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依標籤) 慈濟大愛屋

吉娜工作室:一個爸爸六個媽

文/劉瑋婷 - 21 一月 2011 - 5 篇回應

吉娜工作室:一個爸爸六個媽

隨著住在山下的時間愈來愈久,加上政府提供的各項工作陸續結束,生活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於是,在大愛村中,有一群媽媽互相鼓勵彼此走出家門,嘗試合作成立工作室,讓大家看到這股「媽媽的力量」。

我們終於一起歡暢:勤和村災後第一年團聚的聖誕節

文/柳琬玲 - 29 十二月 2010 - 2 篇回應

我們終於一起歡暢:勤和村災後第一年團聚的聖誕節

今年的桃源鄉勤和村,有一個不同與往年的完整聖誕節慶。回想去年此時,雖然活動如期舉行,但是燭光零星。今年部落日常生活逐漸恢復,避難屋蓋好了,山上、山下族人也經常共敘舊誼。

大愛生活系列(19)第一個聖誕節

文/鄭淳毅 - 27 十二月 2010 - 2 篇回應

大愛生活系列(19)第一個聖誕節

第一次在偌大園區裡報佳音,南沙魯人帶著音響上路。這一次用錄製的聖歌代替現場合唱,出動多位長老同時為多戶人家祝福。族人說,沒辦法,園區實在太大了,「每一個都唱會受不了。」

大愛生活系列(18)共同的小學第一步-大愛國小初定名

文/鄭淳毅 - 22 十二月 2010 - 2 篇回應

大愛生活系列(18)共同的小學第一步-大愛國小初定名

大愛園區內的小學有許多問題未釐清,包括援建單位對學校的規劃有爭議、時程不明朗,無不牽動政府、慈濟、居民的敏感神經。在遷校、建校等基本定位未釐清的情況下,縣府委託校方召開校名公聽會,卻沒有任何代表到場。

攀過文革,走過八八:唐媽媽饅頭落腳大愛村

文/何欣潔 - 14 十一月 2010 - 13 篇回應

攀過文革,走過八八:唐媽媽饅頭落腳大愛村

13歲便走過文革的唐玉英,不覺得八八水災能夠擊垮她直觀熱情的「助人為樂」邏輯,與變化多端的好手藝。「記得,下次你來,沒地方住,可以住我家!」

大愛生活系列(17)共同生活的艱難:大愛村第一次住民大會

文/何欣潔 - 9 十一月 2010 - 34 篇回應

大愛生活系列(17)共同生活的艱難:大愛村第一次住民大會

2010年11月6日晚上七點,高雄縣杉林鄉大愛村第一次住民大會於「活動中心」召開,是台灣第一個成立管委會的大型永久屋基地。其特殊的社區情境,使得這次的住民大會格外具有社區民主的意義。

凡那比颱風之大愛園區(屋內)

文/大愛園區居民 - 20 九月 2010 - 104 篇回應

凡那比颱風之大愛園區(屋內)

有讀者反應大愛園區的房屋有淹水、屋內滲水的情形,這次八八新聞網的記者都在山上,沒有在大愛園區內留守,十分抱歉!以下照片為大愛園區居民提供,下次若再有颱風下大雨,記者會在園區內待命瞭解實際情形。

大愛生活系列(14)活動中心變佛堂?

文/鄭淳毅 - 15 九月 2010 - 66 篇回應

大愛生活系列(14)活動中心變佛堂?

在大愛村流傳已久的「活動中心將成為慈濟的佛堂」之傳聞,經高雄縣府重建工作小組會議後,即將成真,高雄縣杉林大愛園區的原定的社區活動中心,將要變更為「佛堂」使用,空間內已有宗教法像擺設,並刻上慈濟圖案。

學校在哪裡(2)還會有民族國小嗎?

文/鄭淳毅 - 29 八月 2010 - 8 篇回應

學校在哪裡(2)還會有民族國小嗎?

關於「民族國小」的定位,究竟是「民族國小易地重建」或是「園區內的新興小學」?高雄縣府劉科長說:「它算是民族國小重建,也算是一個新的學校。」

印尼亞齊省的大愛村經驗

文/陳品安 - 28 八月 2010 - 8 篇回應

印尼亞齊省的大愛村經驗

五年過去,印尼亞齊大愛村的村民利用屋前空地種花、種菜、養鴨或養雞,也將空地改建成停車場,這都是因為這裡的居民「把大愛村當家」,願意花時間和金錢來改善住家周圍的環境。

大愛生活系列(13)遮雨棚違建事件

文/鄭淳毅 - 19 八月 2010 - 159 篇回應

大愛生活系列(13)遮雨棚違建事件

「遮雨棚事件」真相為何不得而知,但居民入住以來,一直有許多生活上的問題,在與政府協調過程中難以解決;或因解決太慢或不如意挑起居民間的對立和猜忌。遮雨棚加蓋事件只是眾多問題的一角。

莫拉克週年專題─永久屋系列(3):重建是門必修課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3 八月 2010 - 14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永久屋系列(3):重建是門必修課

即便大愛村引發重重爭議,對於未來若要持續協助救災、是否會改變模式?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永久屋難免要檢討,但重建是邊做邊學,至少一年內已完成很多永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