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才剛剛開始:走訪建山村與建山國小1209

本文摘要:建山村和建山國小,已在10月18、19日紛紛返鄉、復學。村民返鄉前就擔心的水源、道路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農地沖毀後,臨時性的八八零工專案能支撐生活多久?回到村內,重建工作才剛剛開始。( 圖/ 鄭淳毅,建山村返鄉,大人擔憂生活,小孩單純的快樂。 )

重建才剛剛開始:走訪建山村與建山國小1209

建山村和建山國小,已在10月18、19日紛紛返鄉、復學。回到村內,重建工作才剛剛開始。村民返鄉前就擔心的水源、道路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農地流走或沖毀之後靠臨時性的八八零工專案能支撐生活多久?在面對天災以及遷下山、遷上山的過程中,人心也還需時間慢慢沉澱。

未來記者將定期拜訪桃源鄉的各部落,記錄返鄉後的各項重建情形。


當地戲稱的「建山第二春(村)」,是建山本村落附近的平台。 部分建山村村民在這裡的房屋、農地都被沖毀,房屋的主人已經離開,剩狗兒留守家園。後方有土石崩落的痕跡,影響來自荖濃溪的民生用水(攝影/鄭淳毅)。

一、民生問題:道路、水源、農地 還待解決

(1)當前最關心道路開通

「路我們覺得最需要先弄好的,可是看這些修路的進度,比我們預期的慢太多了。」

建山村在風災中,連接山上山下的道路都斷了,現在雖然搶通,但都是臨時便道,和原來的道路不同,路況不佳,遇到汛期就會再斷。村民的農地目前也只有小路可通,車子很難進得去。

「我們很多人的地都在對面山上,要進去整理啊。還好有寶來的,他們有民宿在那裡」。居民提到的「寶來的」,是指寶來地區的溫泉業者因觀光民宿在山上而盡快搶通了一條臨時道路,村民樂得「搭便車」上去整理自己的園子。只是車子很難進去,若梅子收成了,恐怕得人力揹下山。

「那個路喔,他們上次就在笑啊,車子上去,一邊開一邊往後滑,還是四輪傳動的哪!」

村子裡需要對外的聯絡、醫療,需要把作物的收成送出去,希望盡快回到「以前的樣子」,路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基本問題。

從「「建山第二村」眺望本村落。本來兩者間有道路連結,往返只要一、兩分鐘,現在則要繞十五分鐘的路(攝影/鄭淳毅)。

(2)民生用水不足,還要找穩定的水源

建山村從荖濃溪引水,本來就有每年枯水期民生用水不足的情形。村子雖也有自來水引進,但村民還是喜歡自行到溪裡引水,不用繳費,愛用多少用多少。

土石流將來自荖濃溪的水源沖刷掉了,河床拓成了幾倍寬。居民們自力救濟、各憑本事找水源、接水管到自家使用,可是水源仍不穩定。

平常住家用水都不太夠,務農人口居多的村子,農用水應該是大問題。是否有人出面協助處理呢?「好像還沒聽說耶。」

(3)農地流失、沖毀,怎麼辦?

有的人農地被流走了,有的人農地還在,但被土石掩埋或沖毀。整理農地要耗費人力、要重新接水管、要找新的種苗、要花成本,有的村民會表示,自己的龍鬚菜園才剛整裡得漂漂亮亮,水管才接好,就被沖毀,不想再弄了。

至於農地完全流失的人,有的靠八八零工暫時補貼生活。只是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接下來該如何安排,仍是未知數。


八八零工的婦女布置國小校園,兩位同時也是學生的媽媽(攝影/鄭淳毅)。

二、人心的不安,需要整理,修復

1)安全顧慮

風災的當下,建山村對外交通斷絕,居民等待撤離時,「我們連續幾天,看著後面的土石一直滾下來。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土石流,現在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當時村子已經斷電,有人找來發電機,讓大家看得到電視,才知道災情如此嚴重。新聞裡或對或錯、無法求證的資訊,更增加了恐慌感。因此村長挨戶通知鄉長下達的全鄉撤離指令時,村子內雖未遭到損害,多數人還是撤下來了。

返鄉前專家的安全勘察認為,土石不會直接衝擊村子。但也有村民表示:「這裡看不到,如果你到上面去看看,會發現我們村還是很危險。「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想回來的,只是想到安全的問題,還是會怕。」

