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生活系列(1) 模範村的開始20100225

本文摘要:對lamus和Homhom兩位媽媽來說,擔心的還有文化聚會場所的部分。「沒有場地殺豬。」布農族傳統婚禮,要用到一、二十隻豬,通常利用部落的廣場或空地宰殺,不過園區內顯然沒有這樣的空間。( 圖/ 鄭淳毅,居民在門口種花,據說不符規定,需要拔掉,但無人能證實門口是否可以種花。 )

大愛生活系列(1) 模範村的開始20100225

系列前言:

「慈濟大愛園區」是台灣災後重建史上的重要現象之一,其中援建單位、政府與居民間關係將如何發展,證嚴法師期許的國際模範村內的生活典範,與居民後續發展的生活模式,將會有什麼交錯?為持續關注這個重要現象,我們將把入住大愛村後的生活相關新聞,歸入「大愛生活系列」,並於標題加註日期,希望透過長期觀察,瞭解這一重建模式的各項變化。

──────────────────────────────────────────────

杉林大愛園區在2/11舉辦圍爐入住典禮之後,第一批的居民在園區內展開新生活,其他居民也在春節期間陸續搬進了新家。

園區內第二期的工程仍在趕工,入住典禮當日整齊亮麗的街道,目前塵土飛揚,重型機具和各種建材堆置在道路兩旁。主街道大愛路兩旁停滿了車輛,有的是因為工程暫時封巷,居民將車子停在主街道;有的則屬於外來參觀的遊客。據居民表示,這裡每天有人來參觀,有人是慈濟的志工或善款捐助者,有的是附近的居民好奇大愛村「長什麼樣子」而來。

2
主街道上停著工程車和外來遊客的車輛。


放學後的孩子騎著腳踏車奔馳玩耍,後方為二期工程施工處。

白天,本身在平地工作的居民外出工作,更多的人目前以工代賑,在園區的「工地」協助第二期大愛屋趕工。婦女或老人則留在家中,園區地處偏遠,出門不易。聚落的形式不同,附近住的人不一定認識,所以也比較少串門子,習慣在門口種菜權當活動筋骨的老人家,沒有種菜的空間,又有「六十五歲以上不能工作」的規定而不能申請工作,只有坐在門口曬太陽。

晚上由於多數房屋都未接電視,很多人早早就休息了,達卡努瓦村的陳媽媽說,家裡特地買了一台收音機,想聽的時候就打開來聽。「要等到我們這一排都住進來了,才牽電視。」

雖然倉促入住,屋內沒有電視看,屋外是施工中的沙塵與噪音,居民們仍表示感謝慈濟和政府提供永久屋給大家居住。陳媽媽說,比起住在營區,「心比較安定了。」入住後,師兄師姐還是持續拜訪關心,「真的是很感恩啦。」


嫁進達卡努瓦村的外籍新娘陳媽媽。丈夫因為多病要長跑醫院,她認為已經不適合住在災後交通不便的山上。獨立帶著三個小孩又因外籍身分不能工作的陳媽媽,目前列為慈濟的「關心戶」,表示十分感謝師兄師姐一直以來的陪伴照顧。

模範村的管理規則

對於入住典禮唱的「三好歌」,規勸園區住民不要抽菸、喝酒、吃檳榔,居民多半認為,戒除這些生活習慣是好事情,「但是要慢慢來啦,不可能說一下子。」本身也有嚼檳榔習慣的Homhom 媽媽說,有這些習慣的人無法適應太快的改變。

在高中村教八部合音的邱老師,在入住典禮上負責帶領八部合音表演,邱老師自己有一個表演團,現在成立了一個「大愛藝術團」,專門配合慈濟大愛村的各項活動。他表示,三好歌的歌詞是他改編的,「上人還說,不只三好,要五好,不要吸毒、不要賭博。」因為這裡往後會成為「國際模範村」,會有許多觀光客來參觀,「(壞習慣)最好不要嘛,全世界都在看。」

不只「壞習慣」要戒除,自家門前的花草布置,好像也不符合模範村的管理規範。

勤和村Cina Lamus 的隔壁庭院,這戶人家和大家門前一律的綠色草皮不同,已經自己買花種滿了庭園,Cina Lamus指著這些花草說:「他們說這些花也要拔掉,種得很漂亮欸。」雖然Lamus也希望也可以在自己的門前種些花草,不過擔心傳聞中草坪需要維護整齊一致,無法確定是否可以隨心種植植物,「我不知道啊。昨天我問過師兄師姐,他們也說不知道。」


