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國小101歲生日,願部落生生不息

本文摘要:桃源村返鄉後,水源不穩定的問題正逐步解決中。現在村民們最關心的大問題是「農路什麼時候通」。「樹豆不採會掉下來,還有南瓜、地瓜,都爛掉了,要不然就是被蟲吃了」,農人口中滿是心疼無奈。( 圖/ 鄭淳毅。桃源村內老人家,擔心農產無法照顧。 )

桃源國小101歲生日,願部落生生不息

桃源國小101週年校慶,災後邀請親子同樂

12月22日,桃源國小在校園內舉辦運動會及烤肉活動,慶祝創校101週年,這也是自11月29日返鄉復校以來的第一個校慶。這次校慶還有另一個主題–「災後心靈重建」。邀請村子裡的家長一起來動手烤肉、加入比賽、親子合唱等活動,稍微紓解家長們還鄉後一直面對的生活壓力。

2

(上、下)校慶活動,老師、家長都上場,小朋友在台下加油(攝影/鄭淳毅)

1
聖誕節將至,校長扮成聖誕老公公主持抽獎活動,請桃源國中校長來幫忙頒發(攝影/鄭淳毅)。


烤肉活動親子同樂(攝影/鄭淳毅)。

攸關生計的大問題:農路什麼時候通?

桃源村自返鄉後,水源不穩定的問題正逐步解決當中。鄉公所的供水時間是早上六點到晚上九點。有的居民不耐限時供水,自行到山中接水管。桃源國小也計畫在校園後方興建新水塔,供應師生用水。

現在,村民們最關心的大問題是「農路什麼時候通」。

「現在只有3號農路通了一部分,其他的4、5、6號都不通。」粗估全村有五、六十戶人家的農地受到農路不通的影響。村民表示,現在正值樹豆採收時期,以往收成都靠車輛運輸下山,一個小時的車程,用人力揹送得花上半天。

「樹豆不採都會掉下來,還有南瓜、地瓜,都爛掉了,要不然就是被蟲吃了。」農人口中,聽得出滿是心疼和無奈。

「鄉公所的補助,也都只有到路通的地方而已。」由於補助是視農地流失情況而定,需要拍照存證,因此路還不通的地方無法進去拍照。「我們更遠一點的芒果、梅子,都不知道怎麼樣了。」

往年十月份,村中主要的作物梅子,已經開始需要剪枝、修整,現在因路不通,果園形同荒棄,可以想見明年也難有收成。

無法務農的居民先接受八八零工的工作,有一天做一天。桃源村的「八八零工隊長」Bukun(左)說:「八八零工到一月中就到期了。等到結束之後,叫大家怎麼辦?」右為參與八八零工村民,在校園內幫忙清掃環境。

農路不通,除了務農的居民受到影響,仰賴觀光的餐廳、民宿業者更是生意蕭條。十二月份,按照往年,鄉公所已大力宣傳梅花季,鼓勵遊客上山賞梅,帶動村子的觀光。沿桃源村四社部落的路往上走,可以到美秀平台賞梅花、泡溫泉。現在野溪溫泉已被沖毀,通往美秀平台的路也崩塌斷絕,觀光業者的生計無所著落。

「往年幾乎每兩個月都有觀光活動,不用擔心沒客人上來。」經營餐廳的四社部落居民音舞回憶往昔的觀光盛景:十二月有梅花季,四、五月可採梅子,紅肉李季在六月,七、八月有金煌芒果、選拔愛玉公主。「我們都會做餐,梅子餐、愛玉餐、芒果餐,參加比賽,每一個餐廳都會參加。」這些,因為路不通無法招睞遊客上山賞花、走步道,似乎都只能暫時停擺。

「其實我也想過不要再做餐廳了,實在太難了。可是我做這麼久了,也不會別的工作。」目前,音舞靠著附近做鄉公所公務人員的生意,及供應重建工程作業人員的便當,勉力維持生計。


餐廳的廚師說,往年最受歡迎的是梅子餐,但現在連遊客也沒有了(攝影/鄭淳毅)。


通往四社部落的路。四社部落位於桃源本村落上方,有二十餘戶人家居住。每年配合公所主辦的梅花季,會有豐年祭在部落內舉行。往年此時,應是青年族人回來幫忙準備祭典的時候,但在部落內卻靜悄悄的沒有動靜。


通往美秀平台的路。到此車子已無法通過,只能步行(攝影/鄭淳毅)。


(上)通往美秀平台的路,路基崩塌,路面斷絕。四社部落族人Danifu說:「八八之後第三天,雨已經停了。我到這裡來看時,好多人就站在這裡哭。」站在斷路的盡頭俯瞰,左為美秀平台,是村裡許多人牽掛著的農地所在地。有的農地已流失,未流失的也沒有路可進去做善後整理。右為勤和村。當時Danifu看著勤和村民跑到活動中心的廣場,等待直升機的救援。「真的會鼻酸。好像世界末日一樣。」(攝影/鄭淳毅)。

(上、下)留在家園的老人家。屋後的梅子園被土石掩埋,梅樹已枯死。老人家說,重新再種、再接枝,等到能夠收成,至少得五年光陰(攝影/鄭淳毅)。

希望把年輕人留下來

不過,樂觀的音舞倒是說:「也很好欸,年輕人都回來了。」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是村裡人口流失嚴重的一代,平時除非有重大的活動或慶典,很少回來。風災發生後,不少在外地求學、工作的年輕人回到村子,有的做起八八零工,協助清理土石、重建家園。「但是八八零工結束後,還是會出去找工作。」

音舞表示,還是希望政府能安排一些職訓班之類的課程,「不要零工完之後就沒有了,要把年輕人留下來。」


部落的年輕人(左,右為音舞)因八八風災回到村內,在餐廳裡幫忙。「因為還是會擔心家裡啊。不過以後還是會再出去找工作做。」畢竟村內的就業機會實在不多(攝影/鄭淳毅)。

門口的魚池,餐廳老闆娘笑說:「這就是這次回來的年輕人幫忙做的啊!」(攝影/鄭淳毅)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