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其他

斷糧14天,桃源鄉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怠忽職守

文/鄭淳毅 - 4 六月 2010 - 22 篇回應

斷糧14天,桃源鄉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怠忽職守

桃源鄉的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從5/23降下豪雨、河床便道斷絕以來,已經成為孤島將近兩周,缺乏糧食、藥品,始終未得到政府單位任何援助。困守14天後,居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單位怠忽職守、毫無作為。

布農青年勇嘗試─流奶與蜜的有機金針

文/鄭淳毅 - 21 四月 2010 - 23 篇回應

布農青年勇嘗試─流奶與蜜的有機金針

從美國回故鄉的建山村青年Andrew說,聽說金針是「生命力很強的作物」,就決定以此作為有機栽培的開始,他說:「我想,我們就是需要一個生命力很強的東西」,讓村子的農業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返鄉生活的桃源鄉復興村人

文/攝影/鄭淳毅 - 18 一月 2010 - 返鄉生活的桃源鄉復興村人 已關閉迴響。

返鄉生活的桃源鄉復興村人

復興村民說,「永久屋是美麗的謊言,沒有腳的時候,怎麼生活?還 不是要靠年輕人工作。與其如此,倒不如回鄉務農,至少能自給自足。我們原住民生活在山上,幾百年傳承的,心就會安定。農產賣不出去, 也是快快樂樂。」

山上的學校,比較像家

文/鄭淳毅 - 12 十二月 2009 - 山上的學校,比較像家 已關閉迴響。

山上的學校,比較像家

在其他國小復校後,持續進入山區校園作陪伴的外展人員說:「回到山上他們真的差很多,比較定得下來。之前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那麼想回家,後來去山上看了學校之後就知道了。校園面對著山,有跑跑跳跳的地方,像回到家一樣。」

勤和村民自尋中繼安置地─營建署評估:安全

文/柳琬玲 - 11 十二月 2009 - 1 篇回應

勤和村民自尋中繼安置地─營建署評估:安全

勤和部落災後雖被評為不安全,但是村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努力就近尋找中繼安置地點,希望趕在明年汛期前完成,暫住2-3年,觀察山林變動情形。村民目前提出兩個中繼安置地點,營建署皆已確認為安全,村民十分高興。

桃源村返鄉、復學記

文/鄭淳毅 - 1 十二月 2009 - 1 篇回應

桃源村返鄉、復學記

桃源鄉內的桃源村民與桃源國小的孩子,已於11月29日正式返鄉。相較於小朋友的興高采烈,大人對未來有著更多疑慮。家中房屋完好或果園未毀者,雖希望回鄉,但在政府決策不夠周全的情況下,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感。

桃源崎嶇路-1108寶山、勤和、梅山複勘行

文/林怡伶 - 14 十一月 2009 - 2 篇回應

桃源崎嶇路-1108寶山、勤和、梅山複勘行

11月8日白天,行政院原民會安排桃源鄉寶山村(含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與新舊藤枝部落)、勤和村與梅山村的複勘行程。當日復勘情形,不少與第一次原民會的「安全鑑定」結果不同,居民十分振奮,朝返鄉又邁進一步。

勤和村:不投票的無聲抗議

文/柳琬玲 - 2 十一月 2009 - 3 篇回應

勤和村:不投票的無聲抗議

為了確認桃源鄉勤和村民的遷村意願,週日(11/01)下午於陸軍官校舉辦了一場關於「勤和村民遷村意願」的公民投票,在自救會幹部號召下,村民以拒絕領票與投票的實際行動,無聲地抵制了縣府希望村民集體遷居他鄉的既定政策。

人要像荖濃溪的魚─桃源鄉復興村民謝清蘭專訪

文/康椒媛 - 21 十月 2009 - 18 篇回應

人要像荖濃溪的魚─桃源鄉復興村民謝清蘭專訪

不要說我們想回家而已,魚也會想家,風災後,山上荖濃溪的魚被沖到下游去,最近水清的時候,看見他們逆游上來,有的一直沿著荖濃溪跳上去。我都告訴我的孩子,人的生活不要像葉子掉到水裡,隨波逐流,要像荖濃溪的魚,逆游而上,面對原來的生活。

就這樣回家了?桃源鄉建山村返鄉記

文/康椒媛 - 19 十月 2009 - 10 篇回應

就這樣回家了?桃源鄉建山村返鄉記

筆直地爬上一條長坡道,轉個彎,來到建山村,所見住屋大致完好,後山有大片土石崩落,顯見是危險地區。電力已經恢復,打開水龍頭沒有水,村人說:「沒有電還好,沒有水要吃什麼?也不能打掃。回來要幹什麼?」

桃源鄉安全評估說明會第3場─鳳雄營區1012

文/康椒媛 - 17 十月 2009 - 4 篇回應

桃源鄉安全評估說明會第3場─鳳雄營區1012

桃源鄉的「安全評估說明會之鳳雄營區場,在10月12日進行,針對桃源村(桃源本部落、四社部落)、高中村(高中本部落、美蘭部落、草水部落)、建山村(建山部落)、寶山村、梅蘭村、梅山村、復興村、勤和村(勤和本部落、東莊部落)開會。

高雄縣桃源鄉3村災民 最快下周回家

文/鄭緯武,轉載自中國時報 - 26 九月 2009 - 1 篇回應

離開家園超過了一個半月,災民都很想回家看看家園的情況,可以的話將家園整理後安居下來,不再過流浪在外的日子。搶通災區聯外道路是災後重建首要工作,經過工務單位日夜趕工,部分災區的道路通了,水電供應漸漸恢復,縣府開始規畫送災民返回家園,但強調災民回家先決條件是環境必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