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部落與人權─「風災、土地、遷村」工作坊側記

編按:本文為至善基金會於莫拉克三週年舉辦的「風災、土地、工作坊」內容整理,包含地方部落與各界關心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討論,以下為內容分享。

──────────────────────────────────────────────────

部落共同議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因此遇到的問題

8月6日至善基金會南部工作站在鳳山辦理一場「風災、土地、工作坊」與會者多是災後重建在部落裡第一線的工作者,這個工作坊是我們面對重建繼續下去的一個起點,為了讓彼此的討論更能聚焦,從部落的角度出發思索部落面對的議題,並發展行動與方向,各部落都先提出傳統土地利用方式與現代土地遇到的問題。

這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亞弼‧達利(現職: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馬里光基那吉部落反興建高台水庫自救會 秘書長),林淑雅(現職: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副理事長、行政院原民會人權工作小組委員、行政院原民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委員會委員)南下來工作坊以互動方式進行分享。

莫拉克風災至今已經邁入第三年,雖然這三年已經陸陸續續地蓋起了很多房子,然而這三年的過程也越來越看清楚,重建絕不是只有房子的修建,而是一個漫長的生活、社群與土地關係重建的過程。一路走來南部工作站協助大武、大社、勤和及達卡努瓦部落重建與組織陪伴工作,並持續在培力及支持部落的工作者,透過老人照顧、課後照顧、幼兒托育以及農業復耕等工作,嘗試去連結部落內部的人與人,因為我們相信:人是讓部落重生的力量。

2009年8月8日發生的莫拉克風災,不到一個月行政院便草率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在政府主導的永久屋政策下,部落失去土地,更失去共同守護部落的集體力量。重建中的部落仍有許多議題需要繼續釐清確認、發展行動,仍有許多生活與人群關係需要繼續支持、重構,彼此更需要一起對話及扶持前進。8/6在鳳山舉辦的「風災、土地、遷村」工作坊,是我們面對重建繼續下去的一個起點,為了讓彼此的討論更能聚焦在從部落的角度出發思索部落面對的議題,並發展行動與方向,各部落都先提出傳統土地利用方式與現代土地遇到的問題。

image001 [1]

上午場分享者為馬里光基那吉部落反興建高台水庫自救會秘書長-亞弼‧達利,首先她帶著大家畫出對土地的想像與詮釋,並引導大家去提出各部落面臨土地議題的挑戰與困境;最後以反高台水庫為例分享組織的歷程。她提到:我很幸運在成長過程被完整地教導泰雅族的傳統思想,所以我很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我是以在脫離政府政黨的背景下,以泰雅族gaga精神去思考土地的議題。

image003 [2]

部落對空間的詮釋不同

在引導大家畫出部落地圖的過程中,她提到每個族群對空間的詮釋是不同的,以泰雅族為例,先找出大霸尖山和週遭河流的位置,以此為界線畫出泰雅族現在以及曾經生活的空間。接著她帶到部落目前遇到的困境,包含部落位於石門水庫集水區的超限利用,保留地可用空間,受限於森林法的生存方式,財團與地方政府的掛勾等問題,處於土地即將流失的處境。

因為對泰雅族而言,失去土地,等於語言、文化甚至族群的消失。在面對所有議題的當下,不被現在的政策去左右我們的決定,從認識自己的族群和土地開始,繪製部落地圖,進行環境體驗、族譜調查、以及傳統農耕知識等一系列的調查。

在組織反高台水庫自救會的過程中,馬里光基那吉部落反興建高台水庫自救會主要策略為周圍受高台水庫衝擊的部落組織串連,由各部落青年串連和收集資料、透過各部落耆老進行各部落的遊說和串連。組織過程中她有著深刻的體會:部落內部間的團結很重要,不僅彼此要有著一樣的目標­-守護土地,更要善用各種資源去達成這個目標。

image005 [3]

圍繞著遷村與安全的議題,大家提出討論

下午場分享者為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老師,長期以來她透過解析國家法規的方式,協助部落找回集體的規範去對抗之。淑雅老師請在場族人提出三年重建工作中來最印象深刻的衝擊和傷害,並且假想若自己是官方與慈善團體要如何來處理,在重建中對部落造成的衝擊與傷害。

