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遷村與遷校之後的「民族教育」—泰武國小暑期tjaljayan民族學校,回到山上「紮根」

本文摘要: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學校在民族教育上鼓勵「向下紮根」,讓小朋友認識「我們排灣族是什麼?」學校老師查馬克則認為,帶著孩子們回到部落裡全母語的環境來學習,「這樣也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這個環境。」 ( 圖/ 鄭淳毅。結業典禮上,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母語歌謠,也邀請擔任講師的老人家們一起見證。泰武國小民族學校命名「tjaljayan」,有「種子」的意思。) )

在遷村與遷校之後的「民族教育」—泰武國小暑期tjaljayan民族學校,回到山上「紮根」

日前在泰武鄉佳興村的泰武國小希望校區,舉行一場別具意義的「結業典禮」。泰武國小遷校到平地後,利用暑假期間的「第三學期」,讓小朋友回到山上的閒置校區,展開為期十天的「民族學校」課程,學習傳統知識、工藝,老師全由部落老人家擔任。

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學校在民族教育上鼓勵「向下紮根」,讓小朋友認識「我們排灣族是什麼?」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大排灣」的概念,而是由自己地方上、部落裡的老人家,帶著孩子們認識屬於自己的文化傳統。

學校老師查馬克則認為,帶著孩子們回到部落裡全母語的環境來學習,「這樣也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這個環境。」

4

辨識植物也都用母語。現場也有小朋友製作的木雕、器具、童玩、琉璃珠飾品等,成果豐碩。有的是孩子帶回家,有的未來會陳列在學校。

在遷校與遷村之後的「民族教育」

莫拉克之後,泰武村與泰武國小,一起遷村、遷校到位在平地萬巒鄉的吾拉魯茲永久屋基地。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在遷村之後,民族與傳承教育如何延續?學校也一直考慮用新的方式來實行。

而位在泰武鄉佳興村的校區,原本是泰武國小佳興分校,在民國93年因人數不足廢校,那之後,佳興的孩子都到泰武國小本校念書。莫拉克之後,泰武國小被判為不安全,在永久校區落成前,師生為了合適的就學環境,一度輾轉遷移。最後取得民間團體協助,將廢置的佳興校區,改建成中繼校區。

當時,佳興村迎回了久違的孩子的笑聲,村民都感到很高興。在吾拉魯茲永久屋的正式校區落成、國小遷校到平地之際,佳興村也一度提出,希望申請佳興分校復校,讓佳興村的孩子們留在部落上學。校長伍麗華曾在受訪時表示,佳興校區若能再復班復校,是再好不過了。但萬一未復校成功,佳興分校不會再閒置荒廢,仍為泰武國小的校區,「我們會把他作為排灣族語的『假日學校』,也利用暑假,第三學期概念,能夠正式的在這邊運作排灣族語的假日學校,修民族教育的課程,修族語的學分。」

如今,雖然佳興分校未能完成復校,但民族教育的構想,在佳興校區持續執行。

5

佳興校區。雖然未能復校,但平日出借給部落工藝教室、當地社團辦公室使用。寒暑假時也舉辦民族學校。

回到山上上課: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這個環境

伍麗華說,民族教育課程,雖然平常在學校都有上課,但是更希望利用寒暑假的「第三學期」時段,把課程帶回部落進行。她認為,佳興校區的環境剛好很適合,在山上,四周就是部落,也不怕小朋友往外亂跑會發生危險。為期十天的民族學校課程,都住在學校裡,除了學校老師日夜全程陪伴,請來授課的講師都是部落的老人家,教導小朋友山林知識、傳統工藝等。伍麗華說:「我們的教室就在山上、在戶外,生活也是很自然,他們洗澡就到河邊。」

「老師就是老人家,請真正懂的老人家來教,我們老師負責的就是建構教案,希望藉由這段時間把傳統知識體系建構起來。」伍麗華說,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小朋友向下紮根,學習「我們排灣族是什麼?」但她也特別指出:「這也不是一個大排灣的概念。因為各地的(排灣部落文化)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也不需要是別人來告訴我們排灣族應該要怎樣,是從自己的地方做起就好。」

佳興校區座落在部落之中,臨河靠山,就是天然教室,小朋友在十天之中,和老人家相處,也在全母語的環境中生活。學校老師查馬克說:「我們這裡是全二十四小時母語環境。十天下來,小朋友慢慢都會聽,也能講一點。這樣也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沒有這個環境。」

查馬克也表示,老人家也感受到文化傳承的迫切性,因此請老人家來上課,「老人家都非常支持。」學校的老師們,就擔任從旁輔助的角色。「比如早上孩子跟老人家上山,回來進教室,老師就跟他們來討論今天看到什麼?或者老人家用比較艱深的母語講話,老師就用比較簡單的再講一遍。只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他也認為,十天課程實在太短暫了,「我們一開始還怕小朋友會覺得疲乏,沒想到他們現在都不想回家了。我們覺得時間真的太短了,當然這也有經費的問題。可能的話,希望延長到二十天、三十天。」

這次來參加課程的,除了泰武國小本校的學童,也有平常在外地念書的孩子。一位李姓媽媽表示,他們平常在平地工作,小孩子也在平地上學,這次是趁著暑假帶孩子來上課。「主要也是他有興趣。他好像也比我們會(講母語)內!因為平常在家也沒有那個環境,我們也不太講了。」小朋友則說很喜歡這次的課程,而且最喜歡的是老人家教的童玩製作:「那個不要電的玩具!」

這次受邀擔任講師的老人家們,在結業典禮上,輪流為小朋友戴上編織頭飾,用母語道出勉勵和祝福。老師也將孩子們在課程中學習釀製的小米酒開封,讓孩子們以自製的小米酒敬奉給老人家。

一位擔任講師的老人家也說:「最主要是要把我們的傳統和文化傳承下去。如果下次他們(校方)有邀請我,我一定還是會來。」

1

結業典禮上,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母語歌謠,也邀請擔任講師的老人家們一起見證。

2 3

部落的老人替小朋友戴上頭飾,小朋友回敬以自己釀製的小米酒。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