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ung老師的英文籃球課

本文摘要:而談起風災對自己的影響,Biung說,雖然莫拉克對自己的家鄉造成劇烈的影響,但卻也是一個契機,「我會反省,也會更珍惜未來,可能也是因為我很早就經歷過生老病死,也一直在想,我能用我的專長為部落做什麼?」 ( 圖/ 劉瑋婷。Biung與母親共同完成民宿的彩繪 )

Biung老師的英文籃球課

「我很珍惜自己生長在這個環境,一直在想,我能用我的專長為部落做什麼?」26歲的Biung這麼說。

IMG_4588

住在達卡努瓦里的Biung,漢名林亞凡,五年前,因為父親生病的關係,亞凡在當時將自己的腎臟捐給父親,「因為這件事情,可能部落的長輩們會覺得我是一個孝子,但我真的覺得這沒有什麼,我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今年春天,父親過世,接手父親的「寧妮谷民宿」的他,延後自己公費出國的時程,決定多留在家鄉一段時間陪陪母親。


位於達卡努瓦里的寧妮谷(圖/Biung)

IMG_4598 IMG_4595
Biung與母親共同完成民宿的彩繪

風災時,Biung也曾與那瑪夏的青年們共同組成自救會,對外傳遞部落的狀況以及缺乏的物資,這段時間也不斷的思考自己還能為部落做些什麼?回想剛開始決定延後一年出國時的自己,Biung說:「那時候真的很悶,因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9月份,Biung因為教育部的「攜手計畫」而有機會與那瑪夏國中的學生接觸,因為自己的專長是語言,每周五堂課、每次45分鐘的課堂裡,他一直想要如何鼓勵孩子們學習。

參與攜手計畫的學生,學業表現落後於同儕,「他們對英文抗拒,也對念書沒有興趣,我想做的是讓他們養成學習的習慣,所以我會要求學生準備筆記本、資料夾,還有我每堂課都會發的講義。」Biung一一列舉學生的「裝備」,他提到,這樣的作法是希望有一天學生對英文有興趣了,可以有一本自己的成果冊可以回顧過去所學,「一年後我離開學校了,但可以把成果留給學生。」

「有兩個學生特別喜歡打籃球,但是他們就是對念書沒有興趣,認為讀書比登天還難,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夢想,他們說想去美國打籃球,我告訴他們,那你還是要學英文啊!」於是Biung為學生設計了一堂英文籃球課,說好不管裁判或是球員都只能使用英文,讓孩子在自己最有興趣的領域中學習英文。「我這麼做可能沒辦法給學生立刻拉高英文成績,但一天學一點,鼓勵他們學,讓他們養成習慣。」

對於自己土生土長的環境,Biung認為學校裡的資源很多,圖書館裡的藏書非常豐富,關鍵在於孩子能不能有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後,家長是不是也能夠清楚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是關鍵要素之一,「我會跟學生家長說,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最有信心的時期是一樣的,我自己其實成績並不好,我能夠考到公費出國,其實是因為那是我自己的夢想。」

課堂中,Biung常舉自己的求學經歷為例,讓學生知道站在台上的老師也曾在求學路上受挫,「我會要他們寫下目標,一年級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二年級、三年期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慢慢朝自已的目標邁進。」

而談起風災對自己的影響,Biung說,雖然莫拉克對自己的家鄉造成劇烈的影響,但卻也是一個契機,「我會反省,也會更珍惜未來,可能也是因為我很早就經歷過生老病死,也一直在想,我能用我的專長為部落做什麼?」

他所做的,是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中培養學習的興趣,用Biung老師的英文籃球課來實踐這個構想。

(影片來源:seattle719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