整齊劃一的房舍。勤和的婦女笑說,剛來的時候不敢跑太遠,怕找不到自己住哪一家。


自己買花種在庭園的人家。左鄰右舍都盛傳這些花要拿掉,不過大家也不知道到底可以找誰問清楚。

Cina Lamus拿出入住前,與大愛園區管理單位簽訂的「承諾書」,上面註明,因「期許園區成為國際模範、世界典範的部落社區」,希望入住的居民配合維護園區景觀,不要擅改建築的外觀、色彩;若要加置鐵窗、鐵門也由社區管理委員會統一規範;門前庭園禁止改變用途、搭建成停車場、晒衣場。

師兄師姐也常提醒大家,要把周圍的環境整理乾淨。關於這些規定和提醒,居民都表示會盡量的配合,畢竟這裡未來會是「模範村」。

這份生活承諾書的簽署對象為「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管理單位及委員會」,據慈濟高雄秘書處鍾易叡先生表示,這些管理單位是由各村的耆老或意見領袖組成,規則也是這些領袖共同決議的。不過,多數居民對於這些規則訂定的過程和嚴格程度並不清楚,就如門前種花這樣的事情,也不知道該找誰詢問,一切要看是否有師兄師姐提出意見(承諾書請見文末附錄)。

不一樣的生活

Lamus笑說,園區內的房子灰灰的都長得一樣,剛來的時候會迷路找不到自己住哪裡,還要求助師姐。因為來到不熟悉的地方,不像以前左鄰右舍都相識,所以也很少出門串門子。回憶山上部落的生活,「我們就喜歡很多人一起聊天啊,弄點東西吃。像傍晚或早上很冷的時候,一起烤火,也烤烤肉。」

不過,在園區內整齊的房子和街道前,似乎不適合這麼做,師兄師姐也希望大家盡量不要烤肉。雖然不是強制規定,但「會不好意思啦,畢竟是他們辛辛苦苦幫我們蓋的。」Cina Lamus住在營區時,師姐們就時常關心照顧,也培養出感情,她希望盡量配合師兄師姐的勸說,表示現在在家裡也比較少吃肉了。

「現在也沒有木頭啊。」Cina Homhom 倒是很實際的說,這裡環境不一樣了,沒有烤火用的木柴可以撿拾,而且「升個火的話消防隊就來了啦!」她半開玩笑表示。

對lamus和Homhom兩位媽媽來說,擔心的還有文化聚會場所的部分。「沒有場地殺豬。」布農族傳統婚禮,要用到一、二十隻豬,通常利用部落的廣場或空地宰殺,不過園區內顯然沒有這樣的空間。三月份的打耳祭要來了,要釀小米酒、一起跳舞,這些在目前的園區內看來都還無法實行。

9
梅山口的謝大哥,家已經被土石壓毀,正等著申請永久屋通過。他說,抽菸就偷偷躲起來就好了啦為不造成為難,攝影刻意迴避臉部,以免被認出。

年輕媽媽Ibu倒認為在這裡的生活和山上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小孩從山上的小學轉入平地學校月美國小念書,大人小孩都要一段適應期。

「他們好像沒收過原住民學生吧,對於補助什麼的,都不了解。」原住民學童有學雜費補助,老師不知如何辦理,但到了山下要開始增加日常開銷的生活多少也讓Ibu感到一些經濟壓力。畢竟以往用山泉水幾乎不花什麼錢,「現在,打開水龍頭都是錢欸。」

另外,就是學校沒有族語課了,「我問他們(孩子)說,母語教學教什麼?他們說『客家話』。這裡很多客家人啊。」

對於園區和部落不一樣的環境,有的人擔心傳統生活將受到改變,也有的人抱持樂觀態度。由於師兄師姐都表示這裡將經營成模範村供人參觀,高中村的邱老師已經有構想,「上一次(圍爐入住)八部合音是幾十個人,我想弄一個千人的,在廣場表演。」大愛園區目前正在興建表演廣場,以後可提供觀光客傳統歌舞藝術的演出。

寶山村一位居民也認為,雖然目前不知道工作機會在哪裡,但是慈濟有輔導大家做手工藝,如編織、雕刻等,「以後也許會賣吧,可以賣給觀光客啊。」

但是對不喜歡以唱歌跳舞為職業,也不會編織雕刻的居民來說,未來的生計還是要靠自己想辦法,有人通車回去耕作,也有人準備將來出去打工,對剛成為「模範村」內的居民而言,生活與文化的適應才正要開始。

10
慈濟基金會的社區服務中心。屬於慈濟杉林鄉社區及重建中心 的一部分。

附錄:高雄山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生活承諾書

image

image

27 回應 to “大愛生活系列(1) 模範村的開始20100225”

  1. 川如(太魯閣族) 說:

    唉~~看到這樣的文章,真是無限感慨。

    一百年前,當日本人抵達台灣時,也是這樣對待原住民,認為原住民住在高山上「不安全」,所以必須遷到平地。但實際的原因是「不方便日本人管理」,而真正目的是要「砍伐森林」「取樟腦」。除了強制原住民搬下山外,日本人對原住民做的另外一件事是,「改變生活習慣」。因為「日本人認為」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不好,所以希望他們改變……。

    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一百年前日本人對原住民(and台灣人)的行為,學者們叫它做「殖民主義」、「同化主義」,那麼,慈濟人對原住民所做的行為「不抽煙、不喝酒、不殺豬…」跟日本人又有何不同?

