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依標籤) 霧台鄉

再度搬家─好茶部落即將搬入瑪家農場

文/柯亞璇 - 8 十二月 2010 - 再度搬家─好茶部落即將搬入瑪家農場 已關閉迴響。

再度搬家─好茶部落即將搬入瑪家農場

住了三年多的隘寮營區安置所的好茶部落居民終於要在12月遷居到瑪家農場,部落族人也希望遷居到瑪家農場之後,所有的生活條件可以慢慢改善。

長治百合系列(11)可尋找空地耕作,但有違安全的違建要拆

文/柯亞璇 - 5 十二月 2010 - 2 篇回應

長治百合系列(11)可尋找空地耕作,但有違安全的違建要拆

「嚴格說起來,上面不准我們去耕種」公所坦誠表示,但是因為目前無地可種,可以暫時通融居民耕種農作物,但鄉長也表示,為避免造成各部落紛爭,須做整體的重新分配,並且面積分配要公平。

長治百合系列(9)我們吉露村什麼時候才會團結?

文/柯亞璇 - 31 十月 2010 - 5 篇回應

長治百合系列(9)我們吉露村什麼時候才會團結?

永久屋核配的問題目前仍然在長治基地的居民中,引發許多的討論與質疑。而許多人都只能在私底下敢怒不敢言,延燒到第二期的分配,導致現居長治基地永久屋的吉露族人產生更多的分裂情形。

長治百合系列(8)媽媽,那以後我們要回哪裡?

文/柯亞璇 - 23 十月 2010 - 2 篇回應

長治百合系列(8)媽媽,那以後我們要回哪裡?

顏秀美家是吉露部落第一個蓋國民住宅的住戶,可是卻沒有核配到永久屋。她說:「我們的部落已經不能居住,為什麼我們不能核配到,我也表示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怎麼知道政府在規定什麼東西?」

長治百合系列(7)吉露村:我們是遷村,為什麼要限制我們?

文/柯亞璇 - 13 十月 2010 - 6 篇回應

長治百合系列(7)吉露村:我們是遷村,為什麼要限制我們?

雖然是集體遷村,但吉露村卻仍有許多族人至今流浪在外,申請不到永久屋,也無法回山上的家。至於坪數部分,如果是「長治百合園區第一期」,核配坪數則有大有小,並不像好茶遷村每戶都有32坪。

我們的爸爸,就像一個巨人,一個永遠安全穩固的肩膀

文/巴秀英、巴良雄 - 5 十月 2010 - 2 篇回應

我們的爸爸,就像一個巨人,一個永遠安全穩固的肩膀

巴清二長老,在申請核配永久屋的過程中奔波等候,最後仍無家可歸,斷氣於醫院。巴清二病危期間,長女巴秀英將對父親的思念全部紀錄下來,文中對父親的思念是巴清二的孩子心中最想說的話,他們想要獻給在天上的父親。

Lubula Ina 的好手藝,需要大家的支持

文/劉瑋婷 - 26 九月 2010 - 6 篇回應

Lubula Ina 的好手藝,需要大家的支持

Ina得知先前有讀者表示想要購買手工藝品後,害羞地對我說:「那你能不能讓我看一下那篇文章?」Ina說,她還不知道要怎麼收款後寄件,目前暫由記者統整訂單之後,再向Ina確認數量、金額後寄出。

佳暮永久屋分配事件─14坪?28坪?誰說了算?!

文/謝志誠 - 24 九月 2010 - 14 篇回應

佳暮永久屋分配事件─14坪?28坪?誰說了算?!

佳暮部落的賴明鳳戶口名簿內的確註明4人,且是2005年即登記,按政府法令理當分配28坪房舍,既然如此,怎麼會只分配到14坪?且反覆奔波於詢問縣府與NGO之間,卻沒有答案的狀況?

屏東部落的凡那比經驗─可以有固定安置空間嗎?

文/李孟霖,柯亞璇 - 20 九月 2010 - 13 篇回應

屏東部落的凡那比經驗─可以有固定安置空間嗎?

達來部落表示,每次風災來時都不知道要去哪裡避難,都要等到鄉公所通知才知道今晚要睡哪裡,經過三次經驗,達來村的族人更有效率的配合公部門的運作,但是可不可以有一個固定避難空間,不要每次換地點?

部落被土石流淹沒的好茶族人:土地不是自己的,算「遷村」嗎?

文/柯亞璇 - 11 九月 2010 - 11 篇回應

部落被土石流淹沒的好茶族人:土地不是自己的,算「遷村」嗎?

政府表示「集體遷村方案」將來會採納部落會議機制的方式,並用公平的方式去處理。但族人也表示,若經由部落會議表決不同意的決定,政府是否會修法?

長治百合系列(3)Lubula:我們一定要想其他辦法賺錢

文/劉瑋婷 - 10 九月 2010 - 7 篇回應

長治百合系列(3)Lubula:我們一定要想其他辦法賺錢

Lubula指著自己家中的提籃、編織包,害羞地說著,「這些都是我利用晚上沒有工作的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的。我們一定要想其他辦法賺錢啊,不然生活怎麼辦?」

魯凱族耆老的叮嚀 masyaraparapale

文/柯亞璇 - 6 九月 2010 - 魯凱族耆老的叮嚀 masyaraparapale 已關閉迴響。

魯凱族耆老的叮嚀 masyaraparapale

魯凱族語masyaraparapale(漢音唸成「瑪夏日拉巴拉巴勒」)是相互照顧的意思。在這趟下山探望族人的旅程,耆老不斷叮嚀山下的族人要相互的「瑪夏日拉巴拉巴勒」,更不忘叮嚀族人不要忘了把文化教給族人後代子子孫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