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現在部落會失去這些東西?!

本文摘要:夏林清表示,「學校制度所教的東西,不止跟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有時候也讓我們蓋了很多的被子,讓原住民整個很挫折,因為這都不是原來生活的一部份。」 ( 圖/ 柯亞璇。透過台東拉勞蘭部落的青年會所經驗,瞭解學校與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 )

部落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現在部落會失去這些東西?!

編按:

莫拉克災後,災區表面的「政策衝突」與內在的「心靈衝突」已影響到部落的生活發展。針對這樣的情況,台東災區部落提出相關的建議與適當的緩衝方式,來提供社區營造員以及部落工作者不同的建議。本文接續「心理治療:西方的生活環境與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兩個世界」文,為輔大心理系教授夏林清對部落中的「社區營造員」提出工作上的建議。

前言:

社區營造員的工作複雜程度,是外界難以理解的一個狀況。尤其在部落生活文化與國家政策「量化成果」的執行計畫造成衝突時,對社區營造員內心所帶來的矛盾更是難以言喻。

「過去老人家對部落的愛跟對部落的關懷,我覺得應該都是很單純的,但是為什麼現在部落裡會失去這些東西?!」災區部落營造員也表示,「做部落的工作不要很急,因為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面對衝突,每一個人的想法跟意見都不是很一樣,如果常常陷入衝突後的低潮,我們陷入很負面的想法的時候真的很不好工作。」

學校制度所教的東西,其實是跟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

夏林清表示,在原住民過去的歷史發展,我們無法找到一個人告訴我們一個完整的的故事。

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所被發現的「文化碎片」中以及部落「青年會」所這個「身心靈的空間」,透過一群孩子透過被父親們的關心,可以把部落文化過去破碎的訊息,在創造關係空間中變成部落空間發展的一個能量。

透過台東拉勞蘭部落的青年會所經驗,她表示,「學校制度所教的東西,其實是跟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它不只是斷裂的,有時候也讓我們蓋了很多的被子,然後又讓原住民整個很挫折,因為我們可能不擅於考試,因為這都不是我們原來生活的一部份。」

她也指出,「拉勞蘭部落的青年會所是一個空間的創造,青年會所這個『群』的空間,這是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所歷經十幾年的過程很重要的一個創造性。」

image001
透過台東拉勞蘭部落的青年會所經驗,瞭解學校與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

部落:就像一個生命共同體一樣。

災區部落的社區營造員對於社區營造的過程經驗,本身的感受又是如何?當天與會的部落營造員也提出分享表示,「做社區營造感觸最深的就是,部落老人家跟自然共存的關係。」

族人表示,「從開始接觸這個工作跟老人家訪談的過程當中,老人家知道的東西真的是無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也因為這個過程,才發現自己的母語不夠好,而最想要加強的是母語的部分,也希望在更了解之後將這個部落之是轉換成文字,讓更多人知道這些老人家的智慧。

而嘉蘭的部落青年也表示,發現在部落的每一個階段,不管是從小孩到年輕人或是到老人家,其實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就像一個生命共同體一樣。

找回部落的「愛的傳遞」

但也有遇到不同困境的營造員也表示,「在這個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跟我們原本文化不同的東西,那其實對我來講,做這個社區營造的工作期間,其實我有一點被攪亂。」

她說,「其實我覺得很累,我會一直希望我可以在部落裡面,不管是社造員也好或者是說我是一個母親、然後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是一個原住民,在這麼多的角色當中,其實我最期待的是我可以去找到以前我們的老人家,或者是過去我們自己族群裡面很好的一個對部落的愛的傳遞方式。」

對於這樣的情況,她說,因為有時候在部落做社區營造員的工作的時候,我會覺得有太多的紛爭跟太多的爭吵。其實我的角色在部落裡面來講很微小,沒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目前部落這樣的環境中運作社造員的工作她也表示,「我其實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去做社區營造的工作,這也讓我覺得說,部落變的很多。」

「過去老人家對部落的愛跟對部落的關懷,我覺得應該都是很單純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在部落裡會失去這些東西?!」

而她對於此次分享的經驗也提出建議表示,「做部落的工作不要很急,因為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面對衝突,每一個人的想法跟意見都不是很一樣,如果常常陷入衝突後的低潮,我們陷入很負面的想法的時候真的很不好工作。」

夏林清表示,部落的愛都一直存在,但可能在現在紛亂的關係中,或各種混亂的處境,讓當事者難以脫離當時雜亂。同樣參加這場會議的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也指出,做社區營造的過程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在共同的夥伴關係中相互扶持。

(系列結束。本文為接續「心理治療:西方的生活環境與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兩個世界」的系列文章)

5 回應 to “部落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現在部落會失去這些東西?!”