    「要有安全的房子住就要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文化」,這是哪門子的「尊重多元文化」(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

    當我們想要施善心幫助別人時,是不是應該先考慮「對方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認為」對方需要什麼?

    唉~~~只能說,無奈!

    • 我是水超人 說:

      〈原住民住在高山上「不安全」,所以必須遷到平地,但實際的原因是「不方便日本人"統治"」〉,且方便獲取山林資源(自私,且對住民無利益可言)…..而現在的"趕人"行為,或許您也一樣可以說它是"統治",但「結果類似,境界不同」,因為結果是讓住民好,讓生態環境有機會變好而努力,或許夾雜部分為了政黨政治利益的私心,但沒有全部,至少你不會再看到奸商蓋的海砂屋,輻射屋,空桶屋等(希望沒有)。「不抽煙、不喝酒、不殺豬…」或說是一種教化的方式,就像現在的您跟百年前您的祖先的差別,您現在每天會洗澡,刷牙,知道乾淨整潔的環境可以讓身體健康,以前的祖先用的是塗砂抹油來維持身體的清潔(能接受嗎?)……….我想未來要是真的發生抽煙,喝酒,殺豬,相信屆時還是會以柔性的勸導為主吧……..在首要需求要有快速安全足以長久居住的空間,他們做到了,而且經過多方思考與設計的結果。當然缺點仍有,但,是這是台灣的第一次(或可說全球的第一次),在沒有包袱的私人團體執行下,相信進步的速度絕對是優於公部門的….〈相較在蘭嶼蓋「水泥樓房」給雅美人使用,在樂生旁蓋集合式高層建築給幾乎不良於行的樂生院民們住,這次真的進步很多了〉

      • Po 說:

        您好,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今天,永久屋的住民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選擇進住永久屋的?假若中繼屋的戶數夠,那麼這些住民還會選擇進住永久屋嗎?

        重點是在選擇權,以及選擇過後必須要付出什麼機會成本。
        如您有看過之前政策分析的那篇文章,您將會發現政府是如何技巧性地製造出一條必須付出很大機會成本的路–抗爭,抑或者說是爭取中繼。表面上看來,慈濟只是一個承接單位,但或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承接所代表的意義。

        承接,意味著有人實踐政府的政策
        如果今天無人承接政府工程,政府能繼續蠻幹嗎?
        說穿了,不管慈濟有心還是無意,它都對部分災民造成了傷害。
        因為就是有慈濟實踐政府的政策,政策才能運作下去。

        回到選擇權的問題。
        倘若今日政策是可自由選擇進住永久屋或中繼屋,並且優惠方案、規定都一樣,我相信這件事情不會鬧得這麼大。

        另外,對於模範村這件事情我感到相當不以為然。
        因為人具有差異性。或許要說了,就是因為差異才讓人們存有鬥爭,但我更想說的是,就是因為這些差異無法消弭,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去形塑更公平的路途,在這條路途上,我們學習包容來欣賞彼此的優缺點,而不是像模範村這樣,以種族中心主義的觀點創造出同質文化,並且自以為大愛。

        現在這個社會,講求的是多元文化。

        • Po 說:

          另外補充,我不認為進步=很好。
          更必須要提出來的是,為什麼在有兩種聲音的政策上,政府卻沒有選擇傾聽雙方,而是單面向地選擇永久屋。
          (尤其是這個政策從一開始就有兩種聲音,而非底定後才有人發聲。)

          我相信有災民有永久屋的需求,也相信有災民有中繼屋的需求
          可是中繼屋的需求,政府跟慈濟似乎聽不到

          這種進步,是不是有點獨裁?

