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州人工湖歡欣動工,古樓村民憂慮部落恐陷危境

本文摘要:古樓村位在林邊溪上游堤防,歷年颱風都曾因堤防掏空、潰堤,致使水淹民宅、甚至帶走人命。來義鄉代表柳順慶說:「我們不是反對整個人工湖計畫,是真的對於我們部落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告訴林邊的人說,蓋了人工湖他們就不會再淹水,卻把危險放在我們上游部落。」( 圖/ 鄭淳毅。與堤防溪水只隔一條馬路的古樓村,對工程可能的風險無法不提心吊膽。 )

大潮州人工湖歡欣動工,古樓村民憂慮部落恐陷危境

3/29來義高中旁的空曠土地上,參與典禮的各方遊覽車一字排開,盛大宣告屏東縣政府籌備多年的「大潮州人工湖」計畫正式動土。大潮州人工湖是全台第一座地下水補注湖,由屏東縣府與支持此案的專家學者認為,輸引林邊溪洪峰期水量補注人工湖區地下水,將改善林邊等沿海地區因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與淹水問題;人工湖完工後可兼具治水、養水、觀光效益,各界寄予厚望。

然而,位居人工湖第一期工程動土地點的來義鄉古樓村排灣族人,面對典禮現場歡天喜地的氣氛,心中卻有揮之不去的陰雲。

古樓村位在林邊溪上游堤防,歷年颱風都曾因堤防掏空、潰堤,致使水淹民宅、甚至帶走人命。人工湖輸水渠道工程將經過部落旁邊,開挖堤防引水至湖區,村民十分擔憂破堤的後果。而沉澱池可能帶來的空汙影響、工程設計與可能經過耕地、岩盤等,居民都期盼縣政府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來義鄉代表柳順慶說:「我們不是反對整個人工湖計畫,是真的對於我們部落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告訴林邊的人說,蓋了人工湖他們就不會再淹水,卻把危險放在我們上游部落。」

3

大潮州人工湖第一期先驅試驗工程,位在來義鄉境內。取水輸水經過林邊溪上游的古樓村。(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簡報)

屏東縣府:大潮州人工湖補注地下水、改善沿海地區地層下陷

屏東縣政府大力推動的大潮州人工湖案是全台第一座地下水補注湖。屏東縣政府簡報指出,該計畫以尊重及順應自然之新思維,攔截林邊溪上游暴雨期的洪水,經沈澱後以人工湖補注地下水,以減緩地層下陷速率與水患頻率,並有效增加地面水之蓄存率。

水利處長謝勝信並簡報說明,預估10年後,每年可提供6000萬噸自然湧泉,且地下水位將提升5公尺,可解決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取水工程則採用國內首度出現的彎道側向取水工法,減少後續的運砂處理成本。

位在古樓村與來義鄉一帶的第一期工程,將開發50公頃,是人工湖案的「先驅試驗計畫」,經費核定為18.93億。謝勝信在簡報中也指出,中央補助6億,其餘經費由該工程開採的砂石補足。預估可採砂石料約426萬立方公尺,以每立方公尺300元計,共收入12.79億元。但沒有料到的是,莫拉克災後,林邊溪砂石價格直落,估計每立方公尺僅70元,砂石收益剩下2.4億,與原本估算經額相差甚鉅,未來要繼續推動該計畫,縣府盼經濟部協助。

屏東縣長曹啟鴻致詞時認為,大潮州人工湖補注、涵養地下水,改善地層下陷,達到環境教育以及生態復育,未來湖區更能產生觀光價值,值得政府與民間攜手努力。「這是政府與民間唱戲,希望一塊唱出一台好戲。」

部落擔憂的輸水渠道工程:河的轉彎地,堤防將破口

但縣政府認為設想周全、兼顧治水與生態復育的水利工程計畫,在上游部落眼中卻是另一番光景。古樓村位在林邊溪上游堤防,歷年颱風都曾因堤防掏空、潰堤,致使水淹民宅、甚至帶走人命。人工湖的取水、輸水工程,經過部落附近,開挖堤防引水至湖區,村民多認為是為難測多變的水患更增變數。

