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百合系列(1)新生活如何開始?

本文摘要:屏東長治百合園區,由慈濟基金會完成第一階段援建工作,慈濟目前已經撤離長治百合園區,第二期永久屋的援建將由長老教會與紅十字會共同協助。在第一批居民進住之後,生活是否已經步入正軌?( 圖/ 柯亞璇,長治百合園區的永久屋 )

長治百合系列(1)新生活如何開始?

編按:因風災需要遷居的魯凱族人,除了好茶部落之外,其餘均將落腳在由縣府命名的「屏東長治百合園區」中(註1),目前也已完成第一批居民入住作業,對魯凱族而言,是歷史性的遷居大事。我們將開闢「長治百合系列」,持續記錄這個新社區的點點滴滴,本文為系列之一。

———————————————————————————-

屏東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在8月6日完成第一批居民入住作業,居民包含霧台鄉佳暮、阿禮、吉露、谷川以及三地門的達來、德文部落。入住當天,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屏東縣長曹啟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碧玉皆到場揭碑、祝福。

慈濟基金會完成第一階段的援建工作後,目前已經撤離長治百合園區,生活協助的工作由世界展望會負責的「生活重建中心」接手,另外,第二期永久屋的援建工作,則將由長老教會與紅十字會共同協助。然而,歷經三個多月的工期完成的住屋,雖已完成第一批的進住,但居民的生活是否已經步入正軌?

P1060412
第一期的永久屋已經完工,也有居民入住

牧者要說魯凱語?排灣話?

園區內的族群組成包含排灣族以及魯凱族,信仰上大致分為:安息日、長老教會、天主教以及循理會,但在園區內,目前並沒有任何教堂的建築,各個宗教都是使用園區內的閒置空間作為「臨時集會所」,霧台鄉公所告知居民,教會的集會所是以宗教作區分,不若過去在山上,每個部落都有各自的教會。

以佳暮為例,目前佳暮跟谷川是共同使用同一個臨時集會所,兩個部落雖同屬基督宗教,但佳暮居民使用的是魯凱語,谷川則有部分居民講排灣族語,雖然一起上教會,但語言不同,根本無法傳道、溝通,佳暮村民麼葛直言:「那牧者到底要講排灣族的話還是魯凱族的?」倘若牧者只說單一族群的母語,另一方又該如何是好?

對於園區內的公共空間,佳暮發展協會理監事班德勒指出,一直都有聽到「會蓋教堂」的消息,但是在月初完成入住後,慈濟基金會也隨即撤離園區,並且已和負責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生活重建中心的世界展望會完成交接,「我們還可以在園區裡面看到他們當初的設計規劃,真的有教堂還有球場啊,只是現在他們撤走了,我們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

此外,班德勒指出,當初也聽聞慈濟有規畫要蓋展售中心,但三個月的工期過去,教堂、展售中心、相關共同的生活空間都沒有完成,長治園區內雖仍保有長治分台過去的部分建築,是否能夠挪為居民的集會所、共同生活空間?

一家多戶,都是流浪戶

另一項讓居民感到困擾的問題則是「一家多戶」的狀況,麼葛說,原先在山上的房子是登記在父親名下,後來鄉公所寄了一張繼承的通知書到麼葛家中,表示房子已經由鄉公所辦理繼承轉移到兄長名下,同時鄉公所也通知住在台北的哥哥要處理申請永久屋的相關事宜。

「所以現在這棟房子是登記在哥哥名下,但是戶長是我。」麼葛提到,這棟34坪的房子目前是父母以及麼葛一家8個人居住,但麼葛的哥哥、姊姊戶籍全登記在同一個戶,大大小小家起來20多人。

麼葛與妻子原先希望留在山上,但因為在山上居住的房子在大哥名下,又已用作申請永久屋,鄉公所在辦理相關業務時,也沒有調查實際居住狀況,現在目葛一家住在哥哥名下的房子,即使想回山上蓋房子卻也「於法不符」。

而在杉林大愛園區所碰到的「遮雨棚問題」也依然存在於屏東,過短的遮雨棚,使得居民不得不自行搭建帆布「遮雨」,戶與戶之間的走道也與杉林大愛園區的連鎖磚走道不同,而是泥土與石頭滿佈,居民擔心泥沙若不斷被雨水沖刷,容易造成阻塞影響排水,

