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食物與小農(6)客庄嬤嬤青春釀

前言:高樹的災後重建新路之青春不老隊

高樹鄉是屏東縣位置最北的鄉,是遊客經台27線前往茂林國家風景區時的必經之地,莫拉克水災時雖無重大人員傷亡,但颱風摧毀下游近三分之二的灌溉水源。「斷水」在以農耕為主的高樹是非同小可的事,幸運的是在災後的幾天,高樹地區的降雨穩定,讓農民尚不用擔心水的問題,農田水利會也利用這段時間搶通了臨時水圳,但這個臨時水圳系統已經用了兩年,仍不見「永久水圳」的工程有要復建的跡象。

高樹地區於民國七十六年被政府劃定為「水源保護區」,不得在此區域內從事養殖業,也禁止設立污染性工廠,直到今天在高樹鄉內依然存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但不容置喙的是,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確實為當地的農業開創了一個相對優質的環境與條件,在這裡,有兩個不同的組織分別以「食物」作為重建的重點,或者說,這兩個組織在災前就在當地用不同的方式來經營和發展社區的食物產業。特別的是,這兩個組織皆是透過年輕人的專業搭配老人家的智慧,走出了新的路。

記者在「災後兩年,食物與小農」系列文章中,將報導以產業為重建主軸的「綠元氣生活重建中心」, [1]以及「客庄嬤嬤青春釀」這兩個努力以食物為發展主題的組織,本文為「客庄嬤嬤青春釀」的專題報導。

─────────────────────────────────────

在週日的中午抵達高樹鄉大埔村,秋香姊綁著頭巾,還沒吃午飯,仍在辦公室工作,她正在將各種水果醋裝在試飲瓶內要寄去給台北的客戶品嚐。嫁來高樹的鍾秋香原本和先生經營電信商行,但從小在農村長大、讀農校的鍾秋香對農業仍懷有熱情和憧憬,她觀察發現高樹的水果物種多,質也好,可是量不大,所以知名度不高。因緣際會之下,六年前她和大埔社區裡一群阿公阿嬤成立「青春不老隊」,開始利用在地的水果研發水果醋,提高當地農產的附加價值。

高樹生產的鳳梨、檸檬、橄欖、楊桃、桑椹、蕃茄、紅龍果等等都成為青春不老隊的果醋原料。日前「青春不老隊」正式立案成為「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堅持使用無毒的農產,純手工釀造。

IMG_0574 [2]
青春釀的幕後推手:鍾秋香

從故事拼湊流程 建立「分享」精神

「其實我一開始是想找回小時候阿嬤的味道。」從小家裡是道場的鍾秋香說,家裡為了要供應來道場的眾多信眾,阿嬤總是燒得一手又快又好的菜,她從小就覺得阿嬤的料理手法千變萬化,學也學不完,長大後很想再找回阿嬤的味道。「這一切都是從聽故事開始。」她說,客家勤儉的精神反映在近乎完美的釀漬技術上,而這些技術都活在各個阿嬤的故事裡。

「只要有人起了開端,回想起年輕時她的媽媽,或她媽媽的媽媽是怎麼怎麼教她做的,就會引發另一個阿嬤想起年輕的往事,我們就從這些故事中拼湊出流程,就可以真的開始實踐作法。」她說,當這些阿嬤回想起年輕時,彷彿就回到青春的記憶,整個人都有變年輕的感覺,而這也是當初命名為「青春釀」的緣故。

鍾秋香說,一開始大家都很害羞,怕講錯了作法,但是藉由這樣一點一滴大家共同回憶拼湊過程,建立了一個分享的平台,變成一個團隊一起完成這件事情,大家較有集體認同,做事情也較容易成功。她認為「分享」的概念很重要,資產和成果是大家共有的,不是獨厚任何一個人。

塑化劑事件 他們開始省思原料的取得

「因為是水源保護區,所以不能養殖,沒有養殖就沒有動物糞便,沒有糞便就少蠅蟲,少了蠅蟲,就可以少用藥。」鍾秋香說。青春釀所使用的原料都是在地新鮮蔬菜水果,沒有辦法要求每個農家都做到有機,但至少是安全用藥的農產。

塑化劑事件發生後,讓合作社的成員決定從釀造用的豆趜、菌種都要自己做,不再買外面作好的菌種因為不知道外面的工廠是怎麼做的。「一開始也會有人認為為什麼要自己做,幹嘛省那二、三十塊,結果後來我們自己做出來後就很滿意地說:『外面賣的生得就歹,自己做得卡水!』」

除了各式水果醋之外,青春釀還製作傳統的客家「瓶子菜」,有鳳梨豆醬、蘿蔔乾、破布子、高麗菜乾及福菜等五種產品,但他們改變傳統醃漬物重鹹重鹽的口味,改為較清爽、低鈉的作法。鍾秋香說,他們將釀造的時間放長,不求快,去除化學的成分,用最自然原始的方法做。平均一甕都要放三年的時間。

鍾秋香表示,她觀察現在世界各地都在缺食物,未來可能會有糧食危機,大家應該開始思考貯備糧食的事情,「貯糧靠什麼方法?當然是靠古老的方法!」她認為現代人對食物的思考應該要師法老人家,醃菜也是可以很健康的。

IMG_0576 [3] IMG_0577 [4]
醃漬中的鳳梨豆醬。釀造中的鳳梨醋。

「郭台銘起家的三十萬也是他務農的媽媽給的啊!」

八八風災前,大埔合作社就持續不斷有開班授課,但災後學員變多,因為大家都想藉此改變或嘗試新的農產品。鍾秋香說,她之前向勞委會提出一個案子,想要嘗試一種新型態的農事合作,於是想請資源培力,「但是勞委會卻不認同我的想法,因為勞委會的官員認為農業是最弱勢的行業,做了沒前途。」

她認為農家自古以來就養成了未雨綢繆的習慣,每期的耕作和收成都存有農家的智慧,可能無法賺大錢,但一直都很穩定地在生活和支持著後代。「農人絕對不是弱勢,但農人的確可憐,因為他們一生為孩子而活。郭台銘起家的三十萬也是他務農的媽媽給的啊!」

「農業是台灣的經濟基礎。」鍾秋香很認真地說。「只是需要好的政策和方法來讓農村活起來。」

IMG_0580 [5] IMG_0579 [6]
鍾秋香於產品展示區包裝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