        • 我是水超人 說:

          1.所有的進步都應該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進步不等於很好,但是如果您的人生中都只有有很好,沒有進步,那….我真的很羨慕您~~~
          2.水超人對石頭事件也是不予認同,因為給人感覺基本上跟殖民沒兩樣,但是..對的還是對的,不能因為石頭事件就讓石頭佔據了整個版面,您所提出的觀點也都是我的想法,但是這是不同階段應該討論的內容(之於我前面提出的那些觀點),相較於古月是更有建設性的論點
          3.TO古月,蘭嶼水泥房跟樂生不良院民行動的高樓大廈都是負面的舉例,Before您討論到邏輯的時候,請先把您的觀念理清楚,and重點不是在結果的實體,是在那個實體跑出來之前,實行的人想了甚麼,發生了甚麼事

      • 胡慕情 說:

        水超人:

        誰告訴首要需求是「快速安全足以長久居住的空間」?居民一開始喊的就是中繼屋,永久屋是「慈濟給壓力」,重建會不得不屈服的結果。政府屈服很該死,原本的加害者更該死。

        其次,「全球第一次」反映的就是慈濟的主觀強硬心態,慈濟的全球第一次與災民何干?

        既然現有政策可能夾帶政治利益與私心,為何不需檢討?別拿破壞山林來說嘴,曾文越引、湖山水庫、士文水庫、退輔會經營農場先全退下山再說。

        文化有其時間空間的特性,就像唐朝喜歡豐腴的女人,拿到現代或許不是美女。生活習慣本來就會隨著文明而改變,但文明帶來的不是沙文而是民主,選擇選,好嗎?請記得民主給予的這件事。因此不必做這種無意義的類比。教化就是殖民,有沒有一點概念?沒有就去讀點書,再來談。

        至於拿樂生來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因為以前做得爛,所以現在比較不爛就可以接受」,這種邏輯你也敢拿來講,更何況樂生與災後重建,根本一樣差勁!

        • dd 說:

          倒果為因..
          政府和重建會為何自己沒錢?
          怪罪慈濟施壓?豈有此理?
          慈濟為民間慈善組織,每一筆款項皆有說明其目的!
          有人說慈濟募的款為全民的愛心..不能一己之私?
          話說..人家募款皆有指明其終極目標.."興建大愛屋"
          若不認同…捐別的單位即可..
          以此莫須有罪名責怪慈濟..無法認同~!
          何況安置後續重建..等..政府無能卻需要民間籌資?
          又讓人想到921地震學校重建..
          如過不是靠民間的力量..
          現在還不見得蓋得好學校!
          在天災如此多的台灣..
          再來幾個災難..
          馬上就會忘記88水災的災民了..
          這個前提可有想過?

          • Amale.Gadhu 說:

            dd,的確這裡你講的真好,因為政府的無能,導致重建工作如此讓人失望,我們看到政府與民間「角色錯置」,「馬政府」以慈善團體的「保護傘」掩蓋其無能與避開「政治責任」,利用民間社會對慈善團體的「不忍苛責」,試圖將「積弱不振」的民間聲望用此種「醜陋」的手段達成其維護政治利益的目的。
            然而如果我們檢視馬政府的「重建政策」,我們可以發現其背後的目的是把「原住民」趕下山,然後將山林BOT發展觀光,最明顯的根據就是無論是道路或橋樑的修復,只有「觀光區」卻不修復「原住民鄉」,而且原住民提出「就地重建」或者在「安全平台」搭蓋「中繼屋」和「避難屋」都未得到重視,唯一的選項就是「劃定特定區域,取得永久屋的配置」。其蠻橫無理的態度和欺騙手法,是掠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自然主權、生存權和文化權。
            如果我們用謙卑的態度來探討大自然的環境生態保育與氣候變遷的反撲,我們就能發現其實是人類文明快速發展導致的結果,也是因為貪念無限上綱任意取得造成浪費大自然資源的結果。台灣如何做好「國土復育」與「生態保育」,把「原住民趕下山」是本末倒置的方法,因為唯有保持低度發展和總量管制的生活環境型態,才能減低環境破壞的傷害,而應該重視原住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如何有效結合原住民族對環境生態的熟悉,才是維續台灣環境保護與永續利用的正確價值觀,如果將山林「BOT」發展觀光,其後果恐怕難以想像,是不是啊?

          • 胡慕情 說:

            DD:
            提出蓋永久屋需求的是誰?你有沒有聽懂別人在講的「主體性」?災民需要的只有永久屋嗎?你的話語充滿「出錢的是老大」的心態。政府無能是一回事,慈濟做了讓別人不舒服的事又是一回事,不是政府有錯慈濟就沒錯,不要混為一談。

      • Amale.Gadhu 說:

