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梅雨-八八災區的汛期臨戰考驗

本文摘要:選擇這樣的情勢進行高關懷族群的疏散,根本是進行生命安全的豪賭。高雄縣桃源鄉的夥伴工作站,上午11時開始決定運送需要洗腎的居民先下山,但是快到六龜時,河底便道已經氾濫封路,只好退回原部落。( 圖/ 鐘聖雄。預期會被雨沖毀的便橋,可有其他避災路徑? )

第一道梅雨-八八災區的汛期臨戰考驗

雖然屏東縣許多關心八八災後重建的民間團體,明瞭已經發生嚴重環境變遷的山谷與河川,將在每一年的汛期面對更嚴苛的破壞與災害潛勢,也因此積極的導引行政院災害防治委員會於921地震後建構的「社區防救災」培訓計畫,在屏東縣沿海與原住民部落辦理三個梯次的種子培訓。

甚至,對於行政院指示包括消防署與水土保持局必須於四月底前於各鄉鎮辦理「防救災模擬演習」,民間與社區也有部份積極的對於演練流程的接近實境程度,提出質疑建議與修正。

然而,當5月23日今年第一道的梅雨鋒面,烏雲遮蓋了大武山到玉山的稜線壯貌,風勢捲起久旱未雨的河床狂沙,山區裡所有八八遺留的順向坡,紛紛張開飢渴盼水的裂縫。

雖然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3月12日公布了最新土石流山崩雨量警戒值,重災區從450mm降低至200mm,但是5月23日接近中午瞬間的暴雨狂洩而下,無論居民、鄉鎮公所、縣市政府,仍有著臨戰時刻的徬徨與不確定。

疏散決策時點的不確認

雖然5月23日上午屏東縣政府已經通知各鄉長、村長,提醒要進行戒備,並於中午過後雨勢開始成立應變中心。但是,疏散作業在演練時規劃為至少兩個階段,包括先撤離弱勢族群(或稱為高關懷族群),以及第二階段的一般民眾。之前社會處在生活重建中心聯繫會報上,也提示了將包括使用復康巴士協助載運行動不便或有嚴重慢性病的居民,甚至也知道進入預產期的孕婦,不能使用如軍用卡車來輸送。

但是,如果應變中心沒有下達疏散指令,無論復康巴士、救護車或消防人員,均只進行待命,且待命位置均不在山區。

5月23日下午二時開始,雨勢進入豪大雨程度,縱使部份生活重建中心急忙將高關懷族群名冊送達各村長手上,並由村長指揮鄰長詢問撤離的意願。但因為鄉公所尚未下達第一階段疏散的指令,因此僅待命中。而鄉公所也表示在等待縣府應變中心的指示。然而當雨勢大到可疏散的道路上能見度僅不到五公尺時,縣府的聯繫窗口人員表示,授權由鄉長決定。

只是,缺乏足夠研判資訊來源與應變幕僚結構的鄉鎮公所,鄉長們無法確認可以提早疏散的時點。因此,一如往常的模式,需要獲得譬如橋樑道路損毀或是發生土石流了,或是看到河水超越警戒線(八八災後河床抬高,已沒有警戒線之分)才會真正下達疏散令。

那麼,誰能來協助鄉長進行提早且充分的決策資訊呢?

高關懷族群的後送計畫何在?

除了部份參與過「社區防救災培訓」的鄉鎮社區、生活重建中心或社工員等,知道應該協助事先調查災區內各社區高關懷族群名單,並且進行家訪,填寫可以作為後送計畫的基本資訊。

當然,仍有許多鄉鎮僅有名單,但沒有後送計畫的訪談設計。

為何該有後送計畫?主要是這些族群本身多具備行動不便或對於環境反應低敏感的特性,於疏散過程即必須要配有志工,並根據所訪調資訊送至可依親之處或指定醫院。

然而,一個問題困擾了熱心的重建中心或工作站等重建團體,那些獨居無親可依的弱勢族群,要送到何處呢?雖然有識者預先懇請部份安養院,願意提供部份床位因應,但畢竟各安養院是營利機構,不可能提供較長期的協助。因此顯然的地方政府應預先規劃或徵詢可適當作為收容部份弱勢族群的機構,以及提供適當地經費補助。

高關懷族群的後送時間是否應提早?

如果必須等到相關警戒級數才啟動高關懷族群的疏散,那麼5月23日的現場考驗即是,如何在大雨滂沱且駕駛視線不足的風險下,進行載運移動?在當日移動過程中,無法明確判斷前後方的山坡地,是否有出現落石狀況,也無法確認前方的道路是否開始出現陷落?

選擇這樣的情勢進行高關懷族群的疏散,根本是在進行生命安全的豪賭。當日中午左右即已獲得高雄縣桃源鄉的夥伴工作站,上午11時就開始決定運送需要洗腎的居民先下山,但是快到六龜時,河底便道已經氾濫封路了,於是只好退回原部落。

對於必須每週定期就診如洗腎病患,或進入預產期的孕婦而言,縱使部落安全尚可,但因道路中斷造成的孤島效應,大雨過後的道路搶通至少也要三至六天,對於這些需就診的病患而言,難道必須在部落坐等直升機運送(萬一遇到滯留鋒或是西南氣流的天候,直昇機出動遇到山區亂流風險更高)?

因此,針對高關懷族群的後送時間,在八八災後的高度變遷環境裡,已不適合過往疏散的操作模式或啟動時間了。提早並在未雨的狀況下疏散方為安全保障的上策。

實境的應變力待加強

任何的演習或宣導,都是在晴空萬里下輕鬆的執行,但在臨戰得繃緊的神經中,決策者有多少注意力可以面對連續不斷的狀況情資?又有多少資源可以在風雨中輕易調度?又有多少志工與人員必須在惡劣局勢下,將自己的生命安全包裹在這個高風險之中?

可以安全踏實的提早疏散我們通常都寧可觀望等待,卻總是喜歡自我挑戰如災難電影情節下的恐怖挑戰!

難道八八的災難教訓還不夠?

(作者為來義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專案督導)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聞網)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