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禮納里部落(12)馬秀幸老師:族語教學不是一個課程

前言: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的美園部落,是魯凱族人的部落,但是鄰近的領域都是排灣族的居住地,與新成立的禮納里部落類似,都是魯凱與排灣文化交會之處。

日前禮納里部落山林小學,舉辦系列活動,邀請在美園部落進行托育教育的馬秀幸老師,前來分享美園部落中兩族共同生活圈,以及部落教學的經驗。對正在調整新生活的禮納里部落居民而言,如何與不同族群共同適應新環境,以及混居造成的語言文化影響。都是遷居進來的魯凱與排灣族人非常重視的議題。

尤其面對部落族群文化發展的隱憂,有排灣與魯凱文化共同居住的禮納里部落生活圈,族人所擔憂的「語言文化影響」對母語會帶來消滅還是助長的力量?雖然在短期之內無法看見其影響的程度,但面對美園部落已經發展出來的的「真實案例」,族人所要擔憂的又是什麼?以下是針對語言環境與生活經驗的相關整理報導。

image001 [1]

來分享經驗的美園部落馬秀幸老師。

生活方式在改變

「我們美園要做族語教學很難,因為那邊的族語不同,有魯凱語跟排灣語。另外也在做托育的平和部落,就比我們容易!因為那邊都是排灣族講的是排灣話。」擔任托育老師的馬秀幸表示,在不同區域做族語教學的經驗差別也都會影響教學的難易程度。

美園部落位在瑪家鄉,其環境條件就像現在遷居進瑪家鄉禮納里部落的好茶村,居民都是魯凱族人,而鄰近的部落都是排灣族的部落。長期住在三和村美園部落且本身在美園部落的托育班工作的馬秀幸表示,「美園一半的魯凱族人都會講排灣話,而且整體比例來講,多多少少都會聽。」

排灣族跟魯凱族這麼接近,文化上會不會有什麼影響?!馬秀幸表示,她在美園部落居住的經驗,那邊的魯凱族跟鄰近的排灣族在長期同一個生活圈以及不同的環境過程下,有一些生活方式已開始在改變。

她舉例,美園部落的環境沒有石板,因此在祭典時傳統祭儀中需要用到石板的儀式,在美園部落都已經看不到了。

好茶村盧啟村長老也表示,以前在舊好茶部落與老人家生活在一起,所使用的語言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與環境共同組合起來的。若是沒有跟部落的人生活在一起,實際了解那個語言在生活中被運用的方式,那其實是很難了解這個話語中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文化教學方式:部落在做努力的推翻!

但是,也有家長擔心,托育班一直教族語,以後小孩升學的時候,會不會沒有競爭力?由於馬老師「現場教學」而沒有課本的教學方式,讓擔心自己小孩升學競爭力的父母,反而感到憂慮,甚至懷疑沒有課本怎麼教學生。

不過馬老師也表示,為什麼不買課本,不買現在市面上教材?她說,「我如果買了教材,買了一般坊間在用的,就會被侷限在那裡,我就會一直按照教材的內容去教,我就沒有辦法按照我所居住的環境以及地形來教。」

教育的專家很難跳脫課本以外的東西,但是家長也很難接受沒有課本的教學方式。所以現在我們部落在做努力的推翻,怎麼再去教育家長,讓他們瞭解這樣的教學過程。

雖然文化的教育靠的是生活經驗,對於沒有課本的教學方式,但是這也讓擔心孩子未來升學競爭力的父母感到擔憂,也讓馬老師感慨,文化的教育做的再好還是抵不過現代父母對孩子未來學習上競爭的擔心。

部落有教室

馬秀幸老師試圖營造的是「自然的母語教學環境」,從早上一開始課,只要有機會馬老師就使用族語教學當天的課程,一直到學生放學回家。

馬秀幸也表示,「族語教學不是一個課程,被規劃在幾個小時的族語教學那樣,而是把它當作自己的語言,隨時都要使用。」語言教育要靠生活經驗,而不是課本教學。

她還舉例,只要部落有婚禮,就帶著學生穿著傳統服飾直接帶到婚禮現場,一起參與傳統部落婚禮的現場學習。她說,我們就直接著裝去參加啦,從開始下聘到跳傳統舞蹈,我們全程參加到結束。她也表示,「這個在部落是可以商量的,這才是部落有教室,但是跟教育學者溝通很難的就在這個部分。」

雖然盧啟村也曾表示,魯凱語的學習是在生活中學習語言中的真實情境,一邊跟老人家生活,一邊學習母語,才可以瞭解魯凱族母語其中的意涵。

但在美園部落的魯凱族人在遷移到地理條件不同的環境後,也間接改變部分傳統祭典儀式的做法。禮納里部落各族群間緊密又重疊的生活圈,又如何延續各自的傳統文化精神?記者將繼續做相關追蹤報導。

image003 [2]

如果按照馬老師在美園部落的魯凱族遷移生活經驗,禮納里部落的好茶村居民,未來語言的發展是否也會發展成另一中新的魯凱語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