        水超人,看來你讀了一些書也了解一些事,但是你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你空有知識,卻沒有學習如何做人,也缺乏道德認知,以上那些你舉的例子,問題在哪裡你自己了解嗎?我來幫你釐清問題:
        第一、日本佔據台灣的時期,是「帝國主義」興盛時期,能與「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做比較嗎?要比較要拿現在的日本,你認為如何?
        第二、「海砂屋,輻射屋,空桶屋」這些是沒職業良心的廠商,拿來與高舉大愛旗幟的「慈濟」,你會不會把慈濟看扁了,「大愛」要跟優良廠商相比才不會奇怪嗎?
        第三、以前的原住民用天然的植物清潔,是無毒、無污染,更不會因此浪費資源最合乎環保理念的生活智慧,你認為「塗砂抹油」能清潔嗎?這明顯有「張冠李戴」之嫌?更是充滿「種族歧視」的沙文心態!
        再給你提醒一下,民主法治最重要的就是要訂定一個可以保障你我權益的法規,若有利益上的衝突必須透過協商的機制,找出合乎雙方利益的辦法,也就是說「對方的意願和觀感必須要尊,不是一味的要別人配合」。
        希望你可以好好認真想想,為你說的話負責!

        • Amale.Gadhu 說:

          水超人,魯凱族運用對天然植物的認識,將無毒、無污染具有環保的知識價值的天然植物成為生活用品,是祖先與大自然相處累積的生活智慧。
          山林中有不少天然的清潔劑,常用者如無患子(Daur),取其成熟的果肉,敲打後加水搓揉,泡沫量很多,去污效果不錯。木鱉子(amiri)則是取根莖部份,去皮敲打後成黏稠狀,置於衣物上搓揉。牽牛花(thaliagum)和垂桉草的葉子搗碎後可洗頭髮。小米的莖燒成灰後,可洗頭。通常將小米灰放在竹筒(twtwlwng)內,像洗髮粉般來使用,當然效果不如現代的洗髮粉,頭髮多的話,要灑好幾次灰才能洗好。
          所以話不能「亂亂講」,什麼是「塗砂抹油」毫無根據,請你多花點心去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要刻板、抹黑的歧視心態,掩蓋你對人本的尊重,互相學習彼此尊重,創造台灣多元文化的珍貴資產,是所有住在台灣這塊寶島的住民,最重要的功課,你說是嗎?如果你能認同並且身體力行,那麼你將贏得「朋友對待」的尊重。

          • 我是水超人 說:

            我的天啊…塗砂抹油是平地人的日常生活習慣ㄟ…怎麼會跑到台灣原住民身上去了,書真的要多看點…千萬不要任意曲解別人的意思,搞的跟白色恐怖一樣….AND為了鑑往,往往都需要一些事實上的比較,但是在知來的同時,水超人是不會分您是哪一族哪一種的,如果您能體會這點,那您就成功了

          • 我是水超人 說:

            P.S.塗砂抹油是一種常民生活習性,連美洲大陸早期的西部牛仔們也是這樣抹,千萬不要刻板、抹黑了我對人本的聲音,感謝感謝。

        • 我是水超人 說:

          想不到您的民主法治終究只是為了訂定一個可以保障你我權益的法規……..噗……….

          • Amale.Gadhu 說:

            唉~如果覺得自尊心受損,那就用「同理心」把論述放在天秤上衡量,得失心才不會讓你「無的放矢」「爽到你,痛苦到別人身上」,請思量。

  2. Po 說:

    在家裡興建表演舞台讓住民表演唱歌跳舞給別人看?
    因為大愛村是國際典範,要供人「參觀」,所以住家外觀不要輕易改動?

    一想到自己一輩子(甚或是後代子孫)可能要因為別人的參觀、慈濟的宣傳下脫不了「災民」這個標籤,就覺得心裡很難受。

    慈濟有想過住民是人,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嗎?

  3. 漢人吃年夜飯給不給參觀? 說:

    慈濟的師兄師姐,你們家除夕吃年夜飯給不給外國人參觀拍照?

    傳統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族群可以繼續用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的方式面對四時生活與節慶,那是為人子孫者一世人最甜蜜的回憶,不是拿來給外界參觀瀏覽的!

    今日你禁他們菸酒檳榔、禁他們殺豬生火,連種花草都要禁,簡直欺人太甚。敬祝百年以後,漢人除夕圍爐、發紅包也變成白人觀光客攝影獵奇的對象,政府還規定圍爐吃火鍋太不文明,跑來循循善誘你改吃義大利麵跟素食漢堡!

    說穿了不過是為了自己追求國際模範的虛榮心,滅絕一個族裔的傳統文化,不但全無功德,簡直就是橫生罪孽。

  4. dd 說:

    這篇不錯阿!
    至少很多當事人反應還不錯…他們都很知足!
    反而是一些外人在擔心!