「老人家說,那裡是河的轉彎處,以前賀伯颱風就沖掉過民宅。」「我小的時候有淹過,水淹過來把教會、郵局、好幾戶民宅都沖到。我兒子小的時候也淹過一次。」「八八的時候沒有房子被沖,但是有帶走我們一位族人。他是去看水,堤防有一些掏空他沒有看到,一腳踩空就下去了。」「我記得有一次不是潰堤,是堤防掏空,水從堤防下面冒出來。」

訪談數位古樓村民,在地生活記憶裡,都指向林邊溪在汛期間水勢洶湧難測,每次潰堤處也不盡相同。引水道工程要經過部落、穿過堤防,令村民十分憂慮。

經過部落多次陳情抗議,縣府水利處兩度變更設計。原本引水道施作在堤防外側,直接經過部落,後改為施作在靠河床的堤防內側,將堤防破口輸水;但堤防破口處正好在長年容易潰堤的地方,正對著部落,仍遭地方反對。最後將破口處往下拉,避開直接衝擊部落的地點,從部落外圍馬路經過。然而縣府兩度變更的最終方案,看在族人眼中依然憂心,表示只能是「無可奈何」的接受。

45
取水工程則採用國內首度出現的彎道側向取水工法,減少後續的運砂處理成本。但村民認為,輸水渠道寬十一米,是否如計畫中能輸送暴雨期間的林邊溪水仍未可知。(圖4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簡報)

施工過程的安全性,也令村民擔憂

古樓村民、來義鄉代表柳順慶說,縣府設計的引水道(輸水渠道)寬十一米,以鋼板施作,是不是足以應付暴雨期間的洪水仍未可知。河床的彎道、河水的衝擊、含沙量的變數,雖經專家設計、一再保證無虞,但看在當地老人的眼裡,仍有許多擔心。此外,「這個引水道它是水泥的,五年十年後,還是一樣堅固嗎?」未來工程養護也讓居民感到缺乏保障。

除了工程設計,施工過程的安全性是更直接的擔憂。從上方取水、輸水至湖區的工程約一公里,還必須開挖堤防,至今完工不及一半,汛期已將至眼前。儘管縣府聲稱會在汛期前完工,但族人對工程進度實在無法樂觀。一位年輕族人說:「雨季已經快到了,像這幾天,我們這邊已經下了好幾場滿大的雨。開墾的後果誰也不能保證,這是和天氣在作戰!」

位近堤防的古樓村因常遭水患,每年豪雨颱風,居民主動警覺、到堤防觀測水勢已成習慣。雖然過去以堤防束水的防洪措施,無法為村莊完全隔絕洪水,仍是村莊的一道屏障。人工湖取水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的變數,只要一個環節有失誤, 在族人眼中都是身家性命的大事,無法不提心吊膽。

柳順慶說:「動土典禮上,我碰到縣政府的長官,我就直接跟他說,你們先幫我們準備一個永久屋基地再說,我看我們也快要變災民了!」言語調侃的背後,其實是村民對於村子未來可能遭受洪患的深沉憂懼。

6
引水道工程將至圖中丹林大橋處,再穿過堤防通往沉澱池。但完工未及一半,汛期將至眼前。是否如縣府保證的,可在雨季前完工?居民表示不樂觀。

沉澱池與空汙問題,沒有具體回應

除了「與天氣作戰」的取水、輸水工程,人工湖的沉澱池是否將造成空氣汙染也是疑問。計畫中,林邊溪水輸送至沉澱池,讓夾帶的泥沙在此沉澱,水源注入補注湖區。但沉澱池選址在來義高中附近,離古樓等村不遠,柳順慶說:「這是我們的另一個擔心。水流到那邊,沉下來的都會是細砂,不是像河床的是有石頭。細沙風一吹就是到處飄。」