有的住戶自行集資購買水泥板搭建「排水溝」,但也有的住戶表示,「縣府曾告知先不要動,但是慈濟又跟我們說留給我們自己發揮。那如果我們自己做水溝了,會不會以後政府又說要拆?」在兩方說法不一的情況下,動?或者不動?都讓居民無所適從。

IMG_4973
長治園區也有「雨遮過短」的問題需要改善,族人集體購買水泥做排水溝但不知將來是否需要拆除?
IMG_4971

就業與就學的難題

安居的問題外,園區內的就學問題也令人擔憂。災後,為方便學童上下學,霧台國小在北葉國小設置分校,但在八八週年後,分校已告廢止,原先就讀分校的學童,隨著家長進住永久屋後,家長與孩子都陷入「要去哪裡上學」的困境中。

園區週邊的北葉國小與三地國小皆屬排灣族的原住民小學,另一所魯凱族小學─青葉國小則距離園區40-50分鐘的車程,學校也沒有校車,對家長而言,上班日該如何接送孩子?

就業方面,園區內的居民尚未找到工作者,多半選擇八八臨工,也有從事短期就業的居民慮及擴大就業非長久之計,結合政府的就業輔導方案尋求新出路。班德勒表示,除了這些工作之外,部落傳統的技藝也可作為經濟來源,但如何永續經營卻是另一個難處。

他進一步指出,「人才培訓方面,這個一定要公部門來做,我們沒辦法自己處理。」同時,傳統技藝除了讓居民有了收入之外,也是文化的傳承,他回憶部落長老說過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凋零、會離開,那文化的東西怎麼傳?如果不能在我們還在的時候傾囊相授,我一定會含恨而終。」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進住的第一個月,生活、就業、就學、文化的難題才正要開始。

註1:

長治永久屋由縣府命名為「長治百合園區」,雖然在目前園區入口有堆砌石頭上寫「慈濟大愛園區」,但經居民與慈濟溝通後,慈濟基金會表示將會移除,但是目前尚未移除。

28 回應 to “長治百合系列(1)新生活如何開始?”

  1. 欣慰 說:

    真是令人欣慰的開始,特別是慈濟已經撤出,感謝主,其他部分可以靠我們弟兄姊妹一起來,用部落的方式蓋教堂也是可以的阿.只要有心,沒有一建是能難得倒我們原住民的弟兄姊妹,不是嗎?唯有自己爭取來的權益才是真實可靠的,其它的讓我們自己來吧!讓我們的決心和勤奮展現民族的生命力吧!

  2. shouminc 說:

    長治百合園區的狀況,從報導中來看,有幾點值得懷疑提出來請記者跟編輯們追蹤報導:
    1.慈濟是否未完成原有承諾的建設就撤離跑人?而導致原有規劃的一些設施全未完成建設?還是將原有規畫交由後暨者參考而由後繼者暨部落自行為之?
    2.慈濟是否以此方式作為日後回來的一種手段?就是以高雄縣的大愛村由其經營管理與此地的交接給世展會管理之模式的管理經營結果來證明慈濟才是對的?
    3.慈濟這種手法是否是一種對於原住民反對其掌控一切的報復手段?

    • 八八編輯 說:

      shouminc :

      感謝你的提醒,會請記者繼續追蹤您留言中提及的議題,謝謝你!

      • 納稅人 說:

        慈濟不撤離, 有人罵
        聽旨撤離, 還是有人罵

        難為了上人

        原住民基督徒, 有點骨氣好不好!

        人助自助, 靠山山倒, 靠人人倒, 去找DPP陳瑩帶妳們站起來!

        • shouminc 說:

          從這篇報導上ˋ來看透露著古怪。所以請這兒的記者跟編輯去查證一下以釋疑惑!

          終究88週年,政府同意高雄縣小林二村不由慈濟承建永久屋後,不少奇怪且袒護慈濟的貼文就紛紛出現甚至連宗教與政治紛爭的說法都跑出來了。這也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慈濟在表面上沒動作而檯面下的小動作不斷?

