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在哪裡(7)寶山國小何去何從?

本文摘要:風災至今第400日,寶山國小學童寄居山下的六龜國小,暑假六年級畢業,一年級入學,本來只有15人的小學校,這學期更剩下了12人,孩子們來了又去,寶山學童依然 「寄讀中」。( 圖/ 鄭淳毅。寶山國小行政物品一直處於半打包狀態,因應隨時可能的改變。 )

學校在哪裡(7)寶山國小何去何從?

寶山國小災後寄讀在六龜國小,至今已經一年。1/21高雄縣返鄉日時,原鄉學校如樟山國小、桃源國中盡數返回原校就讀,唯獨寶山國小沒有動靜;憂心學校會否廢校,小小學校的家長們約十位,也曾幾乎全員出動,向教育處陳情希望原鄉復學。

然而一年下來,六年級畢業,一年級入學,本來只有15人的小學校,這學期更剩下了12人,孩子們來了又去,寶山學童依然「寄讀中」。

到底無法返鄉就讀的原因是什麼?縣府和校方不約而同表示,主要是通往寶山的道路藤枝林道路況危險,顧及學童的安全,暫時安置在山下。不過,卻有不少家長持不同意見,認為寶山的道路由林務局負責維修,比起桃源鄉其他村落的河床路,路況算最穩定的,一年來也不斷的拓寬,道路安全已不構成疑慮。

縣府雖也認為,寶山國小的校地建築出現下陷和龜裂現象,有安全問題,但也令村民質疑,一年來,國小校園被列為寶山村的避難中心,地方政府也未有動作對學校進行任何復健工程。而對於原鄉復學的家長意願為何,縣府、校方、受訪家長,也呈現各說各話的情況。

政府單位將如何處置這只有十多名學生的原鄉小學?家長們的意願與顧慮是什麼?寶山國小是否還會回到山上,或者,什麼時候會回去呢?

2
六龜國小的一角,不常用到的美術、自然教室,就是寶山國小的臨時教室。牆壁上的龜裂痕跡,校長說已經發包好幾次流標,學校正持續發包中。

一直是半打包的狀態

寶山國小的校長黃龍泉,同時兼任六龜和寶山兩所小學的校長,災後寶山村撤離時,校長決定將寶山國小安置在六龜國小。校長說:「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半打包的狀態,只要路安全,隨時都可以回去。」校長表示,現在無法原鄉復校的原因,「主要還是路的問題」。通往寶山的道路,遇雨仍有坍方落石,若回到山上,不免要擔心孩童的就學安全。

寶山的道路不安全,何以使用遇雨即斷的河床路聯外通行的樟山國小,在今年初就已經返鄉復學呢?校長認為:「部落的屬性不一樣。」寶山國小的很多家長為了生活都到外地工作,在六龜也有房子,「家長在外面,回到山上,孩子放學了之後也有照顧的問題。」

縣政府國教科科長劉靜文表示,縣府的確考量道路狀況所關涉的安全問題。至於寶山國小校地也被認為不安全,何以一直沒有修復工程?劉科長回應,教育部曾撥下一筆800萬元的經費協助復健工程,但因為路況不佳、大型機具上不去,導致無法如期動工,最後只好繳回經費。

劉科長也表示,原鄉復學問題,在上學期末也有請校方召開家長會徵詢家長意見,就教育處所知,多數家長認為暫時安置在平地比較好。那麼縣府是否有訂出安置時程呢?劉科長說:「還要再一個學期。」這學期寶山國小還是會在六龜寄讀,下學期如何,還要再看安全狀況與家長意願。

3
校長帶記者參觀教室,堆置的各種器具教材多數沒有打開,校長表示,學校一直在半打包狀態,隨時可以離開。

家長的意願?

然而,關於上一次期末家長會的情況,家長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長對記者表示:「那時候會議上,贊成留下來的都是孩子六年級要畢業的,也不是多數,學校就用他們的意見。」

寶山婦女Asaku,兒子周一到週五都在外地工作,將孩子託給Asaku照顧。今年,孩子剛入學,仍選在山下的國小就讀,Asaku母子都盼望學校回到山上。關於道路安全問題,他們說:「不會吧,路都一直有在拓寬,有在修。最好(學校)還是在山上,我們比較方便。」

每當周末,Asaku為了接孫子回山上的家,都必須放掉山上半天的工作,又花上來回的油費。當然也有的家長在外地工作,無法像Asaku那樣可以在山上照應放學的孩子,但Asaku認為:「學校有保母會照顧啊,從以前就是這樣。」

寶山村內有希望學校能夠回到山上的呼聲傳出,但校方召開家長會的結論則是家長有意願留在山下,何以意見會有落差呢?

黃龍泉校長受訪時表示:「其實家長們也都是很矛盾的。沒有人會說不想回去,但是真的要回去的話,生計怎麼辦?工作都在山下,也會掙扎。」黃龍泉並認為,「很多說要回去的,並不是真正的家長。」

校長表示,六龜一帶因為地緣關係,本就有許多原住民聚居,六龜國小的學生裡,也有好幾位本身是寶山的孩子,因為家長工作因素而到平地念書的,這是八八災前就有的常態。「我們也會擔心國小是不是會沒有了,(學生)一年比一年少…我們也不希望學校沒有,畢竟學校是安定社區的因素。」黃校長說。

1
寶山國小的孩子在六龜國小的籃球場上打球,少少的幾個已經是全校人數的一半。

孩子、家長、社區,屬於誰的小學?

