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 (2) 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

本文摘要:八八水災的災民,跟地震不一樣,地震地清一清就可以用,我們要思考的是、災民的土地流失問題、環保意識問題、土地可不可以繼續用、文化流失的問題,所以我們以中繼屋作為思考處理這些問題的緩衝期。( 圖/ http://www.alternativearchive.com/ouning/article.asp?id=693。中國茂縣的楊柳村,首層採用當地的山石築成。200906 )

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 (2) 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

前言:

面對莫拉克風災對台灣造成的重大災害,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協助行政院衛生署,於11/5、6在高雄縣衛生局舉辦了「全國原住民地區部落社區健康營造觀摩會暨災難與重建研習會議」,聚集各方志工、基層工作人員、專家學者,一同分享經驗、討論學習,彼此充電,也彼此鼓勵。

(對該次會議與部落健康營造介紹,請點選這裡閱讀

本次研習會有許多精彩動人的經驗分享與報告,記者將分幾次作紀錄(系列 1 的記錄內容,請點選這裡閱讀)本篇紀錄的是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由謝英俊建築師作分享,嘉蘭村災民位於正興村的中繼村,就是謝建築師所主導協造的,而謝建築師強調的,就是災民自己創造家園的概念與實踐。

3885909175_ebc6d8c881

攝影/munch 照片引用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

演講者:謝英俊建築師(謝英俊建築事務所/第三建築工作室)

…………(譬如現在位於台東縣金峰鄉正興村上方,要給嘉蘭村災民居住的中繼屋)希望大家能了解協力造屋的意義,以及協力造屋背後的邏輯,我想我們遇到的問題跟在公衛的專業人士遇到的問題,也是雷同的…….為了希望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以及參與感、參與部落重建,回到多主體的觀念、一個非現代的觀念。

例如柏林議會的建築物,市民可以進去建築物內看到議員開會(而不是百姓們不知道高層官員們到底開會在幹嗎),我們的工作是建造常民建築,也就是70%以上的人要居住的房子,四川大地震災區重建時,2000萬人災民,我們要建造350萬間房屋,沒有任何現在科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除非災民自救(自己蓋房子)。

這次(八八水災的)災民,跟地震不一樣,地震地清一清就可以用,我們要思考的是、災民的土地流失問題、環保意識問題、土地可不可以繼續用的問題、文化流失的問題,所以我們不是要組合屋了,是中繼屋(作為思考處理這些問題的緩衝期)。

image003

謝英俊建築師於中國河南省藍考賀村〈建築〉合作社施工現狀,

轉摘自http://taichung.emmm.tw/sys/hot_activity/attach/a_1587_4.jpg

專業者(例如建築師)作為(災民重建)以外的東西,要如何參與,這是我們這次在威尼斯參展的主題,我們專業者做的是有限的,沒有辦法面對到所有的(無法面面俱到),災民的豐富性是要被考量的(例如他們的文化、人際關係、部落族群性),

例如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善治素地,我們做一個非常普素的平台、讓他們村民可以上演,我們設計一個平台,讓社區的豐富性、想像力可以在裡面展現,

例如中國茂縣太平鄉,總共56戶,讓他們自己協力造屋,我們只是提供他們彈性使用的鋼架,他們就地取材自己把房子做起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架構,讓他們自己發揮,原本很樸素的平台,但最後蓋好時每個人的房屋都不一樣。

29_020747_xie04

中國茂縣的楊柳村,首層採用當地的山石築成,建築師原來的設計,是希望用作飼養牲畜或倉儲,但因羌族人近年生活方式的改變,他們均把第一層用作起居。(照片引用出處,請點選這裡)http://www.alternativearchive.com/ouning/article.asp?id=693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一個開放系統、給予一個彈性,我們提供有限的作為,真正的力量還是在居民身上,他們自己依自己的需求蓋房子。

我們要去思考提供適當的科技,也就是我們任何的技術,是要村民可以掌握的,交到他們手裡頭他們才有能力去做,我們也發展出了萬能實驗機,它的目的,就是我們如何讓科學力學的概念,讓村民可以實際感受到,透過萬能實驗機,可以看到施力工作所需的力道,讓村民可以看到數字化的力學。

但也有例如四川汶川縣草坡鄉,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做到一半我們就走了,因為黨書記將工程外包(而非讓災民自力蓋屋),結果外面偷工減料被村民抓包,書記就下台,蓋的怎麼樣之後就不了了之…。

另外一個主題的參與的狀況是怎麼樣呢,譬如石岡媽媽劇團啡屋(921地震災區),很有創造力和活力,砧板就變桌面,水果籃變桌腳;大陸青川縣騎馬鄉,馮家村,本來搞不定的建築,透過風水師搞定;921地震邵族社區重建,依祖靈的意思做規劃;嘉蘭介達中繼屋,五十棟,依家族為單位核心施工。

我們也嘗試,思考木材如何展現在房子內的特性;在環境保育部分,我們發展尿糞分離的廁所,以前尿糞混和,兩者比例相差四十倍,要花很多錢去做處理,最後還是汙染,但糞尿分離一切就解決了,糞便很容易讓它乾燥,讓它給太陽照射、丟一點土或灰,大概過幾個月就可以變肥料,尿的話處理過後,也可以施肥。

我們希望重建,就像邵族的多聲部合唱,不管是甚麼音色音高的人,都能融入,讓各種因素都能進來、形成一種和諧的狀態。

回應人:馬作鏹 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從謝建築師的分享,我們可以獲得,在部落健康營造我們不應該以一個專業的立場說我們要怎麼樣而民眾就是要配合,我們要和對象戶為主體,我們搭建一個平台,告訴他們我們想要營造什麼,再讓對方去做選擇。

另外,在重建中,什麼東西都不會一次到位,很多東西是錯綜複雜、多因素、在長長的歷史中醞釀的,這些民眾有很多的在地獨特文化,很多地方都是他們自己幹起來的,所以你給他們一個平台,為何不相信他們有能力、如何多元化有效率的建構適合自己的健康環境呢。

延伸閱讀:

謝英俊建築師與第三工作室

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會議,經驗分享(1)

2 回應 to “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 (2) 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

  1. 番婆 說:

    誰最知道生活空間內要什麼?
    當然是生活在當地者最瞭解!
    相信
    他們有能力以多元及效率的建構
    適合自己住的健康環境
    這樣的相信 為什麼這麼難ㄌㄟ?

    請決策者與支援組織 三思再三思!

    “真正的力量還是在居民身上,他們自己依自己的需求蓋房子。"

    這一句話!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