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依標籤) 那瑪夏

學校在哪裡(14) 路很遠 但不怕

文/劉瑋婷。 - 14 三月 2011 - 學校在哪裡(14) 路很遠 但不怕 已關閉迴響。

學校在哪裡(14) 路很遠 但不怕

災後近六百天,那瑪夏國中已確定原地修繕,民權國小在新校舍完工前暫借那瑪夏國中教室進行教學;民族國小則暫與旗山國小共用校舍,未來在大愛園區興建的學校也不會延續民族國小的校名,未來是否順利重建,目前仍是未知數。

行政機關在哪裡(下) 機關在哪裡 全部在一起

文/劉瑋婷 - 7 三月 2011 - 7 篇回應

行政機關在哪裡(下) 機關在哪裡 全部在一起

針對「那瑪夏行政機關該落腳何處」的議題,南沙魯里長李惠民直言,因為過去公部門的行政錯誤,導致瑪雅里與達卡努瓦里形成對立,如今市府如何定奪?

行政機關在哪裡(上) 兩案並陳 市長決定

文/劉瑋婷 - 1 三月 2011 - 2 篇回應

行政機關在哪裡(上) 兩案並陳 市長決定

瑪雅里里長林義山表示,「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們要細細去想,哪一個是對我們全鄉最好?」他認為,無論行政機關放在何處,大家都應心平氣和的面對。

簡易自來「水」 「災」遍原鄉

文/劉瑋婷 - 19 二月 2011 - 簡易自來「水」 「災」遍原鄉 已關閉迴響。

簡易自來「水」 「災」遍原鄉

「這個簡易自來水,有接到蓄水池、接到水源頭,就是沒有接到戶。」那瑪夏達卡努瓦里里長孔効平一語道出那瑪夏區內簡易自來水工程雖已完工,但居民仍須自己購買水管接水以供家用的窘境。

南沙魯原地重建系列(1)我們要把民族國小留下來

文/劉瑋婷 - 20 十二月 2010 - 48 篇回應

南沙魯原地重建系列(1)我們要把民族國小留下來

早期南沙魯尚無民族國小時,當時的學童都必須到瑪雅村內的民權國小上課,李長榮說:「我們以後要回來的族人,他們的小孩子要念哪裡?去民生嗎?去民權嗎?要回到以前的樣子嗎?」

縣市合併後 新科里長的山上山下

文/劉瑋婷 - 16 十二月 2010 - 11 篇回應

縣市合併後 新科里長的山上山下

三位新科里長均表示,目前最需要釐清的是,縣市合併之後,鄉內的重建、計畫應該與哪一個單位聯繫?對於目前部落最迫切問題,里長坦言:「就是道路,水蜜桃的產季又要到了,路 如果沒有好,東西很難送下山。」

學校在哪裡(11) 三民國中 到底在哪裡

文/劉瑋婷 - 21 十月 2010 - 1 篇回應

學校在哪裡(11) 三民國中 到底在哪裡

三民國中興建地點一波三折,現在又有最新變化!最早傳言要設在瑪雅村,最近縣府打算將校本部放在達卡奴娃村,同時於瑪雅村社分班,現在又有村民表達不妥之意,災後一年多,三民國中選址仍未定,遑論重建。

河床寬50米,橋寬40米,如何通行?

文/劉瑋婷 - 21 九月 2010 - 1 篇回應

河床寬50米,橋寬40米,如何通行?

甲仙公務段要搭設的鋼便橋是40公尺,但河川約有50公尺的寬度,居民李惠民表示:「這個明明知道是會浪費掉的東西,這個我們一看就很清楚,那三座貨櫃搭成的橋樑基座就都會在河床上,如果水一來,橋就會立刻沖壞。」

面對颱風的三種方式─那瑪夏的凡那比經驗

文/劉瑋婷、柳柳玲、鄭淳毅 - 20 九月 2010 - 2 篇回應

面對颱風的三種方式─那瑪夏的凡那比經驗

那瑪夏鄉原地重建的三個村落,因避難機制不同,面對颱風也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經驗。南沙魯村撤離至避難屋,瑪雅村在原部落或去民權平台依親,達卡奴娃村有撤離也有散居戶,以下為三種避災模式報導。

i sa ka su,你在那裡?

文/Aping - 13 八月 2010 - 4 篇回應

i sa ka su,你在那裡?

2010年的8月9日,南沙魯的人想告訴已逝的生命,他們的思念,老理事長的家前,還放著家族成員追思的花束,這一天,他們沿著村莊繞行,對那些一直沒有被找到的親人們,南沙魯的大家,想問:「i sa ka su?」(你在哪裡?)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3):政策土石流 淹覆那瑪夏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6 八月 2010 - 4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3):政策土石流 淹覆那瑪夏

那瑪夏鄉是僅次於小林村的「明星災區」,分為南沙魯村、瑪雅村、達卡努娃村三大聚落。其中南沙魯村的重創,更被質疑與越域引水工程相關,但公共工程委員會否定工程不當對部落的災害,居民在悲憤中等待重建,但永久屋政策再次如土石流,摧毀著她們。

我們如何共同避難(1):災後一年,南沙魯避難平台只有地基

文/何欣潔 - 27 七月 2010 - 6 篇回應

我們如何共同避難(1):災後一年,南沙魯避難平台只有地基

南沙魯避難屋在4月動工,三個月後只完成兩棟房舍地基的灌漿作業,台21線逢雨就斷,工程進度大幅落後,颱風季已開始,南沙魯居民仍無避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