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農業

新發村上「百」家「香」:災後的小農智慧

文/何欣潔 - 18 九月 2010 - 7 篇回應

新發村上「百」家「香」:災後的小農智慧

走過了一年豬仔菜的日子,阿甘姨手上一瓶一罐手工製作的百香果汁、番茄醬、芒果乾,氣味香醇甘甜,帶著阿甘姨「我自己也會很喜歡吃這個」的樸實心情,開始重新出發。

災後新產業─養水種電計畫開跑

文/李孟霖 - 24 八月 2010 - 12 篇回應

災後新產業─養水種電計畫開跑

八八風災後,屏東縣政府推動「民間參與養水種電計畫」,積極協助嚴重地層下陷區暨莫拉克風災受創區的產業轉型,日前進行招商,獲得熱烈迴響,預計將有321筆(共81甲)土地加入,每位地主每月約可有三萬元收入。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文/何欣潔 - 21 八月 2010 - 2 篇回應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圳路修復了,甲仙愛鄉協進會卻不願只是照本宣科地種出「無毒、有機、高品質」的稻米「商品」而已。除了做為一種美味的食物,在成長過程中,更讓甲仙國小五年孝班的孩子們體驗了農事的辛苦與快樂。

三年後 敬請期待「阿秋蓮霧」

文/李孟霖 - 20 八月 2010 - 10 篇回應

三年後 敬請期待「阿秋蓮霧」

先生在風災後一個月厭食離世,阿秋同時失去果園與親人兩大支持。但今年,阿秋重新種下樹苗,她說,我守住的不是收成,我守住的是十一個月前,老公僅留的愛。看似死寂的土裡,奇妙的保留住大自然的生機。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文/何欣潔 - 18 八月 2010 - 5 篇回應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甲仙以有機方式栽種新米,成果與銷量不但令外人驚艷,也引起本地農民的訝異。陳漢忠阿伯便篤定地表示:「雖然以前不相信,但未來若還有自己的田,我還是會用有機栽種的方式。」

莫拉克週年專題-人物系列 (4):像老山茶那樣紮根的王坤煌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10 八月 2010 - 9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人物系列 (4):像老山茶那樣紮根的王坤煌

除替農民無償寄賣產品,王坤煌也成立六龜有機農業產銷班。自己做班長,請老師為二十幾位農友上課,學習新品種、加工、蟲害知識;他再三強調,產銷與技術的相關知識才是六龜產業重新站起的契機。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4):桃源鄉─紅肉李,熟了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8 八月 2010 - 2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4):桃源鄉─紅肉李,熟了

桃源鄉居民以務農為主,靠梅子和紅肉李維生的農戶佔大多數,早就在擔心道路問題將影響農產運輸。政府雖表示會為原鄉修路,卻把主力集中在遇雨易斷的河床便道,投入龐大經費,動輒隨水流走。

災後重建雙城記:逆境中求生的六龜與甲仙

文/何欣潔 - 1 八月 2010 - 2 篇回應

災後重建雙城記:逆境中求生的六龜與甲仙

六龜鄉與甲仙鄉彼此相鄰,也同屬莫拉克風災的受災區域,這兩個同樣多以農業與觀光維生的漢人鄉鎮,在重建週年的眾聲喧嘩中並不特別起眼,卻與許多部落重建工作一樣,展現了逆境求生的精神。

德文部落的百年咖啡夢

文/劉欣恆(大我文創網路志工) - 20 七月 2010 - 9 篇回應

德文部落的百年咖啡夢

由14戶家庭式咖啡農園所組成的馬古都莊園,是實現族人公平交易理念的實驗平台。除了結合農民形成合作社,確保咖啡豆品質之外,更希望保障這14戶咖啡農民的咖啡生豆以公道價格賣出,並直接到消費者手中。

八八臨工的甲仙經驗─讓農民更貼近社區

文/楊超能、秦美蘭 - 18 六月 2010 - 3 篇回應

八八臨工的甲仙經驗─讓農民更貼近社區

因甲仙愛鄉協會積極介入,有效整合八八臨工政策所提供的各項資源,讓一群八八臨工得以一起工作、上課、互相交流,並賦予這些工作更高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薪水,更是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自己的社區。

六龜農民作酵素和醋的心情

文/王坤煌 - 7 六月 2010 - 1 篇回應

六龜農民作酵素和醋的心情

一開始是希望六龜農民能走出一條新的方向,沒想到我們自己也喜歡上了農產品的釀造加工,所以就跟著大家越做越多了,這群六龜農民,有的還在耕作 有的田地都流失了 有的為了養生 有的還要養家活口,每個人都有一大段故事。

阿禮─紅肉李露的滋味

文/古秀惠 - 18 五月 2010 - 7 篇回應

阿禮─紅肉李露的滋味

阿禮的紅肉李露真的好喝,不打農藥不施肥,超自然。我家雖然沒有種,卻常常喝鄰居巴西洋伊娜釀的酒,喝得輕飄飄臉紅紅地。如果有朋友要喝喝看,我們可以幫忙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