。「我本來就很喜歡自己做吃的,來這裡上班我很愉快!」在大家休息、等待麵包出爐的閒暇時間,阿好姨便拿著農具整理附近的農地,並將自己栽種的玉米採收進來與大家分享。

「她就是閒不下來,每天都很勤勞,旁邊的田都是她整理的。」郭建德如此補充。每日午後,小林村的烘培坊內便充滿媽媽們認真學習點心的身影,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分,大家就把今天試做的成品送到社區內各個重建組織與紅十字會的辦公室,讓大家「喝下午茶」。

IMG_4401 IMG_4409
工作坊附近,閒不下來的阿好姨種了許多農產分給大家。吃完鮮採玉米,將玉米梗放在戶外當肥料,是鄉間的享受。

IMG_4408

一天的辛苦過後,將器材晾乾,明天再繼續。

三組各司其職,認真等待訂單

郭建德表示,目前小林烘培坊仍定位在學習、研發的階段,並與高雄餐飲大學合作,希望以穩紮穩打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品牌。雖然研發經費不多,廚房設備器材也不充足,僅有簡單的烤箱與冰箱,根本無法做太復雜的西點,常常需要跑去高雄市區上課,大家仍然士氣高昂,連休息時間也專心地看著烹飪教科書。「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會接受訂單,希望大家多多捧場,也給我們意見與指教。」

與穩定中求成長的烘培工坊相比,一般人更常聽到的小林村產品應該是「小林村手工果醬」。與位於小林組合屋中的烘培坊不同,手工果醬的出品單位是小林村的研發部門,位於杉林市街上,專門進行果醬的研發與出產。研發部的成員潘良安表示,他們的定位放在農產加工品的研發,「會挑選當季適合的水果,製作成果醬,所以有些口味比較特殊,產季過了可能就買不到了。最近我們研發中的新口味是桂圓紅棗。」

除了烘培坊與研發部之外,小林村前陣子用來義賣替日本賑災的手工皂則由另一部門與永齡基金會合作獨立生產。三個部門分別位於不同地點,也由不同的人員負責,均以穩建的態度逐漸成長。

「我們目前嚐試的產品與方案都很多,幾乎快要忙不過來了,例如我們還請高雄來的專業麵包師傅阿亮來為我們上課,這也是一種我們的努力。像我本人呢,也很希望未來可以多用本土健康的食材來做小林村的產品,例如用來做豆腐的鹽鹵,我最近就在找這個東西,知道哪裡有可以告訴我。」

在郭建德平淡日常的話語中,透露出小林村產業重建漸上軌道的穩定氣氛,也與媽媽們認真研讀廚師執照考取書籍的身影相映成趣。走過了災變與產業重建的種種嚐試,自許為「日光小林」的小林人,正一磚一瓦地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地方品牌與故鄉魅力。

IMG_4382

媽媽們認真工作的身影,即便休息也不忘繼續研讀烹飪書籍。

IMG_4426

密密麻麻的筆記,標誌著大家的努力。

IMG_4415

努力的成果,化為口感紮實的麵包。

IMG_4709

鮮採的水果加上用心設計的包裝,就成了滋味特別的小林果醬,對日本賑災義賣時,是重要的募款媒介。

3 回應 to “小林產業重建,穩健中求成長”

  1. 酷爸 說:

    恭喜小林的眾家兄弟姊妹!
    你們的選擇與堅持
    讓人感佩!!
    早上冠軍瓷磚剛好送了一片日光小林的向日葵瓷磚給我~
    想到在組合屋的大家
    就想到我還欠你們一頓羊肉爐~~~

    • 小apple 說:

      酷爸 ~難得您還記得那一頓羊肉爐~也謝謝您一直支持小林村
      記得有空請您回小林看大家的成長

  2. 番婆 說:

    一頓羊肉爐~~~口水落下~~哈~~~恭喜小林的眾家兄弟姊妹!
    別忘了通知番婆去吃喔!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