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高士社區營造員的故事

本文摘要:社區工作雖然辛苦,營造員渺小,重建之路漫長,但在過程中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部落,找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族人、文化,找到自己的語言,黃雅玲說這是她覺得最快樂的部分。 ( 圖/ 李孟霖。社區營造員黃雅玲 )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高士社區營造員的故事

日前屏北社區大學舉辦名為「重生的力量」的研討會,牡丹鄉高士部落的社區營造員黃雅玲上台分享,八八以來部落的改變及重建的心路歷程。來自偏遠山區,身材個子嬌小的黃雅玲,站在演說台上,只比講桌高出一個頭,也沒有投影簡報,她說:「為什麼沒有製作簡報,因為我很小隻,社區營造員是很微小的,希望你們能多看看社區營造員。」

「我是一個從來不認識部落的,不認識部落的語言,也不認識部落的文化,我什麼都不認識,我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剛進入社區的時候會有一種無力感…」

八八水災之後,高士部落列入災區,黃雅玲也在災後兩個月回到部落,加入家園重建的工作團隊。年少就離開部落求學、工作,對於部落的倫理及派系間生態相當陌生,因此碰了不少釘子,但能回到部落,為自己的族人服務,縱使是悲喜交加,心裡總是比較踏實,她表示:「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image001
(高士部落社區營造員黃雅玲(左二),在研討會上分享重建工作的心路歷程,個頭嬌小的她,第一次站上大講台,沒有生動的投影簡報,卻感動台下的聽眾。)

奇怪?我的部落沒有聲音?我的聲音沒人回應

從災害發生到完成特定區域的劃定,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政府相關部門以極高的效率完成了專家勘定、下鄉說明及公告。黃雅玲說:「看到電視上都由人在抗議:『我不要遷村,我要回到我自己的部落』,奇怪了,我的部落怎麼沒有聲音?上面的行政單位下來的時候,跟他們討論一些事情,他們都沒有任何的回應。」

當初,在討論畫定特定區域,甚至遷村時,在取得「共識」相當可議,高士村共9個鄰,人口約600人左右,但實際被通知參與會議的人卻只有這受災的六、七鄰的居民,卻決定了部落如此重大的決策。

有官員私下透漏,當時專家認為,除了受災嚴重的六、七鄰之外,其他周圍地區都有明顯的地滑也應列入,但當時的村長卻堅持這樣的「共識」,他們也相當無奈。歷經去年的凡那比、梅姬等颱風的驗證,也證實災害面積逐漸擴大中,反觀當時政府所打出的「快」字訣,勢必未來還需付出相當大的社會成本。

令黃雅玲疑惑的是,自己是政府計畫案裡的社區營造員,賦予災後重建工作的任務,為什麼災民會議卻總在通知名單之外,有時還被質疑列席的正當性,鄉公所甚至特別發文強調只承認村長為唯一窗口。總總挫折,讓她懷疑自己的定位。

聖經: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特定區域化定後,災民住進收容中心等待永久屋。安置中心是之前鄉托兒所的閒置空間,分男女隔間的大通鋪。家庭式的是利用廢棄的派出所空間,每個家庭分配不到三坪的空間。這樣的安置情形,生活模式、習慣、個性的不同,常常爭吵,引發出許多社會問題。然而,一年半多了,這樣安置的環境,屏東縣政府僅撥款改善周邊硬體,如衛浴等設施,但永久屋,至今仍未復工+

高士受災戶幾乎是較弱勢的家庭以及獨居老人,需要有人的陪伴與支持。有次,災民告訴黃雅玲說:「我不知道他們(政府)在講什麼,通過了又能怎麼樣?上去(永久屋)之後誰要跟我聊天….」

「你可以在上面唱歌啊,因為我們的永久屋那裏是最高點,風(落山風)會把你的歌聲帶過來…」,黃雅玲說,他也只能用這樣去安慰他們了。

這個不經意的對話,讓他去反省了許多事情,未來搬去永久屋後,居民的交通、就醫、就學…等問題,不曉得當初的決策者有沒有想到,為何會選擇蓋在強勁落山風口,令人匪夷所思。

可是,當她參與會議,提出部落的問題時,幾乎都得不到沒有回應,面對遙遙無期的永久屋進度,她也無法回答災民的疑問,她自嘲說:「可能是我很小隻,他們看不到我吧。」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或許在部落裡派系的角力,讓她一度質疑自己,但回歸信仰再省視時,上帝讓她看見自己有更大的責任在這個地方,上帝給了她一個很大的課題─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如何在這樣的政策下,讓族人的生活繼續前進」,因為有堅定信仰及家人的支持,是她持續下去的信念。

黃雅玲不僅是社區的營造員,也是教會裡的師母,她說:「我不只在支持、陪伴這些災民,甚至加入社區的兒童課輔擔任陪讀、生命教育,在媽媽教室,去發掘我們自己的文化,甚至也要帶領巡守隊,半夜還要去巡守,在青年會,還要去培力他們,營造員做的事情可真多喔。」

社區工作雖然辛苦,營造員渺小,重建之路漫長,但在過程中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部落,找到自己的家,找到我自己的族人,找到自己的文化,找到自己的語言,黃雅玲說這是她覺得最快樂的部分。

image003
(從社區整備到防救災編組,小小社區營造員,又要運籌,又要決勝)

image005

(梅姬颱風在上部落出現土石流,黃雅玲赤腳越過泥濘土石)

image007
(守望相助,是社區工作最重要的)

image009
(個子小的黃雅玲,騎起擋車的英姿與帥氣,不輸男孩子)

一篇回應 to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高士社區營造員的故事”

  1. 番婆 說: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句話好感人!