隨風飄散勢不可免,來義高中學生會不會每天呼吸這樣的空氣?風向往部落吹時,是否也會影響族人日常生活?縣政府雖然表示有配套措施,會適時將砂土清出堆置在旁、並且定期清運,但防止塵沙亂飛的相關措施,部落沒有得到具體回應。

縣政府「尊重在地」應落實

對族人來說,更不滿意的是縣府在溝通誠意、提出配套措施方面,都顯得誠意不足。柳順慶指出,一開始規劃人工湖案要在此施作時,都沒有知會部落。「連鄉公所都不知道。還是我們看見怎麼有人在這邊測量、走來走去,跑去問才知道是要蓋人工湖。」當時輸水渠道工程的設計還是直接經過部落,「如果我們沒去問,是不是就直接做下去了?」

雖然最後縣府也曾舉辦說明會,但在溝通上,族人提出如空汙問題、具體施作設計的疑問,都沒有得到確切的回覆。年輕族人更不滿的表示:「重點是,他們環評是怎麼過的我們都不知道!會不會有空氣汙染、開挖那麼多砂石的影響,這些環評怎麼說我們都不知道!」柳順慶說,多次要求縣府提供環評報告書給族人,但縣府從未出示過。

雖然動土典禮上,屏東縣長曹啟鴻表示「環境正義也要尊重當地的居民」,願效法日本時代開發二峰圳的時候,鳥居信平進貢酒、糖給當地族人的舉措。但縣政府從決定施作工程到如今動工,「尊重在地」的誠意顯然無法讓在地人信任。

部落:將持續監督工程

也因此,族人對於人工湖施工和將來的配套仍抱持疑慮,古樓村民表示將持續監督工程。

例如,取水工程也經過許多老人家的耕作地,雖然該處是行水區,但很多老人家在此耕種數十年。柳順慶表示,縣政府除了補償地上物,水利處並承諾工程結束之後,把耕地回復、再做一層蛇籠保護,這些諾言是否兌現,仍待檢驗。耕地附近就有一塊岩盤,是保護部落不受溪水沖擊處,工程也在此經過。「這個岩盤絕對不能動,因為是抓住我們部落不被水沖。」設計圖並沒有表明是否會動到岩盤,村民會持續監督注意。

部落也提出,大潮州人工湖區期盼改善下游淹水情形,並收觀光效益,未來會希望能有的對在地居民回饋機制的討論。柳順慶認為:「我是想說,你跟林邊那邊的人說不會淹水,把危險放在我們上游部落,回饋的機制還是要有。」

大潮州人工湖做為全台首座地下水補注人工湖,大力推動此案的屏東縣府認為可兼收治水、復育生態功能之效,其設計也有別以往的治水概念,備受各界期待矚目。但對在地族人而言,做為第一期工程「先驅試驗計畫」所在地,感受大不相同。

他們說:「專家都保證沒問題,但是我們住在這邊的人,感覺不一樣。我們是不懂水利工程,不能說什麼,但是我們是當地人,比較懂得河川。我就想問專家,你們來我們這邊看過嗎?住過嗎?」試驗計畫中一旦有差誤,就攸關身家性命。部落除了主動進行工程監督,也盼縣府應有更謹慎的設計與配套,展現「尊重」的誠意。

7
與堤防溪水只隔一條馬路的古樓村,對工程可能的風險無法不提心吊膽。

2
古樓村街道旁的郵局、教會、民宅,都曾在歷年豪雨颱風中受災。

一篇回應 to “大潮州人工湖歡欣動工,古樓村民憂慮部落恐陷危境”

  1. 阿里巴巴 說:

    之前聽楊南郡先生說舊古樓部落沿著溪兩邊全是石版屋 是台灣具有文化遺產潛力的地方

    古樓村民去年慶祝遷村70年 不知道舊村落是否有受到傷害

相關網站聯播