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百合系列(4)佳暮:我們能作的就先作

本文摘要:相較於公部門許多有待釐清協商的問題,佳暮社區發展協會有好多工作事項,包含母語教唱、自來水進度管制會議…等,Bunden笑著說:「我們想要大一點的黑板,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好多好多。」( 圖/ 劉瑋婷。佳暮社區發展協會的行事曆 )

長治百合系列(4)佳暮:我們能作的就先作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自八月入住至今已一個多月,從山上遷移到山下居住,對居民而言,需要重新適應的不僅只是環境差異、子女的教育問題、老人醫療照護、就業、文化傳承……等,都是大家必須重新思考、面對的課題。社區的產業、如何凝聚向心力,讓部落文化得以延續下去,也是佳暮青年正在努力的方向,佳暮社區發展協會社造員Kulala說:「無論公部門怎麼作,我們自己也要動。」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漢名杜文明的Kulala,在警界服務十年,六年前與妻子回到部落。災前,他曾多次夢見部落,也夢到已過世的代表,讓他有了想回家的念頭。

佳暮村在莫拉克風災前就已提出重點部落計畫,透過山上原有的自然資源作為立基點,發展出生態旅遊、傳統文化、生態導覽,也能透過這樣的活動讓青年與耆老們有更多互動。

看著部落在風災中「身受重傷」,Kulala與部落的幾個年輕人思考:「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希望能夠透過提出計畫幫助族人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也希望能把傳統文化、歌謠保存下來。

社造員Kulala,六年前回到部落後,與妻子四處參加研習課程,從不清楚如何寫計畫書,到現在已可以清楚針對部落特色向政府提出計畫
社造員Kulala,六年前回到部落後,與妻子四處參加研習課程,從不清楚如何寫計畫書,到現在已可以清楚針對部落特色向政府提出計畫

把部落的美,留下來

佳暮社區發展協會在今年通過原民會99年度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實施計畫申請,透過這項計畫,佳暮的青年們就像連鎖效應一般,互相影響,那份想把「部落的美」留下來的企圖心,也愈來愈明顯。

佳暮四英雄之一的賴孟傳,就是影響年輕人的力量。他對於傳統文化的用心,到今日成為部落當中優秀的獵人、生態導覽解說者,協會的理監事Bunden說:「小賴他從年輕就在部落,他是敢作夢的人,也真的用心去學部落的傳統文化,像我們的傳統是只有非常優秀的才能夠在頭上戴百合花,我們的長輩說,孟傳頭上的花已經多到插不下去了。」

部落中美好的人事物,都讓佳暮青年們想要記錄、保留,是以他們在今年的計畫中提出部落誌、人物誌,也透過訪談的方式將傳統神話故事記錄下來,並藉此傳承母語,但也在這樣的訪談過程中,Bunden與Kulala都發現老人家已逐漸凋零,記憶力的退化、表達上的障礙都讓他們清楚感受到,這項工作必須加緊腳步進行,Bunden說:「老人家他們自己也發現自己記憶力變差,也會這樣跟我們說,也很希望我們能多跟他們聊,把這些事情都記錄下來。」

理監事Bunden
理監事Bunden

我們能作的就先作

面對部落受災,佳暮向勞委會提出計畫,Kulala說:「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大家的愛心,我們很珍惜外界的資源。」山上的自來水管線復建,在計畫通過後,由部落的人負責相關工程,除了創造工作機會外,Kulala表示,雖然道路以及其他重建工程不見得是部落的人可以作的,但他強調「我們自己能做的就先做,也會透過會議讓居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獲得他們的支持。」

災後四百天,佳暮人雖已入住長治,但面對園區內第二階段的規劃不明,仍讓人感到憂心,Bunden說:「像遮雨棚、地面的鋪設這些,大家都先作了。」大雨一來,雨水就潑進屋內,沒有鋪上連鎖磚的地板,泥沙也不斷被沖刷,為了避免「山上房子被掏空,下山了房子還要被掏空」的擔憂,許多人已自行加蓋泥板。

相較於公部門許多生活相關問題仍有待釐清、協商,位在長治電台的舊有建築內的佳暮社區發展協會,牆上的黑板寫著他們的工作事項,包含母語教唱、老人關懷、自來水進度管制會議、部落誌進度討論……等,Bunden笑著說:「我們想要大一點的黑板,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好多好多。」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內隨處可見空地因雨積水的情形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內隨處可見空地因雨積水的情形

為了避免排水溝因為雨水將泥沙沖進水溝導致排水不良,已有居民自行用石板加蓋水溝蓋
為了避免排水溝因為雨水將泥沙沖進水溝導致排水不良,已有居民自行用石板加蓋水溝蓋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