  1. 陳秀惠 說:

    沒有認識,又何來的尊重。
    沒有對差異欣賞能力的教育訓練,又何來的多元。
    沒有看到原住民是台灣國家的資產和寶貝,
    又何來體貼的政策設計和沒有偏見的執行與運作。
    昨晚金曲獎得主suny說得:真好。
    告訴馬總統:原住民是台灣的績優股,值得投資。
    國家錯誤的政策設計在二十年前,
    國家就已經委託給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調查研究,由李亦園教授、、等。
    對台灣光復四十年來,對"山地"社會政策評估的總檢討與報告。
    結果呢?政策的修正、態度的調整、又是甚麼?
    把原民當研究對象,因此也造就無數的博士?
    每次研究的個人、團體機關的無數代表進到部落時,
    ㄧ再說:要了解、要協助、要輔導、要幫忙、結果呢?
    原住民族與台灣漢主體社會:語言、文化、教育、宗教、政治、經濟
    本來不ㄧ樣,這不是秘密。
    也不是現在才知道!但是,千百年來還是用一樣的命令、
    一樣的教育要求、ㄧ樣的方法、ㄧ樣的執行規範、ㄧ樣的標準、
    甚麼時候真的為不ㄧ樣的覺悟,善待原住民、尊重原住民、真拉拔原住民、
    認識原住民,ㄧ切的抗爭,不如ㄧ次的觀念革命!
    觀念會決定政策規劃的方向,方向對了執行就不會偏差!
    觀念會決定制度設計的模式與制定的執行。
    再多的錢、再多活動設計、再多的研究計畫、
    觀念不是把原住民當做國家的資產與寶貝!
    ㄧ切的偽善是不會停止的!

  2. apiyan 說:

    過去以來,部落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有人的地方,就不會是單純的。過去未進入現代化的部落也必定有各樣的處境、衝突要面對,如果一切事情都簡單、美好,也不需要出現向莫那魯道這樣的人物。
    面對複雜、衝突又被漢化、西化、資本化的部落,我總有一個相信,相信我曾體會的那些關懷、分享、照顧的機制,一定還在。在開會時的不同意見裡、在大家聚集在一起的豐年祭裡、在日常生活的細微關照裡,在與族人溝通的談話裡。只是找到之後,要持續不斷的分享、擴大。而且非一日、兩日、兩年、三年可以看見啊!

    • 阿里巴巴 說:

      apiyan講的有道理 只要有人就會有快樂難過
      如果全台灣只有原住民 那會生活的更快樂也不大可能
      每個人還是要盡力滿足自己的快樂才是
      當然有的人他要規劃別人的生活 自己才會快樂
      那也是一種方式啦

  3. amos 說:

    在統治的動機及心態底下
    部落文化的流失與滅亡
    是一定的阿
    因為原住民族很好應付
    也很好說話阿
    不是嗎

    1996年總統第1次直選
    以為就可以掙脫被統治的命運
    但發現
    台灣的主流社會根本沒有意識到轉型的問題
    不願意面對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的事實
    更不願意與少數的原住民族『共治』台灣這塊土地

    還在計較升學加分
    還會說把你們當人看
    要原住民族移民到南美洲
    說原住民族佔用國土….
    此種割裂族群情感的人及言論
    必須受到制裁

    如果主流社會或多數族群心態不改
    或制度上沒有共治的思考
    部落文化的流失與滅亡
    同時我們也可以大膽的預測
    台灣滅亡的時間也不會太久了

    amos不願悲觀
    但有些事確需要大多數的人好好思考
    有權力的人更應站在整體的利益上好好思考
    不斷的思考
    思考

    • 勤和人 說:

      amos說得好!

      「台灣的主流社會根本沒有意識到轉型的問題
      不願意面對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的事實
      更不願意與少數的原住民族『共治』台灣這塊土地」

      其實,真正有權柄的人,不願意放棄他們已經到手的權益!就想要踩著舊有的思維,繼續的坐享其成。

      而部分的台灣原住民意見領袖及掌權者甚至知識份子,誠如amos說的「原住民族很好應付…」已經馴化,大多已經習慣按照這種主流意識的模式而行,動不動就:
      丟一些議題
      給你些恩惠
      賞你些骨頭
      分一點渣渣

      更多的是很多原住民族人,失去自我,已經分不清方向及未來,被摸頭的人只能搖尾乞憐,希望能分杯羹,而排擠驅趕同樣想要奪取的族人。

      這種習慣被操弄,內鬥懼外,搞分化,圖私利。像這樣子,除了一再的兜圈子,還能怎樣!

      如今,唯有真正站在原住民族的高度及立場,及其思惟模式才可行!

      學一學人家紐西蘭、及其它殖民政權覺悟後降將主權交還原住民主導的模式吧!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