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導致減產 梅價仍然「沒價」

本文摘要:農會宣佈要以每公斤10元收購,但是卻遲遲不進場收貨,延遲到週四(3/28)才開始收,彷彿是故意讓等不及的早花梅果只能交給價格較差的中盤,「農會跟老江小江等出身甲仙的中盤商說好的,讓他們先收飽了,農會再進場收貨」。族人恨得牙癢癢地說。( 圖/ 柳琬玲。擔憂的農人 )

缺水導致減產 梅價仍然「沒價」

本週三(3/27)凌晨一點鐘,南橫一線的桃源山區起了大風;緊接著下起雨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淅瀝瀝漸次發展成嘩啦啦,又降低聲響成為加強版的淅瀝瀝。這,是今年入春以來的第一場雨。

今年開春一直很乾,不僅是開春應景的桂竹無筍可出,連果園中的草都成整株地乾成一片枯黃。樹梢的青梅大多因缺水而粒頭小,甚至提早落果;眼看距離清明節已經不到一周,族人們為了可預知的青梅短收而焦心。此時春雨真的來得太遲了,不僅青梅已經開始轉熟來不及長大,天亮後這吸水的梅子一遇到太陽更是最快催熟。老人家都說,「梅子成熟是不等人的」,一兩天的工夫就可以黃熟落地。

缺水的梅果蒂頭脆弱,也很有機會因為一夜稍大的雨勢造成滿地落果。更揪心的是,這樣的雨勢下久些,可能讓溪底便道無法通行,屆時大噸數的卡車無法上山收梅包,族人的梅子就要下不來了。唉喲喂!當真是不下雨難,下雨也難。

族人們心裡更擔了另一個沉重,那就是價格,而這又與農會進場收梅的時機相關。從本週一(3/25)開始,甲仙的老江(梅子的收購商)已經出動收梅了,梅市已開,但是農會的青梅廠農合作收購機制卻遲遲不開始收梅。「聽說農會週四才要拿」。唉,明明13日在公所會議室,農會潘主任才跟大家講25日就要開始運,怎麼又這樣?

IMG_0723IMG_0725

(左)望著因為缺水而嚴重落果的梅園,這位Tama愁容滿面(右)農會還沒有開收,但是這一個位於拉芙蘭阿其巴部落的梅園已經掉了一地的黃熟落果。

農會遲遲沒有進場,放任收購商壓低價格

每一年農會產農合作提出的價格,已經成為民間中盤商梅價的重要標竿。通常在農會進場收的時候,盤商會以農會價格的低標作為當年開盤行情,像今年農會竿打梅收購價談好是9-12元(每公斤)浮動,所以老江收梅也就是把價格壓在9元。在產量正常的情況下,每公斤9元是有點勉強可以接受的價格,地主與工人都可賺到自己應得;但是今年全台青梅普遍減產,這兩日漸歇性陣雨,早熟的梅園「梅子掉一半了」,本來一顆樹盛產可以打下3包(約180公斤)麻袋來說,今年一顆樹打下1包就不錯了的情形下,9元的竿打價就會讓農人請不起工人了。族人普遍納悶「今年梅子那麼少,怎麼可能9元」?

如今農會宣佈要以每公斤10元收購,但是卻遲遲不進場收貨,延遲到週四(3/28)才開始收,彷彿是故意讓等不及的早花梅果只能交給價格較差的中盤,「農會跟老江小江等出身甲仙的中盤商說好的,讓他們先收飽了,農會再進場收貨」。族人恨得牙癢癢地說。

針對延遲收貨的問題,甲仙農會潘主任表示,無法於25日開始收貨,是因為「工廠還沒有準備好」。那為何小江、老江等中盤商可以在25日就開收呢?「中盤商的工廠在哪裡我不清楚」,潘主任說明,甲仙農會的梅車已經於3/28(四)開始上山收貨,第一天有兩台車,收到高中、桃源、勤和與拉芙蘭的貨;至於梅山與復興,之所以要下週一(4/1)才開始收,是按照甲仙農會在當地的代表回報農會的訊息決定。

族人會擔心的另一件事情,是農會停止收梅後的梅價。農會是採取約定收貨,就是如果今年廠農合作談好的數量收到了,農會就停止收貨了。通常那時尚未完成竿打採收的梅園就只剩下民間盤商可以供貨,屆時青梅竿打價就有可能開始三級「降」,變成8元、7元、6元…,一日一日掉下去。

IMG_0705

晚上十點沿路收梅包後準備下山的梅包車

寂靜的梅園,族人放棄採收?

青梅產季原應展開人力爭奪戰,尤其莫拉克災後人口外流更多的情形下,勞動力更為缺乏。每年清明節前後,也是出外工作的族人回鄉打梅的季節,各部落年輕人回流,讓平時以老弱婦孺為主的部落人口組成,增添了青壯年的活耀身影。比較有銷售管道的婦女,也通常會備好罐子與二砂,捲起袖子替青梅揉鹽殺青,製造當季脆梅提供給親友品嚐。但今年,似乎是一個寂靜的梅產季,許多人園子沒有生,或者有生但生得不多的情形下,過於便宜的梅價,讓不少族人只能放棄採收。

今年甲仙農會的廠農合作收購量為1,650公噸,約佔桃源那瑪夏一帶青梅產量的1/4弱。其餘的梅子除了少量自行手採挑選運交行口、與大多數交給以甲仙人為主的幾位盤商之外,也有少量在地製造;三分熟青梅是梅精的原料,六分熟青梅適合做爽口脆梅,八分熟的青梅可以醃製Q梅爛梅,至於黃熟的熟梅,製造梅果醬正當宜。

今年產季提前到來,比往年提早十天左右,海拔較低的那瑪夏、建山、高中等地早在上禮拜就開始手採;而桃源、勤和、拉芙蘭、梅山各部落也都已經陸續開始青梅竿打作業。一旦開打,昭告著青梅產季高峰的到來,最慢在一週內青梅採收很快就會完結。但由於梅園海拔的差異,青梅產季有機會延續到四月中旬,海拔最高熟得最慢的禮觀梅園採收完畢,才是產季的落幕。

IMG_0722

IMG0722 長得稀疏、粒頭小又提早黃熟的枝頭青梅,讓地主擔心不符成本,不敢請工甚至放棄採收。

 

相關報導:

梅花盛開,梅子產銷協調會拉開產季序幕

一篇回應 to “缺水導致減產 梅價仍然「沒價」”

  1. 陳小姐 說:

    其實我們自己也要檢討,為何別區別鄉的價錢和我們的有差距,我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農民賺到錢因為在山上很辛苦。既然梅子少又價錢少我們也就犧牲不採收這樣它們會把價錢抬高啊,因它們也是有打合約的,記得那瑪夏有一年也不採收這些廠商就把價錢抬高,所以我們要自己團結一致啊。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