          至於原住民部落的確得自己有個方向才是。不管之後是那一個NGO接手,主角還是原住民部落本身〞ˇ不過慈濟那堆永久屋留下來的爛攤子該如何處理,才不會將裡頭弄得亂七八糟,是接手者跟居住使用者所須優先解決的!

          至於就學、就業方面,教會牧師別只顧著傳教傳道找信徒,該找總會幫忙時還是得去找。公部門學校有問題,教會不是沒辦學經驗,找教會來辦就對了!就業生活方面也可找教會協助(如果公部門失靈的話),不然當初教會怎能在原住民部落生根發展啊?!

          既然原住民部落要走自己的路,現在機會來臨了就看如何把握跟表現囉!旁邊的人只能給一些建議罷了!包括慈濟在內,外來的協助是有限的。

          • 納稅人 說:

            連個現成的攤子都處理不了, 還要嫌別人給的是爛攤子?

            基督徒不會如此沒出息的!

            自己建攤子自己顧!!

            旁人就閉嘴吧.

            有本事就替他蓋個好攤子.

          • shouminc 說:

            原來慈濟跟其支持者的觀念是出錢幫忙就說不得,不管是不是幫倒忙了!

            從報導上看出來永久屋的問題一堆,是好攤子。

        • 原住民的女婿 說:

          總統馬英九參選時的原住民政策白皮書,第一條開宗明義就說試辦原住民的自治區。 不過時間已過了兩年多,原住民自治相關的法律還沒有具體的成效。總統馬英九三 月份出訪太平洋六過友邦國家時,舉辦媒體茶會,記者追問何時兌現試辦原住民自 治的承諾。總統回應卻說是要新的、並且要行得通的自治。不過自治法仍然無法走 出行政院的大門,因為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山地鄉現在的鄉長是民選的,原鄉早已經實行自治了,學者認為政治精英,缺乏誠意,擔心原住民自治之後,引發土地爭 議的問題,才是民族自治最大的阻力,因此學者擔心未來的原住民自治,可能只是 功能性的空殼自治,只是讓原住民族有當家做主的感覺而已。

          99年8月22日晚間吳敦義接受原住民電視台主播Kolas Yotaka專訪,又再說出〝山地鄉現在的鄉長是民選的,原鄉早已經實行自治了〞這段話!
          原住民族人 有感覺到原住民已經自治了嗎?

      • Falice 說:

        哈哈,正式,
        不過這樣也好,事情單純化,
        不用繞在護航和反慈濟的問題上,
        而是真正的監督.

        而就慈濟來說,也可較簡單的輔導大愛南沙魯的就業問題,
        發展布農的特色產業…

    • 大頭 說:

      從你的質疑看你的人格特質..不難發現有多麼地佛地魔!

  3. 番婆 說:

    因最近有人想建立社會企業
    以推動傳統工藝為主要~~~如有需要我可以幫忙打聽一下?
    但需要瞭解
    部落傳統的技藝有那些?

    • Falice 說:

      我關注的部落傳統工藝好一鎮子了,
      雖然老師們很努力的想復興,
      但是我覺得面臨了一個很大問題,
      雖然各家有不同圖騰,但其實大同小異,差異性不大,
      每各部落都發展編織,
      但是卻無獨特性,更慘的是,有削價競爭的憂慮,
      樣式古板,不具時尚感,手工藝品單價也不低,可能年輕人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有一個設計師,
      幫忙設計~

  4. 不明白 說:

    1.人才培訓方面,這個一定要公部門來做,我們沒辦法自己處理。

    是傳統技藝的人才還是行銷的人才?
    傳統技藝的人才培訓也要公部門嗎?為什麼?與傳統技藝零距離的是部落的人啊!

    2.設計師?

    三地門,霧台都有不少啊?徵詢過他們的意見嗎?

    天助自助者,加油

    • Falice 說:

      我有不同看法,和傳統零距離的確實是部落的老師,
      但是擁有的是技藝,非設計,
      就像故宮,他非得找個義大利設計師來賦予心生命

      當然,我不是說要找個名師,
      而是說同樣的概念,如何具備部落元素,
      而活化產品,那需要設計,
      作為消費者來說,
      現實面就是,有許多工作坊都有做包包,
      但有多少年輕消費族群會購買呢?