大社議題主要環繞在遷村,沒有原鄉重建的選項,試著去從得到永久屋同時,族人失去了甚麼,來做思考政策的對錯。若今日政府提出的是好的政策來解決問題,大社還要不要遷村?大社的根本問題被解決,就不會有遷村的問題來衍生。

請問大社是不是大家的共識要遷村?起初大社被安置在體育館的時候,擔心道路交通問題,大家同意暫時撤離。在鄉內另找一塊適合遷村的地點,遷村、遷居、擴居,風災後原鄉並無毀損。大社的需求就是原鄉重建,增戶另遷。

在淑雅老師的協助下,我們從釐清遷村需求來發現,從排灣族的傳統規範來看大社的根本需求並非遷村而是需要擴村,鄰近的青山、口社、安坡等村落都是從大社擴展出去的村落,因此大社部落在傳統文化精神上具有高度的不可取代性,它不僅是一個排灣部落,更是排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早在莫拉克風災前,大社村內就已經出現人口稠密的問題,要讓需要分戶、分家的族人出去,另找一塊土地讓大家待著,而在不管國家法律的情況下,以排灣族的傳統規範來看大家是有能力這樣做的,部落也一直具備自己蓋房子的能力,房子從來不是問題,土地才是關鍵。在風災後,大社沒被劃入特定區,卻被劃定為安全堪虞之地。淑雅老師提醒大家,安全堪虞就是危險,但是政府又不敢明說,大家要清楚安全堪虞判定的方式。

災後如何確立達瓦蘭安全,災後吾東每天徒步回部落查看部落內外,歷經三個月才確定。唯一受災的土地也只是表土遭到沖刷,下層的岩盤並沒有產生位移或是有毀損。另外,只有在小時候新填土的土地受損或遭沖毀,原本的村莊土地沒問題。吾東把自己回大社查看的狀況與判斷和部落耆老討論,從家族的族人開始做討論。但是,部落裡還是有人是相信政府的,而不相信吾東的判斷。為什麼不遷村,除了安全這個理由之外,山上的生活模式與習慣也是無法被山下取代的。但是這樣還無法說服政府,不能只提文化傳統四字如此單薄的論述,要清楚的來講出在文化傳統背後的意義與精神的呈現。

於是,淑雅老師回應,關於評估部落到底安不安全這件事,應該找第三人來做評估,此人為中立角色,不親政府也不親部落,這樣評估後的結果或許會比較容易被接受。不過,大家還是較不相信勘查人員,因為勘查人員來勘查的時間往往都不夠長,而且都在天氣好的時候上山,較難有正確判斷,並且會在天氣不好無法上山的時候使用goole earth來看部落的情況,更讓人不能相信。

image007 [4]

忽視人權的作法,讓重建更加困難

政府在災後迅速的告知要遷村要安置,其實就已經是從政策面去思考,而不是從部落主體來做思考。不管在山上或沿海本來就是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也沒有百分之百安全之處。山上路斷成孤島,這是很習以為常的事,台灣本是一座孤島。政府應有相對的措施來減緩災害,而不是一再以政策定調導向作思考,而該尊重部落聲音,以部落主體來思考重建。
高雄的重建從災後安置開始,就和屏東有很不同的命運。以桃源鄉勤和部落為例,從族人被迫分散安置,彼此在族人被迫分離、訊息混亂的情況下,卻又被要求接受調查遷村意願。不可回原居住地過夜、土地超限利用罰則、劃定特定區、部落勘查無族人陪同等問題,都無公開說明與部落進行溝通,高雄的重建徹底忽視部落的聲音,讓部落族人彼此不知道訊息,這些都是忽視人權的作法。

淑雅老師,準備有關國際人權法、原住民基本法…,請大家透過這些法條中找出符合大家在重建中遇到的問題來對應,大家才赫然發現,原來我們的權益保障早就明列在律法之中,重建安置不管是漢人或是原住民其實都沒有分別的,因為所有權益的根本都是回歸人權來談,人人平等。只是在這些權益保障的律法之前,政府是否能真正體現對人權的尊重與重建的誠意在行動中。

image009 [5]

(作者為至善基金會南部工作站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