(2)彌平衝突,拾回傳統的獨立精神

在山下的收容所發放物資時,常會引起衝突。捐助單位提供給在某收容所居住的人的物資,會有不在登記之列的人來領取,造成抱怨、不滿。

有的人,想到回家園所要面臨的問題,感到憂心忡忡,因此寧願留在營區,領取救助金、救助物資、做八八零工,不想回來。

面對永久屋,慈濟鼓勵大家盡量申請,政府卻只通過少數,有的人申請了才發現「住永久屋,我山上的家就沒了,我還是喜歡山上的家啊。」

山下營區太多的聲音,太多不確定因素,令大家想得很多,沒有安全感,大家的意見分歧,有人想回山上,有人還想待在營區,部落幾乎分崩離析,回想在山下那段日子,有居民指出:

「我們失去原住民的精神。我們布農族傳統來說是很強悍的。因為我們都打獵,進到山裡面,一切靠自己。為什麼現在不靠自己,要依賴別人?」

「不過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回來了。」

似乎在族人都回到村子後,分裂和衝突也漸漸的穩定下來,回到原來部落的常態。

三、建山國小,學生的另一種成長

(1)倉促開學、獨立生活

建山村撤離時,正值暑假,小朋友隨父母親住在被安置的收容處所。八月底,學校因為接到「如期開學」的指示,讓學生住進和春,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建山、樟山國小合併教室上課,桃源、興中國小另作合併。新學期在一片忙亂中開張,課程的安排、活動都要不斷協調。

問起孩子在風災中受到的影響,村子裡的媽媽說:「他們還好啦,就是成長了許多。」 她的四個小孩都在建山國小念書,大至四年級,小至幼稚園,要學會打裡自己的生活,洗衣服、整理東西等。「一回家發現,咦,我的孩子怎麼什麼都會了。」

(2)認識新朋友

在和春,受災的幾個學校朝夕相處,老師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都培養出好感情,學校老師描述這些小朋友:「上次遠東集團帶他們出去活動,好像認親大會一樣,擁抱、打招呼,大家都多了很多朋友」

3、密集的生活空間與時間

「其實看他們滿可憐的啦,沒有跑跑跳跳的空間,沒有操場,都被老師管得規規矩矩的。沒辦啊,這麼多人擠在一起。」

學校老師表示,寄讀於和春技術學院的時候,孩子們每天上課、放學後回宿舍睡覺,課餘常有外界團體來辦活動、安排課程,「時間上很擠壓,加上玩的空間也沒有,他們又很好動。」

因為活動密集,教學的進度有時也會受到影響。

「我看他們回來之後,好像被放出來一樣,開心啊,玩哪,跑來跑去。」

(4)回到日常軌道生活

「外界的資源幫助其實對他們是很好,從頭到腳(衣服、鞋子……)都有了,也減輕他們家裡的負擔。」

回到山上的孩子,正一點一點步入往日生活的軌道,放學後滿村子裡跑。他們的快樂,明顯的溢於言表:「颱風之後我們就去住旗山啦!那裡很無聊欸,都不能跑。「我們這裡(回來村子後)都沒什麼差啊,媽媽都亂講,又說那個河怎樣,那個山什麼什麼。河都沒水啊!」


(上、下)回到師生一起布置的校園(攝影/鄭淳毅)。


小班級在操場上體育課(攝影/鄭淳毅)。

(上、下)放了學滿村裡悠哉的孩子們(攝影/鄭淳毅)。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一篇回應 to “重建才剛剛開始:走訪建山村與建山國小1209”

  1. 阿里巴巴 說:

    我喜歡看舊新聞 有一條是建山國小的
    1976年,在高雄桃源建山国小,因为附近森 林茂密,山旁草叢,高可及人,四月間,又碰到天熱缺雨,蛇類因而外遊 了。建山國小校園出现的一條二米多长,有胳膊粗细的大蛇,被一位
    老師看见,三招两式就把巨蛇拿获。当地人認出這種蛇是巨靈蛇, 特點是力大無窮。同學們为求證實,把蛇吊在樹上,這條蛇可以把一把硬木椅子拉高,小猫小狗被它缠住,立刻窒息。後来,校方将蛇皮剥 下做了標本,蛇肉送给居民加菜,七八個壮漢,足足嚼了三四天,可见 這條蛇有多麼粗壯了。–這趣聞 有耆老還記得嗎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