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向小人物致敬(2)從蓮霧出發的陳呈祥與鄭信盛

林邊鄉素以黑珍珠蓮霧聞名,但在高屏地區種植蓮霧的農田並非集中於林邊一帶,佳冬、高樹甚或高雄市六龜區,亦產蓮霧,近日在雲林也有農民試種「帝王大」及「紫鑽」蓮霧成功的新聞。36歲的陳呈祥回憶,民國六十幾年開始,林邊的蓮霧開始享有盛名,「但是好像就一直停在這裡,沒有進步,被名字綁住了。」

陳呈祥也提到,佳冬有「透紅佳人」蓮霧,六龜有「黑鑽石」,林邊發展至今,卻始終未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是組織讓林邊的蓮霧能見度更高。

「其實大家都是單打獨鬥,就像一盤散沙,但是這樣會很辛苦。」陳呈祥說,有些時候,農民也會擔心若將自己的功夫教給別人,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收入,不免會有藏私的情形,「像很多人就會不喜歡別的農民進去自己的蓮霧園啊,這是一個禁忌。」

「其實屏南這邊技術成熟,我們這裡的土壤保水性比較高,如果一樣是一百天,屏南這邊的蓮霧會比較小,屏北的就會大一點,但是口感、甜度會是屏南這邊的比較好,因為我們土壤透水性不好,所以蓮霧不會一下子長得很大,它會慢慢大。」陳呈祥說著林邊的優勢。

IMG_2151 [1]
鄭信盛

IMG_2150 [2]
陳呈祥

話雖如此,多數農民單打獨鬥,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用這一項肥料、這支藥劑卻成了一大危機,陳呈祥說,「可能資材行跟農民說,你要用這個用那個就好,但是怎麼會是讓資材行牽著走呢?應該是農民才是專業啊!」

在這樣的情形下,陳呈祥以及退休後回到林邊的鄭信盛決定,在林邊成立產銷班,到農改場學習學習新知,並請來講師來為成員們上課,鄭信盛說,「農民可能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種出好吃的蓮霧,而農改場知道方法,卻不知道怎麼種。」坐在鄭信盛一旁的陳呈祥直言,「農民不知道要把自己的經驗數據化,用了一大堆的資材、農藥,對環境反而不好。」

「很多年輕人回來作農,因為沒有經驗或者不知道方法,所以容易失敗,最後就會放棄,我們作的是教育訓練,在耕作前給大家叮嚀,改變大家作農的習慣,或者是養成習慣。」鄭信盛如是說。

談到為何要起身號召農民成立產銷班,笑說自己要成為專業農夫的陳呈祥說:

「這是我們的故鄉,你看到故鄉這樣,你不回來,誰要回來?看到這樣,會覺得怎麼沒有人作,為什麼在外面會看到別人作的這麼好?會想說,這裡面的人怎麼了?以前,我的印象中,林邊還有很多商店,其實還滿繁榮的,但是不知道是景氣不好還是怎麼樣,出去外面工作打拼的年輕一代,錢都寄不回來,好像就造成這個地方逐漸沒落,就像是鮭魚沒有回來了,剩下小魚游回來而已,但是你去看這些年輕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作,而是沒有人能夠帶著他們。」

而他也提到,帶頭的人其實也很容易成為被指責的對象,畢竟新的務農的思維、方式可能與老一輩務農的方式有所落差,「帶頭的一定是被念,我們這裡是小地方,你站出來大家都知道你是誰,可能也會在背後說:那個誰誰誰,每天在上課,種出來的蓮霧也沒有比較漂亮啊!所以只能跟自己說,要作得更好!」

「我退休大概七八年,種蓮霧三年,今年要步入第四年,種蓮霧到今年這個班成立,說起來是有一個使命感,我對我自己的目標是降低生產的成本,我一直在作這些的探討,如果說要再想更大的,這個產業是要更大還是怎麼樣,我沒辦法想這麼遠,我覺得生產成本如果能降低的話,相對的競爭力就會提高,現在我作的工作就是朝這個方向。」

2012年的林邊,兩個產銷班的靈魂人物,和其餘十多個年輕農民,要一起在10.18公頃的蓮霧園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IMG_216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