    和今天看到這篇一樣感動ㄝ~~

    “珍惜福氣"
    那是一班台北飛往紐約的班機,飛機起飛沒多久,一位老先生忽然大小便失禁了!他的家人既窘迫又嫌惡的叫他到洗手間自行處理,老先生猶豫了一下,一個人慢慢走向機尾的洗手間。可是當老先生走出了洗手間,卻怎麼也記不得自己的座位在哪兒,八十幾歲的人竟急得在走道上大哭了起來。 空服員前來協助,發現他身上臭不可當,原來老先生不清楚廁所內衛生紙擺放的位置,就隨手塗得一身都是,那間廁所當然也被他使用得慘不忍睹。將他帶回到座位後,週遭的客人開始紛紛抱怨老先生身上的臭味,實在難以忍受。空服員只好詢問他的家人是否有衣物可⋯⋯供老先生更換,其家人卻表示隨身行李都在貨艙中的行李箱內,所以沒有衣服讓他更換。他的家人並且告訴空服員:「今天飛機又沒滿,將他換到最後一排的位子就好了嘛!確實,機上最後幾排的座位是空著的,所以空服員便依客人的意思照辦了,並且將方纔那間廁所鎖起來以免有其他乘客誤入。 於是,老先生便一個人坐在最後一排的位子上,望著自己的餐盤,低著頭,不斷的用手擦眼淚。可是誰知道,一個多小時後,他已換好了衣服,乾乾淨淨、笑容滿面的回到原來的座位,桌上還放上了一份全新的、熱騰騰的晚餐。大家相互詢問,原來是我那位好友犧牲自己的用餐時間,將老先生用濕布和濕紙巾一點一點的擦洗乾淨,還向機長借了套便服讓老先生換上,更將那間沒人敢進的廁所完全打掃乾淨,噴上了她自己的香水。同事們笑罵她笨,這樣幫忙絕對不會有人記得,也不會有人感謝,既吃力又不討好。她卻只是輕描淡寫的回答:「飛行時間還有十幾個小時,若換成我是那位老先生,我也會很難受,誰會希望旅行一開始就變成這樣?再說,平均三十幾位客人用一間廁所,少了一間就差很多,所以我不只是幫助那位老先生,也是在服務其他的客人啊!」 聽完這件事,我為自己面對工作時的態度感到慚愧,想起她以前對我說過:「妳知道古時候最有福報的工作是什麼嗎?是擺渡的人。因為他們把人們從一個地方,平平安安的送到另一個地方,不論之後等著那些人們的是好事或是悲傷,能平安到達,才能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覺得自己現在能從事服務業,真是一種福氣,能有這樣的好福氣當然要珍惜,而珍惜這福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分給別人!」 當我還把服務業只是當服務業,原來早已有人把它當成慈善業一般設想,那麼努力把平安舒適送到他人心裡。 幾天後從泰國回台北的班機上,晚餐時間有一位老阿媽的餐點竟連一口都沒有動,我上前詢問她是否餐點不合胃口,還是她的身體不舒服。老阿媽很不好意思、小小聲的說:「其實我正想請妳幫忙,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所以希望將飛機上的餐點帶回去給孫子吃吃看,因為我孫子也沒有坐過飛機。」我笑著對她說:「沒關係,這份您先吃,我待會兒再打包一份讓您帶回去給孫子。 」老阿媽聽了,瞪大著眼睛一邊謝我,一邊非常開心的立刻動起筷子來。回到廚房後我將自己的那份晚餐打包,用袋子裝好,學妹在一旁不解的問我:「學姊,今天回程全滿,機餐連一份都沒有多,妳幹嘛還拿自己的那份給她?」我的回答是:「我年輕,還可以餓一下肚子,下了班回家再順道買點消夜吃就好了,老人家可就不行了!」其實,我心裡想的是:如果這位老太太往後沒有機會再出國了呢?她也許只是我服務過幾千名客人中的一位,但卻是她第一趟出國的旅程,如果她此次旅程的回憶都是美好的,我更不應該扮演之中唯一的缺憾,不是嗎? 服務業真的是一份很有福氣的工作,因為除了商品外,我們還能販賣「好心情」。現在我常常想,今天的我可以為我的工作及身旁的人做到什麼程度?設想到什麼地步呢?今天我要扮演讓他們心情平穩開心的菩薩,還是謀殺他們笑臉的惡魔?工作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今天也好,明天也是,我的選擇是「惜福」! (網路轉載,歡迎分享) http://www.facebook.com/fbstories 更多
    作者: 臉書故事館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