校長認為,六龜國小本就有不少原住民學童,孩子寄讀在這裡,應不致有相處適應上的問題;從另一方面想,孩子在這裡接收到的資源,和在山上的學校完全不同,對學習也有正面的影響。不過,原民文化教育,脫離了原本的山林和部落環境,是否可能會讓傳統的承接出現斷層呢?校長回應:「這個不會有影響。我們還是會舉辦射耳祭,祭典上也還是會有小朋友表演歌舞。」

值得注意的是,寶山國小的家長雖然各有想法,生活在部落的婦女們卻都明確表示,希望維持山上的學校。一位婦女阿蓮說:「我的孩子早就畢業了啦!但是還是要有學校啊,我們的孫子,我們的後代,也是需要的啊。」

另一位婦女Abus則認為,對家長來說,希望孩子回到山上,也許是考慮就學生活的方便性,但她的想法不僅於此:「我的心都在山上,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也都能在山上(受教育)。」

寶山村長期人口大量外流,由於接近平地,為了生活,許多青壯年人都到平地貸屋居住、在都市打拚。六龜國小有不少學童,父母最初也來自寶山,因為家長工作而到平地就讀,接受漢人教育。也因為人口流失,寶山國小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部落婦女間彼此戲謔時常稱:「快點生一個(孩子),不然學校沒有人念了。」

如今,這個人數本來就少的原鄉小學,則因為八八風災,依託在平地學校寄讀了一年,做為「社區安定因素」的寶山國小,未來何去何從?是否也將隨外流的人口,逐漸流逝?記者將持續追蹤報導。

4
現在每間教室都只有兩三張課桌椅,因為每一班也都只有兩三位學生。

7 回應 to “學校在哪裡(7)寶山國小何去何從?”

  1. 納稅人 說:

    一校12人, 成本真高

    在別處恐早就被廢校了吧

    • 受教權,也可以用成本來算 說:

      你說的沒錯,如果在別的地方,也許早廢校了
      很可惜,原住民教育法裡,明明白白寫著「政府應依原住民之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權,以發展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文化,特制定本法。」、「中央政府應寬列預算,專款辦理原住民族教育;其比率合計不得少於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預算總額百分之一.二。」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7)

      因為地處偏鄉,因為是少數的文化,才需要特別保障他的受教權
      才需要特別留下培育與傳承少數民族特有文化的場所

      納稅人的成本思維和高雄縣府倒是滿像的~
      據聞,八八之前縣府就因為「不符成本」有將寶山廢校考慮,不過礙著原民教育法罷了
      現在部落都還在猜疑,是不是剛好來了個莫拉克,把寶山國小遷下了山,
      那就一直在山下,最後順勢讓它消失算了

      納稅人和縣府的思維好像很合拍,請納稅人幫忙想想,
      縣府有沒有可能有這打算呢?

      • 納稅人 說:

        原住民教育法第11條
        各級政府得視需要設立各級原住民族學校或原住民教育班,以利就學,並
        維護其文化

        準此 當然可以不計代價成本來設立學校

        我好奇的是, 像寶山國小目前的狀況, 要養幾個老師, 主任, 校長?
        除了當家教班的專任老師外, 他們是否可做出些" 維護其文化 " 的成績?

        商人興學, 像今年的真理大學知識管理系, 只有一個人入學也咬著牙要開課, 只是兩年後這系就要廢了

        既然不是商人興學, 除了提供原住民就業機會, 那就要提供些成果或願景來讓納稅人心服口福囉

        • 納稅人 說:

          附帶一句

          學生少, 是生的少

          族人本來就少

          再不生, 遲早就滅族囉, 多加油!!

          • 文化,是拿來交代的 說:

            既然已經根據需要而設置的小學,還需要特別弄個「維護文化的成績」跟納稅人交代?
            平地的學校因為有一定就學人數而需設立學校,也要小朋友一個個點名做名冊昭告全國納稅人嗎?
            學校在部落,從小生活在部落,就有其文化延續的意義
            如果好奇什麼是原住民的文化,又是怎麼在部落生活中傳承的
            請到部落裡親身去體驗,謙卑的了解

            不然,請問所謂「維護文化」的「成績」是什麼?
            把小孩子組成合唱團到處表演八部和音嗎?
            或者,像本文中的黃校長一樣,「我們還是會舉辦射耳祭,祭典上也還是會有小朋友表演歌舞。」就叫做文化傳承不會斷嗎?

            另附帶,學生少不是生得少,是人口流失嚴重
            人口已經流失了,學校又回不去,就會流失得更厲害
            把原住民孩童從小放在平地,才是滅族吧

            再附帶,如果真的這麼要考量「成本」為出發點的話
            (或者考量其他除了教育思維以外的所有因素)
            把寶山放在六龜教室,還要再雇老師
            那縣政府還真不如乾脆宣布廢校,讓小朋友們轉到安心的學習環境去
            不要一年了還天天都過著不安定的生活
            每一天在一年來都沒整理出像樣學習環境的教室
            坐在臨時搬來的課桌椅上,每天感覺到自己寄人籬下
            然後還可以被解釋為「這是半打包狀態」!!

            不過,縣政府大概也做不到,
            因為還要顧慮外界的觀感、家長的抗議,
            畢竟,原鄉因文化族群原因要有小學這種事,
            雖然不想做也不重視,面子上也還是要交代一下的~

    • eden 說:

      一校12人, 成本真高,
      但有別的方法政府不會用罷了.
      還有這12人中要是有一個是,愛迪生.愛因斯坦.霍金之輩的人才,
      這樣成本相對的太便宜了.

  2. 番婆 說:

    “村中猶有讀書聲"~~~~一部片道出法國政府對偏鄉的愛及混齡教育的可能性!
    凡事以金錢做衡量的價值觀~~~是商人的思維非教育的思維

    這留言版的納稅人的心~~~是否是慈濟人裏的商人那氣急敗壞的心?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