      以我個人來說,目前覺得還不錯的是花蓮AMIS,
      曾春子創作的商品,較精美獨特
      用編織作成的手機套.面紙套,還有捐印
      http://blog.roodo.com/kawpir/archives/687696.html

  5. Falice 說:

    沒說完,

    或是說區分傳統商品和現代商品的設計

    像傳統木雕,體現著原民同胞那份質樸原始的情感.
    這就仰賴部落老師,
    如這個VUVU的木雕,(還有我喜歡魯凱和排灣的族刀)
    http://www.dfun.com.tw/?p=9942

    現代商品,如果部落裡頭有很好的老師,當然那就不外求,
    但如果都是一成不變的串琉璃珠,編方形包,
    那就得靠外援,原住民有很獨特的部落元素,但這些要怎發揮?
    我覺得需要注入新血新創意

    • 番婆 說:

      設計的提升是很重要
      需要有概念的專業帶領創新~~
      像巴里島因一群建築師陪伴
      (建築設計與生活美相關 建築師給的意見很實用)
      在設計上創新而一改地攤貨的命運
      成就了許多不二價的精品店家

      台灣女藝協會的設計師也是面臨類似問題
      設計 量產 通路 產品現代&實用化…..
      摸索了三年才一點點心得
      加上創作者的條件弱
      有資金 店舖 哇~~真的很複雜 …..

      正因
      原住民有很獨特的部落元素,
      更要謹慎的思考好的如何保存?新的如何創出?

  6. 不明白 說:

    三地門和霧台就有很好的設計和創意的作品,絕對超越工藝品的層次.

    力量在部落,不要浪費

  7. 大愛園區大石 說:

    報導說 [ 長治永久屋由縣府命名為「長治百合園區」,雖然在目前園區入口有堆砌石頭上寫「慈濟大愛園區」,但經居民與慈濟溝通後,慈濟基金會表示將會移除,但是目前尚未移除。]

    是與慈濟哪個層級的人溝通?
    又是哪個層級的人表示會移除?
    有說何時要移除嗎?

  8. moya 說:

    第一個,教堂問題。當初施工前最後一次協調會確認,只保留地基,不興建。這個也是當初居民和教會堅持的,不是慈濟不蓋。

    第二個,展售中心問題。這個卡在縣政府的地目變更為商業區的行政流程上,後續已經確定由紅十字會和長老會,如果通過變更,應該會由他們負責興建。

    • 慈濟新聞 說:

      第一個,如果是當初開過最後一次協調會確認的,那麼慈濟是不是應該公開的在住戶大會上跟住戶說清楚?

      再來,只保留地基的方式應該不是把成堆的土石放在原地任由雨水沖刷,接著隨著園區內愈往內高度愈低,最後在園區形成積水吧?

      第二個,展售中心問題,如果卡在行政流程,當初為何要開口承諾?
      承諾的做不到,承諾不蓋靜思堂,最後到是在高雄出現了佛堂。

      再另外,有愛還要永久 做連鎖磚擋土牆(http://www.tw.tzuchi.org/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catid=164:2010-01-22-03-41-46&id=6393:3919AA1207E198704825775800163063&Itemid=197)
      這篇文章提到,
      「本已埋設在土方下面的水管,大雨一來,砂土被沖刷,水管再度裸露。林春生師兄指著洗石子壁面最底部說,洗石子噴射位置還不夠深,還要再補。他說:「連鎖磚有檔土牆保護,才 不會像走道上裸露的橘色管路上原本所覆蓋的砂土一樣,被雨水沖刷掉,所以下雨天就是最好的驗收機會。」

      請你對照這篇文章提到的照片
      施工人員也知道必須防止被雨水沖刷
      結果呢?

      • 看不下去 說:

        https://www.88news.org/?p=3149

        來看看當年霧台教會是怎樣的抵制慈濟??

        現在慈濟真被抵制走了, 居然還有臉追著別人要錢??

        基督徒原住民與牧師們, 挺直你們的腰桿, 拿出骨氣來!!

        DPP陳瑩與你們同在!!