    • 何欣潔 說:

      樓上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是最恐怖的。

      以那張梅山口謝大哥的照片為例好了,一個成年男人連抽菸的照片都不敢露臉,難道他敢對尊貴的師兄師姐們做出任何批評嗎?一張不能露臉的照片說了多少故事,真不知道社會大眾何時才能讀懂。

      不要再分什麼村民跟外人,我們只需要問報導是不是事實,這些問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就好好去解決它,不要整天忙著防衛!村民說不出口的、有口難言的問題,讓外人代為發聲折衝,往往才是社區問題的解決之道。現在村民的意見裡,凡順慈濟意的,就被當成樣板還刻在石頭上;稍有質疑反對的,就被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若沒有這些所謂的外人在旁邊雞婆,溝通天秤失衡的狀況只會更嚴重而已。

  5. 鄉民代表 說:

    什麼時候要把大愛石移走

    講這麼多dd也不會變成bb

  6. 慈濟人不懂 說:

    慈濟永久屋 誤蓋文化遺址上

    新象寮遺址尚未公告

    國內考古學界權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早在一九九○年就在杉林鄉月眉村杉林國中南側、新象寮聚落北側,發現到距今二千年至四百年前屬蔦松文化的新象寮遺址,高縣文化局一九九四年也清查確認,但至今尚未公告。

    八八風災後,行政院和高雄縣府選定台糖杉林月眉農場,由慈濟基金會協助興建永久屋,十月間文化局才驚覺永久屋可能蓋在新象寮遺址上,當時慈濟已完成整地工作。

    為避免施工破壞文化遺址,上個月文化局力邀劉益昌協助監看施工,希望在不破壞遺址情況下,能讓永久屋儘早完工,讓受災災民安身立命。

    石器、紅陶片下落不明

    劉益昌表示,大愛村決定要興建污水處理廠、滯洪池時,他就在協調會議上提供有關遺址分布範圍、核對現場圖等各項資料,並一再提醒施工單位開挖時,務必有考古人員在場。

    但十二月十四日上午七時許,考古團隊連夜從台北開車趕抵工地時,工程已開挖,且挖掘到石器、紅陶片等新象寮遺址文物,文物最後下落不明,劉益昌十分火大,立即依文資法相關規定向文化局舉發。

    慈濟:施工過程未破壞

    他說,文資法子法「遺址監管保護辦法」規定的監看工作,其意涵就在於施工時需有考古專業人員在場監督,以免破壞珍貴的文化資產,但當天遺址已毀掉大部分,而且施工人員不接受監看人員要求停工,他不知道法令究竟所為何哉!

    對此,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和行政院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處長顏久榮,昨天分別向前往視察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強調:「施工過程未破壞遺址」、「配合文化局監看方式施工」,但劉益昌批評實情並非如此。

    文化局尋求補救措施

    對於遺址已遭破壞,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張月英指出,新象寮遺址大部分坐落於大愛村基地最南側的部分,過程中該局與慈濟持續溝通,希望將工程對遺址的傷害降到最低,可能是溝通有落差,文化局正尋求補救措施。

    吳揆昨視察大愛村後表示,希望第一期六百戶永久屋災民明年春節前進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8/images/bigPic/600_1.jpg
    慈濟杉林鄉大愛村那瑪夏鄉永久屋場址附近底下,有新象寮文化遺址。(記者蘇福男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8/images/bigPic/600_2.jpg
    慈濟杉林大愛村施工單位未在考古專家監看下,不慎挖掘到石器、紅陶片等新象寮遺址文物。(記者蘇福男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8/images/bigPic/600_3.jpg
    新象寮遺址小檔案
    〔記者蘇福男/高縣報導〕慈濟杉林大愛村那瑪夏鄉永久屋蓋在文化遺址上,並有文物遭破壞、遺失!

    霧台原民連署 抗拒住大愛村 小林村會長:我們要家不是精舍
    霧台原民連署 抗拒住大愛村
    2010-04-11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慈濟為八八風災部落災民蓋永久屋的美意,已因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而產生爭議。屏東霧台鄉四個魯凱族部落的原民團體擔心,未來大愛村會如同高雄大愛村一樣充滿「慈濟圖騰」、不尊重原住民宗教信仰與文化,今天將在屏東榮譽國民之家舉標語發傳單連署,要求參與永久屋設計,否則將拒絕入住永久屋。

     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等團體及當地教會開會討論後,已提出八項訴求,包括讓居民參與永久屋設計及入口意象、街道等行政區域讓居民自行命名、生活管理由居民決定、慈濟僅負責家屋興建、留下十二個教會用地給部落自行興建等。據了解,屏東縣政府與慈濟討論後,已同意空出教會用地,但其餘仍須協調。

     族人指充滿慈濟圖騰 沒原民風

     屏東縣霧台鄉阿禮、吉露、佳暮、谷川等四個部落約八百多名魯凱族原住民,目前暫住屏東榮譽國民之家。屏東縣政府委託慈濟,比照高雄杉林大愛村為八八風災災民蓋永久屋,但原住民看到杉林大愛村充滿「慈濟圖騰」的生活環境,開始有抗拒的聲浪冒出。

