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條路,讓身體完整地回到大武

本文摘要: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是莫拉克受災的原鄉中少數被判定為安全的村落。但光是有安全的部落是沒有用的,遇雨容易中斷的道路,因為政府選擇用平地建設道路的單位成 去核定工程經費,使得簡易修復的道路在今年四月份就中斷了,至今仍無路可回家。 ( 圖/ 劉瑋婷。大武舉行戶長會議,居民寫下這三年間印象最深刻的事,大雨、道路不通成了共同記憶 )

等一條路,讓身體完整地回到大武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是莫拉克受災的原鄉中少數被判定為安全的村落。大武村又可分為東川、小山兩個聚落,相隔一條河,構成了大武。對部落居民而言,專家們的安全判定讓他們更可以大聲地在政府面前說:「我們要回家」。但光是有安全的部落是沒有用的,遇雨容易中斷的道路,因為政府選擇用平地建設道路的單位成本去核定工程經費,使得簡易修復的道路在今年四月份就中斷了,至今仍無路可回家。

IMG_6227
這位媽媽寫下:東川小山道路中斷,無法去看另一邊的親人

官方評估部落安全,但道路卻沒有跟著安全

回顧莫拉克風災當年,11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委託民間單位至大武進行複勘作業,複勘團隊提到,大武部落目前是透過聯外便道向外通聯,「山部落北側上邊坡發生大規模崩塌,埋沒 4 戶民房,建議邊坡整治。東川部落東側墓園區發生圓弧型地層滑動。崖面已緊鄰部落邊緣。北側野溪土石流沖刷,唯尚未直接影響部落安全。複勘評估為安全。」(註1)

無論是初勘或是複勘,兩次的安全性評估中,大武部落都安全過關,對許多被判定為不安全、安全堪虞的部落而言,得知有其他原鄉可以在安全評估中過關,除了祝 福,也充滿羨慕,但災後三年的雨季與汛期,大武的聯外道路斷得比其他部落早、修得比其他地方慢,至今,大武的居民依然必須涉水而過走溪底便道,在揚起漫天 的黃塵後,車輛在河道上搖搖擺擺才到得了大武。

IMG_6203
大武村,圖右上方為東川
IMG_6190
小山

希望將身體完整的運回大武

今年610開始,霧台鄉的大武與佳暮都是以預防性撤離來因應,因為聯外道路容易中斷的原故,後來公部門也與部落達成協議,大武、佳暮兩部落的原鄉居民必須在隘寮營區裡度過汛期,也度過了傳統的小米祭,也有居民在隘寮營區安置的這段時間,離開了人世,其它大武的居民在隘寮營區裡的生活,也在10月12日結束了「雨季來的日子」回到山上,從八月開始,一直到現在,大武部落陸陸續續有五位居民往生。

小米祭前一天,一位大武居民被救護車由隘寮營區送出,卻沒辦法再回到部落參加小米祭,臨終前的遺言是不願火化,希望能夠回到大武入土為安,但當時的道路不通,居民自己搭設的流籠沒辦法容納棺木的大小與重量,家屬最後選擇火化,等待路通再將骨灰帶回部落。

大武村長彭玉花的公公也在十月份過世,彭玉花說,公公在醫院時,聽到部落族人往生後火化的事情,「其實那個時候他一直覺得自己身體會好,但是他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說:我要完整的身體留在山上的土地。」為了達成他的願望,又因為居民後來搭建的吊橋僅能容納人、摩托車行走,「連棺木我們都要配合吊橋的大小,原本選的比較大,還因為這樣找了小一點的,然後把棺木抬回去。」

IMG_6247
大武居民自行搭設的流籠,居民戲稱這是部落的高鐵─「高」於河面的「鐵」籠

IMG_6258
連結東川與小山的吊橋

真的很想留在部落,只求有一條路

「我們真的很想留在部落,只求有一條路,到底什麼時候路才會好呢?」彭玉花無奈地說著,610之後,大武部落的聯外道路復建工程都因雨停工,居民自行搭設流籠便橋的新聞曝光之後,8月1日,中央重建會至大武了解現況,同時要求監造、施工單位一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

10月6日,中央重建會基礎建設處副處長蔡志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明,由於大武的連絡道路權責單位為行政院原民會,因此在廠商提出檢討報告之後,由中央重建會轉交報告書予原民會,再由原民會會同專家上山會勘,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工程變更設計(詳見:工程會大砍修路預算,原鄉人命不敵「成本效益」?)。

現階段,大武村內東川與小山之間,依靠的是一條小吊橋,這座橋是由善心人士捐款、鄉公所協助僱工購料,在由居民抓緊時間趁著天晴無雨之時趕緊完成的,也成為兩聚落唯一互通的道路,彭玉花也反映,為何至今沒有看到道路復建工程的進行。

對此,蔡志昌回應,考量到重型機具走伊拉便橋、經過霧台村再到大武,可能會碰到的狀況,因此計畫透過溪底便道的方式讓重型機具進出,「我有要求他們在11月10號之前溪底便道一定要打通道大武。」原訂在10月20日就可以讓重型機具進入大武,但因為必須向河川局申請河川工作許可,在時間上耽擱了十天左右,近期之內就會開始運作。

「我個人是覺得,不管怎樣,霧台到大武這邊要先做,霧大三號橋那邊的溪底便道也可以先做,因為你說以後要變更設計,那也是霧大二號橋那邊原先設計簡易過水箱涵的部分可能變更作一個橋或怎麼樣,但是霧台到大武這邊還是要先做。」蔡志昌說。

而原民會10月19日也已前往大武現勘,現勘結果為何,蔡志昌表示仍未收到報告書,但可確定的是,溪底便道完成之後,工程就能恢復進行。

 

IMG_6239 IMG_6241 IMG_6242 IMG_6240
10月27日,大武舉行戶長會議,居民寫下這三年間印象最深刻的事,大雨、道路不通成了共同記憶

IMG_6168

註1:

報告書中提到了大武部落的地形:「大武部落’座落於中新世時期-新第三紀的地質區,為輕度變質之地層─廬山層,岩層位態略呈東北方向向東傾沒。 部落位於隘寮北溪北側之低位河階地。隘寮北溪於大武村下方蜿蜒流向佳暮部落。部落高程約於 450至 470 公尺間,地勢為北高南低,落差約 20 公尺。隘寮北溪由部落南側曲流朝東下流,原溪床與部落高差約 70 公尺,惟近年隘寮北溪河床土石逐漸淤積,目前河道與部落高差約 50 公尺。」

一篇回應 to “等一條路,讓身體完整地回到大武”

  1. 番婆 說:

    給一條 生路 這麼難嗎?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