      • moya 說:

        您可能少看了幾則新聞:屏東縣政府的新聞稿說明,所有對外的消息發佈,由縣政府統一為之。

        所以慈濟並不會對外說明任何事情。要求慈濟說明長治百合部落的任何事情,基於縣政府的要求,慈濟應該是辦不到的,就算網路上吵得再大聲,慈濟也無法說明。

        雖然我是覺得,應該或多或少可以講一些事情,但是就網路論戰來看,就算慈濟再怎樣說明,大概也是會被冠上「拒絕接受指教」的罪名吧!

      • moya 說:

        防止雨水沖刷的問題,其實綠建築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目前沒有完全可以解決的方案。

        當然如果居民要改成傳統的非綠建築的建築模式,慈濟應該也沒話說。但依據莫拉克重建條例而言,會不會被當成違建?那就很難說,這要看地方政府的認定。但絕對不是如同網路上亂傳的,慈濟說的算的。

        • 大頭 說:

          不要說園區了~一般縣市道路觀光區現在也都改鋪連鎖磚道路..
          機車汽車壓來壓去..不多久就會出現有些連鎖磚區塊凹陷而積水!
          鋪柏油的馬路也三不五十地必須重新刮掉重鋪..
          除非作成像高速高路或飛機跑道的混泥土剛性路面,這根本不可能!
          底下這公司的路面材料應該也不錯,是用回收再生橡膠粉改良瀝青..
          應該也可算環保材質吧!

          http://www.rubbertec.at/CN%20compl/Firma/Background/index.html

        • Moya 說:

          http://blog.yam.com/kueihsienl/article/2622895 這一篇可以參考一下。國人要接受綠建築的不便,不是短期內可以達到的。但是這些不便,可以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有更多樣性,是否每個人願意犧牲一點,給我們的後代子孫更好的生活條件?

          比如說,積水問題,也綠建築的規範,如果雨水在一週內可以自然消退、入滲到地下,都是「排水良好」。就我了解,杉林大愛園區和長治百合園區都符合這個規範,停雨之後不到一天積水就消失了。

          有些學術專業的用詞,可能和一般人的俗情了解不同。大部分人可能比較習慣一停雨路上一點水都沒有才叫做沒有積水吧!

          這邊我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不過我有一群朋友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他們非常專業,有興趣可以去找一下他們的網站,他們會很熱心的為您解說。

          • Moya 說:

            網址在這邊:http://www.e-info.org.tw/

          • 戴茫 說:

            八月初我到了長治永久屋去了一趟
            那天下午下了一場雷陣雨
            幾個沒有蓋房子的空地開始出現積水
            最後這些水就順著地勢流向住家
            而原本兩側住宅中央的大水溝(或稱疏濬溝)
            就這樣慢慢的被沖刷的土石給墊高
            就連外圍的大水溝的水也滿了起來
            半個月後
            我再到長治去看
            疏濬溝已經變成小朋友玩沙子的場地了

            與杉林大愛園區相同的問題是
            我到了阿禮、佳暮的人家門前詢問他們
            他們都說,因為大門是由外往內開
            加上門前的屋簷過短
            所以雨水就會沿著屋簷、門縫流進住家
            更別提後門的衣服、洗衣機、瓦斯桶了

            如你所說的,就綠建築的角度來看
            排水良好的定義或許是這樣
            但是就生活不便的角度來看
            如果今天我們都是住戶
            每到了雨季三天兩頭就是這樣
            這真的是慈濟當初提出的「安身、安心、安家」的初衷嗎?

            至於積水不到一天就消失
            萊羅克颱風之後
            我在隔兩天到了長治
            園區內還是有積水存在

            當地居民也在和我聊天的時候說到
            現在園區內鋪上連鎖磚的地面有的已經出現凹陷
            遇雨就成水澤區

            也許部分原因我們可以說是因為二三期的房子還沒有興建
            所以必須忍耐這樣的不便

            那疏濬溝呢
            難道疏濬溝也要說是因為二三期還未動工就成為一種解釋嗎

            另外,我必須強調的是
            並非是因為反慈濟所以我提出這些我看到的
            而是因為這裡的一期援建單位是慈濟
            理當會想問慈濟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如果綠建築一說就是解決的方式
            那要居民怎麼接受這樣的說法?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