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一村(1)獻肚山環抱,五里埔勇敢重建

本文摘要:經歷漫長的等待,部份(89戶)小林村民終於盼到了離故鄉最近的「新家」。五里埔永久屋基地位於獻肚山腳下,距離甲仙市區約20分鐘的山路車程,距離已故小林村民安眠的所在並不遠。 ( 圖/ 何欣潔,西拉雅路,是平埔族人最驕傲的名字 )

小林一村(1)獻肚山環抱,五里埔勇敢重建

2011年1月15日,以往寂靜的台21線右線山路,突然出現綿延不斷的車潮,一路從杉林市區壅塞到甲仙五里埔山區,眾多趕著上山參加小林村五里埔永久屋落成的機關首長、媒體、居民、NGO與關心小林村重建的朋友,將狹窄的省道塞得水洩不通。

經歷漫長的等待,部份(89戶)小林村民終於盼到了離故鄉最近的「新家」。五里埔永久屋基地位於獻肚山腳下,距離甲仙市區約20分鐘的山路車程,距離已故小林村民安眠的所在並不遠。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劉榮顯感慨地表示:「獻肚山,是我最恨的地方,但也是我最愛的地方。我們從此以後,就要在這裡重建我們的家園。」

IMG_0590
小林居民於當日正式領取鑰匙,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見到辛苦援建的永久屋落成十分開心,中為高雄市長陳菊

回到故鄉的永久屋居民

面對一樣的傷口,有人選擇不再回顧,定居杉林;有人選擇回到故鄉,繼續陪伴獻肚山下的家人。進住五里埔的居民劉麗玉表示:「怎麼說呢,還是習慣自己的故鄉,還是想要回到故鄉。而且山下太熱,我們比較習慣這裡的氣候。」

在諸多陸續落成的永久屋基地中,五里埔基地十分特殊,既是「原鄉全毀」的部落,又幸運能在遺址附近找到安全高地重建,因此雖是遷進新建永久屋,仍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已經回到故鄉。

對故土的認同,展現在戶籍遷徙的選擇上。當大愛村與禮納里部落居民仍為「是不是遷村」、「要不要遷戶籍」等議題持續煩惱之時,五里埔基地的居民多直接攜帶證件與印章,在昨日即辦完過戶手續。截至昨日典禮結束為止,已有90%以上的居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並雀躍地走告「身分證上要換新地址了!」

IMG_0577
西拉雅路,是平埔族人最驕傲的名字

IMG_0581 IMG_0614
導致莫拉克災情的獻肚山下,五里埔新家園勇敢重建。所有新居屋頂都有太陽能板,能供應居民熱水

先辦過戶,1月23日吉時入厝

但換上新地址,並不代表可以直接入住。相較於禮納里部落居民於落成的前一週即得到新居鑰匙、將家屋安頓完畢再盛裝出門參加落成典禮,五里埔居民在昨日才領到新居鑰匙,預定於1月23日入厝。劉麗玉表示,今年農曆年前,可能還是必須住在山下組合屋,無法在新家安頓。「家具都還沒買,怎麼可能那麼快進去,而且23才是入厝的好日子。」換言之,1月15日的盛大典禮對於感謝各界援助、邀請首長見證的意味濃厚,居民僅辦理過戶與領取鑰匙而已。

唯一一棟已經整理完畢、擺放家具且可以入住的,是小林村民潘建誌的家,在災前,他擔任16鄰的鄰長,屬於風災中遭到掩埋的鄰里。他的房子位於村落入口處,是典禮中「貴賓參觀」的永久屋,被居民戲稱為樣品屋。坐在自己的家裡,他心情在歡喜中帶著複雜:「長輩跟太太都在風災裡面過世了,剩下我和小孩子。從此以後,我還是要跟這塊土地共存亡。」

IMG_0601
小林村民潘建誌的家,在大家齊心整理之下,成為貴賓參觀的新屋

這棟特地招待貴賓參觀的新屋,是小林村民自行成立的「志願救災隊」連夜整理起來的,目的就是希望各界朋友能看到一個體面的新家。長期參加紅十字會受訓、穿著隊上制服的潘俐君得意地表示:「這間就是我們整理的,昨天晚上我就睡這裡。」

IMG_0609
辛苦整理家屋、協助典禮的小林村志願救難隊員

熟悉土地,可否有新生產業?

擺在潘建誌客廳桌上招待來客的,是平埔族傳統米食,與地瓜混合捏製;另有一盤特殊的黑糖,正是鼎鼎有名的「五里埔手工黑糖」。潘俐君介紹:「這就是那邊那間,素琴姐的手工黑糖,很純的甘蔗做的,味道很不一樣吧。」

IMG_0613
小林村民潘建誌,與招待來客的五里埔手工黑糖,蔗香濃郁,一般黑糖相形失色

五里埔的手工黑糖,是山村的重要伴手禮之一,被視為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觀光產業,也讓人在歡喜慶祝之餘,想起五里埔永久屋基地的就業問題。劉麗玉表示,自己應該還是以種田、種菜為生。「我比較喜歡自己做一些東西,做農,跟以前一樣送到甲仙給菜販收。不過其實我也還沒決定,到底要以什麼維生。」

搬進新家安居的小林村民,為了回到故鄉而安心,對於未來產業的想像,大約也還是以重操舊業務農為主。尚未動工的「平埔文化園區」與風災紀念館是否能為居民帶來農業以外的收入?五里埔的產品是否能以「兄弟」小林二村為平台順利銷售?有賴居民自己以及關心小林的各界團體繼續努力。

杉林大愛村、小林一村永久屋規格如下:

杉林大愛村五里埔(小林一村)
入住日期99 / 2 / 11100 / 1/ 23
總戶數752戶89戶
坪數選擇14 / 28 / 34坪28坪,兩戶一棟
家屋形式統一形式,灰色洗石子外牆,輕隔間,類似精舍頂樓空間可以使用,兩層樓,鋼筋水泥,一般家屋
命名模式由慈濟命名,標示「大愛」系列直接以地名五里埔命名
宗教信仰中心與居民人數比例現有752戶住戶共享:一、教堂兩座二、佛堂一間(原活動中心)以平埔族公廨為信仰中心。
公共空間活動中心(即上欄之佛堂)、耆老中心、手工藝教室社區公園、文化園區(文物館、省親會館)、多功能活動中心
援建NGO慈濟基金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部落間緩衝空間無,甚至有混居現象單一部落重建
社區是否有援建單位圖騰
戶籍遷入居民多半不願將戶籍遷到杉林月眉,仍然留在原鄉小林原鄉全毀,但因五里埔接近原址,90%以上居民已經將戶籍遷入當地。

資料整理:何欣潔

2 回應 to “小林一村(1)獻肚山環抱,五里埔勇敢重建”

  1. 宋 金 山 說:

    給編者
    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劉顯榮”名字錯誤 正確應為“劉榮顯”請更正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