     霧台愛鄉發展協會執行長杜素芳表示,慈濟的想法原本立意良好,但族人看到高雄大愛村的情況後發現,要入住永久屋不但得依政府規定簽下放棄祖先土地切結書,還要簽署生活承諾書,不能抽煙、喝酒,還不許殺生,「原住民遇到快樂的事都會殺豬慶祝,這樣會不會管太多?」

     此外,慈濟永久屋設計完全沒有讓族人參與,不但無法在屋樑上刻上象徵族群精神的圖騰符號,族人還擔心未來住家附近會出現和高雄大愛村一樣的慈濟圖騰、慈濟志工雕像。

     杜素芳說,族人雖多信仰基督教,但並不排斥其他宗教團體幫忙;慈濟既然有心要重建永久屋、讓部落的人住,應該是以部落的想法為主,為何要有慈濟的東西在裡面?

     四部落要求參與設計 尊重信仰

     來自霧台鄉好茶部落、魯凱族重建聯盟的牧師盧天武也強調,慈濟是照他們自己的主觀來規畫,原住民只是「配合」。他批評,慈濟蓋高雄大愛村時,在重建的教堂十字架下放上證嚴上人的開示,「如果他們不知道原住民的宗教還沒關係,但他們知道原住民的信仰卻還這樣做,完全沒有尊重原住民。」

     杜素芳並指出,慈濟規畫蓋好永久屋、族人進去住後,再讓觀光客來參觀,住在裡面的人就被要求唱歌、跳舞,這種太過「觀光導向」的設計,讓原住民覺得不受尊重。

     她表示,族人得到紅十字會支援,已另覓一塊地蓋中繼屋讓老弱婦孺暫居,若縣政府與慈濟拒絕族人的聲音,霧台鄉四部落將拒絕入住永久屋,目前連署書已超過四百份,今天將進一步在榮民之家舉標語、發傳單,讓其他族人了解現況、加入連署。

    屏東縣府:教堂數量談不攏
    2010-04-11 中國時報 【林和生/屏東報導】

     預定安置屏東霧台及三地門鄉八八風災受災戶的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下周將進行主體工程設計討論會,雖然日前曾因宗教信仰理念不同,有過不小爭議,但已達成部分共識,只剩教會搭建數量至今仍舊談不攏。

     屏東縣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解釋,高雄大愛村原先規畫先蓋好再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但引發爭議後,屏東縣決定蓋屋的同時也籌備社區管理委員會,慈濟只負責家屋興建,至於入口意象、公共空間則由屏東縣政府、災民與慈濟協調,避免再惹爭議。

     安置霧台鄉阿禮、吉露、佳暮及部分三地門鄉達來及德文部落共計兩百八十二戶原住民的長治分台,實體工程還未動工,卻已產生不少衝突。

     霧台青年啦法告說,以佛教信仰來訂定原住民生活公約,絕對會有許多格格不入爭議,例如,原住民慶典儀式總會殺豬祭神,與佛教不殺生理念差距甚遠。此外,建築主體能否放置原住民圖騰也需要達成共識。

     部分教會意見領袖更擔心,由佛教基金會搭建出來的教堂形式,可能不符合教友需求;屏東縣政府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表示,經過多次協調、溝通,工程單位已同意空出部分土地作為將來搭建教堂使用,屋體並由教會自行搭建,這才稍稍平息族人疑慮。

     蔡文進也澄清,目前部落希望搭建十二間教堂,「數目與預期差距過大」,會再協商。

    牡丹永久屋 世展會邀部落興建
    2010-04-11 中國時報 【潘建志/屏東報導】

     屏東牡丹鄉高士村及中間路部落的永久屋,經台灣世界展望會、屏東縣政府和部落居民協調後,昨日上午開工,預計興建九十二戶,七月底完工。世展會將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興建,除了讓居民一同參與投入家園建設外,也能獲得短期的工作機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指出,永久屋不只要讓居民住得舒適長久,還得考量更多因素,像是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減災與防災等,因此世展會在建屋過程中,也邀請部落人士一同參與親手打造家園,不僅能對新家園更有認同感,也能獲得工資養家。

     牡丹鄉在莫拉克颱風中,部分村落因為走山地基滑動,已不適合居住,但因不是主要災區,得到的關注較少,獲得的資源也不足。世展會了解牡丹鄉的困境後,一直和縣府及部落溝通合作,希望協助災民興建永久屋。

     經協調後,林務局同意提供土地,由世展會負責規畫興建,預計在牡丹鄉建九十二戶,包括中間路部落四十五戶,及高士村四十七戶,七月底可以完工。

    小林村會長:我們要家不是精舍
    2010-04-11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高雄大愛村的「慈濟意象」讓霧台鄉災民望之卻步,當初帶頭拒絕入住大愛村的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喻說,慈濟只是蓋他們心中的「精舍」,不是小林村心中的「家」。小林村居民將繼續爭取政府釋出月眉農場土地,讓小林村自己設計「家」的樣子。

     八八風災至今,小林村有五戶住進高雄大愛村,其他居民在大愛村旁自行蓋組合屋。蔡松喻說,當初小林村是整個村都被滅了,居民想要蓋回自己的家,但慈濟完全照他們的方式蓋。永久屋一落成,居民一看就覺得像精舍、像軍營,不是小林村居民記憶中的「家」。

     蔡松喻認為,慈濟是運用社會大眾的捐款為災民蓋永久屋,應該是由政府出地、居民參與設計,再由慈濟興建,但現在園區內不但從入口處就有大大的慈濟意象,甚至還在園區內石頭刻上「我願將我一半的財產捐給大愛台」。

     蔡松喻表示,慈濟蓋了他們心目中「慈祥的大愛村」,災民反而成了點綴品,每次有觀光客來就要原住民唱歌、跳舞,永久屋的設計、規劃都沒有讓居民參與。「就像有人要幫你介紹女朋友,但第一次見面就告訴你:要換西裝要準備結婚了」。

     雖然永久屋中棉被、碗筷、家具甚至液晶電視樣樣齊全,小林村災民仍覺得,住在能「自由自在生活」的組合屋還比較快樂。蔡松喻說,小林村居民有三分之一回到五里埔,有三分之二仍住在山下,希望繼續爭取政府釋出月眉農場的土地,讓村民自己決定「家」的樣子。

    慈濟不分宗教 大愛村裡蓋教堂
    2010-04-11 中國時報 【張立勳/高縣報導】

     位於高雄縣杉林鄉的慈濟大愛園區,信仰佛教的慈濟在園區內規畫三座教堂,讓原住民能保有原本的宗教信仰和歸屬感。教堂矗立在饒富慈濟風格、佛教蓮花圖騰的園區內,這樣看似衝突的畫面,被認為是大愛精神超越宗教隔閡,卻也有災民反應流於形式。

     「不喝酒、不抽菸、也不嚼檳榔!」原本住在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劉仲寬說,住在大愛園區裡,原本不好的習慣慢慢被慈濟人改變,許多朋友因此戒菸、戒酒,他說,慈濟人眾多,和他們朝夕相處,以眾人道德勸說的壓力,誰還敢喝酒、抽菸或嚼檳榔?

     一名林姓住民表示,家人很感謝慈濟蓋大愛村。不過,他們起初擔憂慈濟強硬興建一致性房屋,有可能「破壞原民文化及宗教信仰」,現在從大愛村整體設計看來,卻擔心原住民的文化被弱化為觀光產業,沒有尊重居民。

     慈濟強調「蓋教堂就是尊重原民信仰和文化」,林姓住民說,蓋教堂流於形式,教堂落成需要神職人員執行,在災民入住時,證嚴法師雖然步入教堂與住民一起,政府官員和慈濟人卻在十字架下放上慈濟圖騰「十在心路」。

     「慈濟要我們這樣做,我們也這樣做!」居民黃太太說,住民大多都是教徒,入住大愛村後,對慈濟要求難以拒絕,連唱歌時手勢都要一樣,久了也習慣了。

    大愛村裡蓋教堂 
    http://camera.chinatimes.com/450Pic/20100411/110110/C994110N.jpg
    (2010/04/11)快樂生活 ▲慈濟基金會捐建的高雄縣杉林鄉永久屋,不時可以看到小朋友在園區內快樂的嬉戲。(本報資料照片/謝明祚攝) 慈濟基金會捐建的高雄縣杉林鄉永久屋,不時可以看到小朋友在園區內快樂的嬉戲。(本報資料照片/謝明祚攝)

    • 88編輯 說:

      給「慈濟人不懂」:

      對不起,您的留言被擱置在後台,因為留言中有網址的時候,都容易被耽擱,我已經去把他恢復了,下次如果有這種情形,再請你留言提醒編輯,我們就會處理的更快一些,不好意思!

  7. 陳來紅 說:

    郭力昕教授提醒慈濟高層:
    「將心比心,如果是你家被這樣天天參觀,你做何感想?」

    我想告訴郭教授的是:慈濟高層很喜歡被看~~~每次穿得體面去行善還自備媒體
    ~~~你說:要如何ㄌㄝ?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